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范文

    张垚

    

    摘? ?要:森林立地分类对林业调查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实地调查不同区域,即可确定立地分类类型,实现森林的科学高效经营管理。基于此,简单分析了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的应用路径,并结合实例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林业调查设计;森林立地分类;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8-0018-02? ? ? ?中图分类号: S757.4? ? ? ?文献标志码: B

    森林立地是指一定区域内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和制约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水文、土壤、气候、地貌等。结合科学的森林立地分类,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业生产,更好地利用和应对具体的区域地形气候。

    1? ?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的应用路径

    1.1? ?理论分析

    立地分类法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可为林业建设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围绕森林立地分类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统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经济论均属于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构成。

    系统论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关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化特点,以此选用分类管理措施,根据区域和树种特点开展分类造林;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需要正确处理生态发展与当前需求的关系,以此实现区域间森林资源协调及平衡发展;生态经济理论指的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林业生产中的统一,由此实现生态经济。围绕森林立地分类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森林立地分类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1]。

    1.2? ?森林立地分类流程

    森林立地分类可细分为实地考察、分类系统表建立、分组调查立地因素、系统整理共4个环节。在实地考察环节时,实地考察活动需在试点区域针对性开展,以此充分了解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条件特点、差异性、联系及当地地理条件中土壤、地形地貌的发展规律,由此完成初步分类;在分类系统表建立环节,需要充分结合考察收集的资料,对森林立地因素进行逐级排列,由此初步形成立地分类系统表雏形;分组调查立地因素环节需基于立地分类系统表雏形,实地调查立地因素,同时需要做好调查信息的实时记录,保证每个因素至少存在3个调查点。同时,需要实地划出立地分类界线,立地分类工作可操作度同样需得到充分调查;在系统整理环节,需围绕实地调查的结果信息开展系统分析,同时比照市级、省级森林立地分类情况,完成立地分类最终体系的建设,森林立地图描绘需随之完成。

    进一步围绕立地分类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由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区、立地亚区、立地区组成。立地类型指的是根据土壤特点划分出灌丛草甸土、石质土粗骨土等;立地类型组是指基于地形因素划分出的山顶山脊组、山坡组、山崖组等;立地类型区指的是基于地貌类型划分出的山区、盆地、丘陵等;立地亚区是基于水分热量、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差异划分;立地区是指基于气候条件进行划分,较大的南北纬度跨度及不同的气候特征属于划分的关键。基于立地分类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为保证有序高效地开展立地分类,必须重视依次进行的森林立地分类系统[2]。

    1.3? ?森林立地分类的具体应用

    在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的应用可细分为3部分,包括造林工作中的应用、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工作中的应用及森林资源调查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在造林工作中运用立地分类时,需开展针对性的实地考察,制定立地类型表,以此完成造林规划方案的科学设计,为造林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支持。可基于不同的立地类型优选造林技术,并全面开展森林管理、造林工艺、树种的各方面设计,保证树种的选择与土壤、水分、温度等条件相适应;在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工作中,需考虑地理条件对树木生长情况造成的限制,如区域存在立地环境优势,会存在较快的树木生长速度,此时抚育间伐工作具备间隔期较短、实施强度较小的特点。如存在较差的区域立地环境,则需要相应减少人为砍伐,将林木工作保护放在第一位。

    森林主伐更新需结合具体的立地类型,以此针对性开展工作方案设计、林场等级划分、技术方法选择。对于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坡度较大或沼泽区域,需注意不得开展皆伐,否则将导致迹地小气候或土壤、植被条件化;而在草原镶嵌的林缘、高山森林带上限的森林则需禁止采伐。在森林资源调查设计中,具体的森林立地类型需基于专业森林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确定,同时完成相应的立地类型表制定,为森林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3]。

    2? ?实例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土地总面积5 360 h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农地森林面积分别为4 098 hm2、5 109 hm2、1 089 hm2,活立木总蓄积33万m3,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95.4%、95.3%。为开展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试点,满足编案需要的资源数据,需重新开展资源调查工作。

    因此编案工作组购买了0.5 m全色分辨率、2 m多光谱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通过针对性处理后,内业通过目视解译根据树种、年龄、土地覆盖程度区划小班,外业基于现地土壤、地类、权属、资源状况。通过调查资源数据核对和校正小班区划,记录腐殖层厚度、土层厚度、坡位、坡度、海拔、坡向及其他小班调查因子,内业由此进一步建立小班图层和小班数据库,这一系列实践中涉及的森林立地分类,在林業调查设计中应用具备较高的借鉴价值。

    2.2? ?划分立地类型

    为满足基层林业工作者应用需要,并未采用综合因子方法、物理环境因子方法、植被因子方法等较为复杂且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的方法,而是结合《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基于土壤、地形、地貌等因子的组成情况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其中土壤类型基于黄壤、红壤、黄棕壤进行划分,土壤亚类基于黄壤、黄红壤、黄棕壤进行划分,土层厚度划分中薄、中、厚分别指<40 cm、40~79 cm、≥79 cm,坡位划分围绕下部(下谷)、中部(中)、上部(脊、上)展开,坡向划分中的阳坡、阴坡分别指91°~270°、0°~90°和271°~360°,具体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立地类型的划分充分结合了《云南森林立地分类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基于土壤、坡位、坡向等地形因子,以及人、植被、气候活动等参考依据,云南森林立地划分为立地类型组13个、立地类型72个,由于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因子易调查,且现成的立地类型可满足对照查找需要,因此这种立地类型划分可基于简单的培训快速掌握,较好地服务于基层工作者。表1所示的立地类型划分主要结合小班数据库中的土层厚度、土壤亚类、坡向、坡位等因子,同时需在小班图层中增加立地类型号字段和立地类型进行赋值,森林立地类型图的制作也需要随之完成。表2为各立地类型面积按地类统计情况。

    3? ?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森林立地分类流程、森林立地分类的具体应用等内容,为其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森林立地分类应用路径。为更好服务于林业调查设计,小班数据库的针对性建设和应用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1 ] 张林.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5):102.

    [ 2 ] 李武军.探究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9,13(32):80-81.

    [ 3 ] 胥谦,王鹏,白建华.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