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育密度对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长丰鲫”苗种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范文

    杨希+白海锋+张星朗+牛文利+高宏伟

    摘 要:以平均体长(0.92±0.034)cm、平均体重(8.10±0.120)mg的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长丰鲫”苗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下鱼苗的生长及成活情况。试验结果显示:较低密度(300尾/m2)的池塘和中间密度(600尾/m2)的池塘苗种生长效果(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3.3%/d和13.2%/d)显著高于高密度(1 200尾/m2)池塘,苗种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从74.7%下降到66.5%。研究表明,放养密度的增大不利于长丰鲫苗种的生长和成活,密度过小不适宜实际生产的运行,因此控制合适的放养密度能促进鱼苗的快速生长以及提高产出投入比。

    关键词:长丰鲫;密度;生长;成活率

    长丰鲫是异育银鲫新品系,分类上属于鲤科、鲫属、鲫亚种,是“十三五”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推品种之一[1]。长丰鲫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培育的四倍体异育银鲫,该品系母本选自异育银鲫D系,父本来源于鲤鲫移核鱼(兴国红鲤系),目前已选育至第七代[2]。长丰鲫具有生长快、肉质细、有益氨基酸含量高,鳞片紧密、不易脱落,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等特点,且鲜味和彭泽鲫无区别,适宜在全国可控水域进行养殖[3]。目前,随着长丰鲫在全国各地区的推广,国内对长丰鲫的养殖及营养研究相继见报道[4-5],但有关苗种培育阶段投放密度的研究较少。为此,本试验以长丰鲫水花苗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培育密度条件下长丰鲫生长及成活情况,旨在探索密度因子对长丰鲫苗种培育阶段的生长效果和成活率的影响,为长丰鲫苗种科学培育提供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

    试验所用池塘3口,池塘南北走向,长方形,光照充足,池底平坦,四周水泥护坡,面积均为667 m2,池深1.8~2.0 m,底泥厚20 cm,保水性好,进排水方便,水源取自深井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每口池塘配备1台功率3.0 kW叶轮增氧机。

    1.2 清塘肥水

    池塘在放苗前5~10 d进行清塘消毒,用120~150 g/m2生石灰溶浆后全池泼洒。清塘7 d后开始进水,注水量50~60 cm,同时使用900 g/m2发酵过的猪粪作为基肥培育生物饵料,施肥5 d后池水逐渐变成淡绿色,轮虫达到高峰期时鱼苗下塘。

    1.3 鱼苗引进

    试验所用长丰鲫水花苗种采自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苗平均体长(0.92±0.034)cm,平均体重(8.10±0.120)mg,通过充氧空运到试验区,运输时间4 h,成活率在97%以上。

    1.4 试验方法

    1.4.1 苗种放养 长丰鲫苗种运到后,以不同密度放进三个相同面积的池塘,其中1#塘放苗密度300尾/m2,2#塘放苗密度600尾/m2,3#塘放养密度1 200尾/m2。放苗时先将装有鱼苗的塑料袋放入池塘中,缓苗20 min,待池水温度与塑料袋里水温差值小于3 ℃时开始放苗。放苗地点选择在池塘背风处,放苗时要做到轻而慢,防止鱼苗受到损伤,产生应激反应。

    1.4.2 饲料投喂及水质调控 鱼苗下塘3~5 d后开始投喂豆浆,黄豆用量1.5~3.0 g/m2,日投喂两次(上午8~9点,下午3~4点),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培育后期适时增加粉料进行投喂。依池塘水质情况每隔3~5 d进行一次追肥,保持水体褐绿色,维持水中浮游生物正常生长。追肥地点选择在池塘四角,具体追肥量视水色及透明度进行调整。投饲7 d后,根据水色开始添注新水,每5 d加水15~20 cm,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气泡病发生。同时每10~15 d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进行调水,防止水质恶化,使用量7.5~15 g/m2,保持池水 “肥”、“活”、“嫩”、“爽”。

    1.4.3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池塘水色变化及鱼苗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捞取漂浮物及蛙卵。定期监测水温、溶解氧、pH、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定期抽样调查苗种生长情况及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及防护网,严防敌害进入。

    1.4.4 病害防控 根据池塘水色及水质变化情况,定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调水,生石灰用量控制在30~35 g/m2。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进行药饵投喂,添加量控制在0.2~0.5 g/kg,同时定期使用蛭弧菌进行病害生物防控。

    1.5 指标测定与数据处理

    苗种体重测量使用1×10-4电子天平,体长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样本取30尾。鱼苗成活率(SR)、日增重(DWG)[6]、日增长(DWL)、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7]计算按照下面公式:

    其中:Wt 、W0分别为试验结束与开始时苗种体重(mg);Lt、L0分别为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时鱼苗体长(cm);Nt 、N0分别为试验结束与开始时苗种量(尾); t为培育时间(d)。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使用单因素分析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P<0.05)。

    2 结果

    2.1 密度对苗种体重增长的影响

    试验开始时,长丰鲫水花苗种平均体重为8.10±0.120 mg,经过25 d不同密度培育,体重增加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长丰鲫苗种体重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试验结束时,放养密度为300尾/m2和600尾/m2的池塘鱼苗体重日增重量相对较大(P<0.05),均大于8.00 mg/d,增重率均大于2 500.0%;1 200尾/m2的放养密度的池塘,鱼苗体重增加最小,日增重量仅为7.26 mg/d,增重率低于2 300.0%。从特定生长率来看,2#池塘与1#池塘均大于13.0%/d,之间差异小于0.1%/d。3#池塘特定生长率最小,为12.6%/d。从试验结果來看,综合体长的增长结果认为600尾/m2的放养密度为长丰鲫水花适宜培育密度。

