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技术
范文

    曹洪俊 常志胜 卞琳

    摘? ?要: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就需要在源头阶段做好监测和防控技术手段的落实,以此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供给。以小麦在种植期间多发的条锈病为例,阐释了有效的监测以及防控技术,从而为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8-0098-02? ? ?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 ? ?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气传病害,流行速度快,成灾威胁大。在发生小麦条锈病时,病原孢子随气流传播为害小麦叶部,严重为害处于冬春季内的小麦。在过去曾经大流行过4次,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这是长期制约小麦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并且能够在发病初期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1]。

    1? ?小麦条锈病

    小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年产量较高。在小麦种植阶段,多易发生条锈病,因此会对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轻度病情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5%~20%,严重时则会使发病面积迅速扩散,甚至会导致小麦绝产。因此需要对小麦条锈病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防范手段。

    1.1? ?发病症状

    条锈病可在小麦生长的全周期发病,在小麦幼苗期条锈病发病时,会在小麦的叶片位置发现较为明显的斑点。而在小麦的成穗期间受到条锈病的侵染,则在小麦叶片的正面产生一些颜色偏黄的夏孢子堆,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病情严重的后期,甚至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表皮破裂的情况发生,同时产生一些颜色近似于锈色的粉状物出现,最后导致叶片渐渐枯萎,直至死亡[2]。

    1.2? ?流行特点

    小麦条锈病属于真菌类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流行病特征的植物病害。同时该病在发生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呈现突发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病菌的孢子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会加速繁殖速度,因此进一步提升了条锈病的发病概率。

    在麦田中心一旦发病,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蔓延,之后该病的病菌可以随着气流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再加上受到降雨影响,使其落到小麦叶片上,对小麦的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发生条锈病时,会使得小麦麦粒出现瘦小的现象,小麦品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 ?小麦条锈病的监测

    在对小麦条锈病进行控制的手段中,需要重视对条锈病的检测。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使用手机的用户超过了12亿人次。高速发展的手机市场为人们带来更多智能化的手机,这些智能化手机可以很好地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应用。

    在小麦条锈病监测方面,可以将其监测系统改变成智能化的监测模式,在搭建的智能系统终端进行条锈病的监控。随时可以借助現阶段的移动手机应用,使得能够在手机端进行监测应用的研发,进而实现对小麦条锈病的实时监测。相关的科研人员或者农户,只需要使用自身的手机便可以很好地对田间进行勘查,并且该应用还可以定期推送一些农业知识,实时关注病虫害的最近研发进展,实现全天监控,一旦出现发病的早期症状,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降低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利用手机软件,可以很好地结合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系统,进行应用的定制,不再需要使用计算机系统或者较为笨重的设备仪器进行监测,从而有效提升监测的效率性和价值性,让农户可以实时进行病虫害的观察。

    3?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虽然小麦在发生条锈病时的为害极大,但是对于这种病害,在采取了一定措施之后,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进而降低病害的威胁。为此需要结合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特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尽早消除病害以起到保护小麦的效果。

    3.1? ?根源防治

    采取根源防治可以很好地保障小麦不会在种植的初期阶段就受到条锈菌的侵染。其中需要在小麦的选种以及拌种阶段就进行严格的防控,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

    3.1.1? ?优选抗病种子

    为了进一步降低小麦在种植初期就发病的概率,需要在小麦选种阶段,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抗病性的种子类型,这样也是起到最明显效果的防治手段,同样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在选种过程中,由于小麦的抗锈病会有一定的易失性,为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比对,从而可以在众多的品种当中,筛选出具有抗锈能力最强的品种,对该品种进行大量的繁育,提升培育的速度,同时还需要做到对该品种的更新换代,以此来实现对抗病品种的科学化处理,避免由于种子具有单一的抗性,而导致抗性的失去,进而在种植过程中受到条锈病的侵染,出现大规模的感染,实现从根源进行有效的防治。同时在对小麦进行引进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选择一些病害发生率较高的地区[3]。

    3.1.2? ?药剂拌种

    在全面落实小麦条锈病根源防治的过程中,采用药剂拌种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是更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现阶段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市面上可以用于小麦进行拌种的药剂有许多选择,其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的是三唑酮以及戊唑酮。

    因此在进行拌种操作中,首先需要重视药剂的使用剂量,实现对浓度的把控,例如在使用三唑酮进行小麦种子的拌种操作中,需要将药剂的浓度控制在15%,而在使用戊唑酮进行拌种的过程中,则需要将浓度控制在2%左右。同时,在春季时,则可以使用例如三唑类以及灭菌丹等杀菌剂进行小麦苗的病害防治,有效地抑制条锈菌的扩散。

    3.2? ?加强监测预报

    在小麦发生条锈病的过程中,早期阶段会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实现对小麦病情的实时监测,避免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大面积病征,进而降低小麦的实际产量。为此需要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提升小麦的监测预报工作。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3+7”的方式进行预报,在实施中需要每间隔3 d就对整个小麦种植区域进行详细的监测,同时每间隔7 d就对病情进行预报。

    因此在这个期间一旦发现小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条锈病,便可以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病害进行防治和控制。同时,还需要结合近些年来所发生条锈病的实际情况以及特征,对一些特定的易发病区域加强监管,以此对发病的时间、规模都有着一定的预估和了解,从而在条锈病产生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降低其为小麦带来的威胁。

    3.3? ?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麦的条锈病防控效果,还需要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防控,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小麦自身的病害抵抗性,进而降低小麦受到条锈病感染的可能性。

    在种植小麦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种植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一般来说,在1年中的10月份上旬进行小麦的种植,这样在第2年春天来临之后,较易引起小麦发生条锈病,因此需要将种植时间设定为10月下旬,这样便可以有效降低条锈病的发病概率。即使会发生一定的条锈病,但总体来说,发病的时间也会向后延一些,以便为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宝贵时间。

    因此,利用推迟播种时间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起到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在选定了播种时间之后,还需要进行整地的工作,对土壤进行合理化的施肥。通过实践证明,一旦在施肥的过程中氮肥的使用过大,就会大大提升条锈病的发病概率,为此需要严格控制好氮肥的使用剂量,对此进行严格的把控。另外,更早地进行追肥,可以很好提升小麦的抗病效果,因此需要积极进行有机肥的使用,进而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4]。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密植以及培育出壮苗,也能够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概率,进而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在种植期间的排水工作也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将田间由于降水带来的过多积水进行及时排出。而在发病早期也可以采用合理的药物对其进行病情防治,从而起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喷雾的方式定期对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发病期进行防控。

    4? ?总结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为此需要优先保证小麦的产量,能够在种植期、播种期以及选种期进行合理的防控,并做好相应的监测手段,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小麦条锈病的合理防治。

    参考文献:

    [ 1 ] 张腾,白宗璠,黄文江.融合GA与SVR算法的小麦条锈病特征优选与模型构建[J/OL].农业机械学报,2020(7):1-12.

    [ 2 ] 周喜旺,刘鸿燕,王娜.小麦种质资源BJ399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6):676-681.

    [ 3 ] 劉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糖饥饿”策略来控制小麦条锈病[J].农药市场信息,2020(11):47.

    [ 4 ] 段新颖.小麦条锈病症状识别及预测预报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0(8):86-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