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
范文

    申卓 桑立君

    摘 ? 要:生物育种技术是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通过融合杂交、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生物育种的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广,其产量也相当高,能应用于多个方面。提高玉米产量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就我国玉米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玉米生物育种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玉米产业;现状;生物育种;发展趋势

    我国对玉米种植品种的研发程度有待加强,玉米生产的高效性品种较为单一,很多地区的玉米品种类型繁多、参差不齐,现有的玉米品种无法满足当下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求;部分地区的玉米耕地,存在长时间没有对耕地进行翻耕、没有对土壤进行深松及整地的情况,最终对土壤的剖面结构造成了影响,致使能使用的有效土壤成分降低。

    1 ? 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分析

    1.1 ? 转基因育种技术

    转基因育种技术是基于生物与非生物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改良。随着我国对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逐渐探索出增大产量的农作物,如抗虫棉花、耐储存的番茄、抗病辣椒、抗病茄子、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等。转基因植物的挖掘,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研究价值。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广来看,抗虫棉花的种植,扩大了我国棉花种植产业。在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推向农业化、商业化层面[1]。

    1.2 ? 智能不育杂交制种

    对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粮食作物的抗性,在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动下,将杂交制种与现代智能技术相结合,提升杂交后育种技术的重组水平。智能不育杂交制种的稳定性较强,受环境影响小,提升了杂交育种的精度、纯度。同时,基因间重组提升了杂交种子的资源利用率,受遗传基因背景影响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3 ? 分子设计育种

    分子育种技术是在分子标识辅助基础上进行的,利用DNA分子标识等方式进行作物选种、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更多地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包括依托大量的基因组序列数据、高通量基因型技术等,为分子育种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具有定向改良的优势作用,可有效实现原有基因目标,进而培育出新的物种。采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提升了育种的精确度,培育年限短,提升了杂交的利用率,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2 ?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玉米生产量及对玉米的使用量位于世界前列,在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过程中,玉米发挥着一定程度的助推作用,应当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具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方可促进我国玉米产业更好发展,促使玉米产量及质量得到强有力提升,同时也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向长远方向发展。

    2.1 ? 资源有效利用率偏低

    很多地方种植玉米,对用地要求并不高,没有重视耕地的土质成分,没有科学合理地选择耕地,导致玉米耕地质量偏低。部分地区在对玉米生长施加化肥时,没有采用科学用量,有机物肥料养分不足,导致耕地表面土壤成分被破坏。此外,限制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资源供应不足。很多地方玉米生产所需要的水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的形式满足生产要求,水资源供应不足,即便部分地区能进行人工浇水,但是由于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而造成了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现象。

    2.2 ? 玉米种质资源缺乏

    现如今,我国对玉米种植品种的研发程度有待加强,玉米生产的高效性品种较为单一,很多地区玉米品种类型繁多、参差不齐,现有的玉米品种无法满足当下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求,玉米种子及种植方式配套能力有待加強。限制玉米品种研发的因素之一是种子根基较为薄弱,杂交品种的玉米产量不高,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及抗浸渍能力偏低。我国玉米品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应当对玉米种质资源不断进行优化,进而提高玉米品种的类型,以便满足于市场多元化的要求。

    2.3 ? 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程度有待加强

    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普及程度不高,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作业效率不够理想。部分地区生产玉米所使用的主要是小型动力机械,很多玉米耕地存在长时间没有对耕地进行翻耕、没有对土壤进行深松及整地的情况,对土壤的剖面结构造成了影响,致使能使用的有效土壤成分降低,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及抗旱能力降低,进而导致玉米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3 ? 玉米生物育种发展趋势

    3.1 ? 玉米机收籽粒的发展趋势

    玉米生物育种的目标是在生产作业中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加快作业生产效率,达到玉米生产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目标,因此机收籽粒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机收籽粒而言,需要多方面条件及配套设备的作用,如玉米品种优良及采用收获机械等。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对品种的要求较高,机收籽粒品种应当具备较高的抗倒伏能力,这种能力应当在玉米生产全程中充分体现,种植玉米整体的倒折率应处于5%以下;在对玉米进行收获时,要求玉米在收获期内的含水量应低于20%;与主要生产区的玉米相比,应高于该地区玉米生产水平。在玉米机械化全程生产种植过程中,要求玉米种子有着较高的萌芽率及生长活力,能满足精量播种的实际要求。同时,由于除草剂在玉米种植方面的大量使用,能对玉米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应当选择对除草剂有着较强抵抗能力的玉米品种。

    3.2 ?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趋势

    基于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要求,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应当选择抗旱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选择能有效利用肥料养料成分的玉米品种;即便土壤成分较为贫瘠,也要选择能正常生长的玉米品种;或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农药的需求量较小,应当选择能抵抗多种病虫害的玉米品种等。通过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能降低玉米实际生产的成本,提高玉米种植的生产量。例如,现如今普遍使用的968号玉米品种,由于其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保要求,除了具备一般品种的优点之外,还能抵抗多种病虫害的危害,如蚜虫及玉米螟等病虫害,同时还具备耐干旱及耐贫瘠等特点,因此该品种玉米的种植面积得到了广泛推广。

    3.3 ? 乙醇汽油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玉米的深加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2016年我国工业对玉米的使用量高达6 800万t,在2018年时,工业对玉米的使用量甚至达到了8 050万t,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预计在2022年,工业对玉米的使用量在15 000万t左右,而且对玉米使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得知,提升玉米生产产量对我国工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按照15%的掺烧比例计算,乙醇燃料的总产量介于1 400万~

    1 600万t,这也是未来乙醇汽油的发展趋势。如有30%的原料使用玉米,则相当于1 400万~1 850万t的玉米工业消费需求。

    3.4 ?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生物育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农药含量少、无公害的,相关农业部门需要相继制定农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在玉米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大绿色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玉米作物的改良,不断提升玉米的抗病害能力。通过绿色农业技术的实施,降低传统种植方式对土壤的危害,促进生态保护,积极践行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动下,农业部门研究出抗病能力强、病虫害防御力高的玉米品种,如986号玉米,具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同时,986号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强,在肥料的吸收上优于其他品种[2]。

    3.5 ? 将产量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

    未来,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对玉米的需求量仍然呈逐年增长模式,提升高产玉米的育种技术,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项技术推动下,我国玉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玉米在每年用量呈上涨模式的前提下,2020年工业上对玉米的需求用量将达到1.6亿t,并加大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在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的分析、研究中,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仍需将玉米育种技术的研发作為重点,不断提升玉米等作物的产量。其中,机收籽粒是玉米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在生产作业中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加快作业生产效率,达到玉米生产种植全程机械化。同时,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保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 1 ] 邢立成,宿景,王宏伟.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种子科技,2018,36(10):27.

    [ 2 ] 赵久然,王荣焕,刘新香.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生物产业技术,2018(3):45-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