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斑节对虾“南海1号”与锦鲤成鱼池塘混养试验 |
范文 | 梁健 孙学亮 尤宏争 季延滨 陈成勋 郭永军 张奇杰 斑节对虾因个体巨大,对水域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盐度范围广,在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以及咸淡水区域均可以养殖,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养殖品种[1]。而“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从野生种群中经多年连续选育而得到的优良品种,其生长速度比普通斑节对虾平均高20%以上,养殖成活率高10%以上,具有生长速度快、不易患病、适应能力强、养殖成本低、养殖收益高等特点[2]。 锦鲤自古以来便作为观赏鱼而被人们熟知,品相好的锦鲤价值连城,被称为“水中活宝石”、“观赏鱼之王”等称号,广受赞誉[3]。锦鲤的养殖重在品质而不是产量,因此不需要高密度养殖。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们开展了在锦鲤养殖池塘中混养斑节对虾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天津隆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池塘为长方形土池,坡高2 m,面积为0.53 hm2,水深为1.5 m左右,水源为西排河河水。池塘设有叶轮式增氧机2台,功率1.5 kW。池塘放养苗种前经曝晒处理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750 kg/hm2。 1.2苗种放养 斑节对虾“南海1号”苗种(以下简称斑节对虾)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研究所提供,并经过标粗强化。 清塘消毒10 d后开始注水至水深1.0 m左右,于2017年4月15日投放锦鲤2龄苗种1 000尾,平均体重250 g/尾,总计250 kg,放养密度为1 875尾/hm2。于5月27日投放斑节对虾苗种4万尾,规格为2万尾/kg,平均体长为3.1 cm,放养密度为7.5万尾/hm2。 1.3日常管理 锦鲤投喂膨化饲料,日投喂量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作出调整。斑节对虾不进行单独投喂,利用锦鲤的残饵粪便进行养殖。 每日分早、中、晚巡塘3次,观察鱼、虾摄食及活动情况。每5 d使用水质快速分析试剂盒检测水质pH、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养殖过程中未使用杀虫、杀菌药物,在夏季高温季节使用清肝利胆类药物做药饵投喂,每半个月全池使用一次改底药物,稳定底质。 2结果 2.1生长情况 从鱼苗、虾苗入池到2017年9月21日起捕,试验全程共计153 d,锦鲤的平均体重由入池时的250 g/尾生长至2 100 g/尾,日生长率为12.09 g/d;斑节对虾的平均体重由0.05 g/尾生长至14.62 g/尾,日生长率为0.12 g/d。具体生长情况见表1。 2.2养殖效益 起捕时锦鲤平均体重1.93 kg/尾,存活率99.8%,由于锦鲤的养殖效益不能用产量来衡量,故本次试验以评价混养斑节对虾而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为主。至试验结束时,斑节对虾出池234 kg,平均体长10.93 cm,平均体重14.62 g/尾,单产440 kg/hm2,养殖成活率达到40%,斑节对虾售价为90元/kg,总增加利润21 060元,增收效益39 500元/hm2。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与分析 3.1混养的必要性 锦鲤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血统、品质。故在养殖锦鲤的过程中不需要苛求过高的产量,而是要挑选品相好、体型正、颜色鲜艳的苗种低密度养殖,降低了劣质苗种的饲料消耗,省工省力,提高养殖效益。而锦鲤本身性情温和、容易饲养,生物学特征与一般鲤鱼相差无几,具有与其它养殖品种混养的条件。养殖斑节对虾具有投资小、收益快、风险小、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属底栖活动的生物,与锦鲤活动范围互不干扰,能够和平相处。因此在有限的养殖空间内,锦鲤与斑节对虾混合养殖能提高单位水体的利用率,节约养殖成本,降低养殖风险,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 3.2斑节对虾养殖效益好 目前我国从南到北的对虾养殖业均以凡纳滨对虾为主,导致市场饱和,供大于求必然价格低廉,单价仅为40~80元/kg,在大量上市的季节甚至跌于30元/kg的时候,养殖户叫苦连连。而斑节对虾因个体粗壮、身体墨绿色、具有黑褐色带纹、肉质紧实口感好而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南海1号”斑节对虾属于抗病力较强、食性较广的养殖品种,并且同等规格的斑节对虾市场价格是凡纳滨对虾的一倍左右。本次试验在混养条件下,平均增加额外收入39 500元/hm2,提高单位水体产值,增加养殖户收益,具有较高的推广示范意义。 3.3对调整我市对虾养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约有对虾海水养殖面积4 000 hm2左右,凡纳滨对虾养殖面积占99%以上,日本对虾养殖面积不到1%,斑节对虾养殖面积为0。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市对虾养殖产品结构较单一,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因此,引进“南海1号”斑节对虾新品种,對于提高我市对虾养殖的品质和质量,增加农户养殖效益和生产积极性,改善我市对虾养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马之明,周发林,等.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J].海洋水产研究, 2006(01):14-20. [2] 黄建华,周发林,蔡云川,等. 斑节对虾“南海1号”三种高效养殖模式技术要点[J].海洋与渔业,2017(02):69-72. [3] 石义付.南美白对虾与锦鲤混养技术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 2017(19):38-39. (收稿日期:2018-08-30)《河北渔业》2018年第10期(总第298期)○增殖与养殖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8.10.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