    2.2 密度对苗种体长增长的影响

    经过25 d的培育试验,长丰鲫水花从平均体长0.92±0.034 cm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长情况见表1。放养密度为600尾/m2的2#试验塘鱼苗体长增加2.06 cm,日增长量为0.082 cm/d,仅次于密度为300尾/m2的1#试验池,3#试验池鱼体长增长相对较小(P<0.05),体长增长1.74 cm,日增长量为0.070 cm/d,鱼苗体长增长趋势呈现出随着放养密度增大逐步减小。通过试验发现,在保证培育苗种数量的前提下,2#池塘的放养密度相对较为合理。

    2.3 密度对苗种成活率的影响

    经过精心培育,25 d后分苗时统计3个试验池塘中长丰鲫夏花数量。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苗种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其中300尾/m2和600尾/m2的放养密度的池塘苗种成活率均高于72.0%,而放养密度为1 200尾/m2的池塘长丰鲫夏花成活率相对最低(66.5%),试验结束时,池塘存苗量为53.2万尾。

    3 讨论

    3.1 密度对长丰鲫苗种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8]。通常情况下,鱼类的生长与其放养密度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鱼类的生长率、存活率等生长指标均出现下降趋势[9]。有学者研究[10]认为放养密度过高会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以及食物利用率。李大鹏等[11]通过对施氏鲟稚鱼的生长试验发现,鱼苗的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于森[12]研究发现,鲤鱼在高密度培育下其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低密度。高宏伟等[13-14]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长丰鲢”水花苗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增大,苗种的生长和增重均呈现降低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长丰鲫苗种的体长、体重增长指标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会加剧鱼苗对饵料和空间的竞争,增加鱼体运动耗能,从而消极影响鱼类生长[15]。另外,放养密度增大,会使池塘水中的无机磷、氨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升高,导致水质恶化,作为环境因子加剧了胁迫的程度,从而使生长速率受到抑制。因此,在培育苗种时,选择合理投放密度至关重要。

    3.2 密度对长丰鲫苗种成活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生产上,为了提高水体利用率,通常情况下以追求高密度养殖为主,但是高密度养殖往往导致生物之间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竞争会引起鱼类内在生态状态的改变,产生应激反应,持续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会产生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16]。张永江等[17]、高宏伟等[13]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均认为随着鲫鱼苗种的密度增大,饵料和空间单体配额减少,导致个体间竞争增大,引起苗种存塘量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下降。本试验中,1#和2#池塘苗种放养密度均在1 000尾/m2以下,试验结束时,两个池塘培育成活率均高于70%,与3#池塘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长丰鲫培育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苗种放养密度,只有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合理地利用池塘容纳量,使鱼苗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养殖经济效益。为了更合理的说明适宜密度对长丰鲫培育的影响,下一步的试验将进行多项等差密度组设置,同时将进一步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密度下的成本与收益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雷晓中,朱勇夫,李金忠,等.四倍体异育银鲫长丰鲫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J].养殖与饲料,2017(4):12-14.

    [2] 李忠.银鲫新品系—第七代长丰鲫[J].农村百事通,2015(17):40.

    [3] 李忠,邹桂伟,桂建芳,等.水产养殖新品种---长丰鲫[J].中国水产,2017(3):74-79.

    [4] 陆建平,周卫华,杨洁,等.异育银鲫“长丰鲫”鱼种培育试验[J].科学养鱼,2017(4):9-10.

    [5] 李忠,梁宏伟,王忠卫,等.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长丰鲫”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6,40(4):854-858.

    [6] 张龙岗,孟庆磊,刘羽清,等.养殖密度对克氏原鳌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7(5):12-14.

    [7] 白海锋,于丽娜,刘铁刚,等.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越冬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1):5-8.

    [8] 彭士明,施兆鸿,孙鹏,等.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7):1371-1376.

    [9] Allen K O.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and water exchange rate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circular tanks. Aquacul-ture,1974(4):29-39.

    [10] 郝玉江,张国红,贾艳菊,等.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397-401.

    [11] 李大鹏,庄平,严安生,等.光照、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摄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4,28(1):54-61.

    [12] 于森.拥挤胁迫对鲤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13] 高宏伟,陈晓霞,王博涵,等.基于不同密度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成活率及生长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9):64-65,82.

    [14] 高宏伟,王博涵,陈晓霞,等.不同培育密度下“长丰鲢”夏花苗种的生长效果及成活率[J].河北渔业,2015(10):54-56,64.

    [15] Marchan D F, Boisclai R D. Influence of fish density on the energy allocation paten of juvenile brook trout (Salvelinus fontinahs). Can J Fish AquatSci,1988(55):796-805.

    [16] 王文博,李爱华.环境胁迫对鱼类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概况[J].水产学报,2002,26(4):368-374.

    [17] 张永江,龚培培,黃爱平,等.异育银鲫鱼苗不同密度培育鱼种试验[J].水产养殖,2000(1):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