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例鸭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
范文 | 符友祥 王子学 摘要:简要介绍了一例鸭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情况。 关键词:鸭;组织滴虫;病变;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18-01 近期,笔者接诊了一例放养种鸭临床上以排黄绿色稀粪,剖解后以盲肠溃疡为主要特征性病变的病例。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分析,确诊为鸭组织滴虫病,用甲硝唑和恩诺沙星饮水5 d后病情得到控制。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饲养户饲养3 500羽鸭,于收割后的晚稻田中放牧饲养,30日龄时发病。患鸭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脚软伏地、行动迟缓,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有的甚至粪中带血,并陆续出现衰竭死亡。养殖户先后用球虫病与肠炎药治疗数天均未见效。 2 病理剖检 病变主要表现在盲肠,可见盲肠一侧或两侧肿大,肠壁增厚,盲肠黏膜出血,多处出现2~3 mm的圆形溃疡灶,有的病灶连成一片,表面覆盖较厚的黄色、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剥离后肠壁只剩下薄薄的浆膜层;肝脏一般无明显的眼观病变,但也有些濒死鸭肝脏瘀血,表面有许多针尖状的坏死灶,或肉眼可见有少量形状不规则的直径5~8 mm的黄色坏死灶。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分析,初步确定为鸭组织滴虫病。从盲肠内刮取少量内容物于载玻片上,滴少量生理盐水均匀稀释,加上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呈钟摆式运动的虫体,可确诊为鸭组织滴虫病。 4 治疗 以0.05%甲硝唑+0.025%恩诺沙星拌料饲喂,连用3~5 d。用药3 d后病情基本控制,5d后全部恢复正常。 5 体会 该病在圈养鸭中很少发生,多发于野外放牧鸭群。放牧时,鸭采食了部分霉变子实野果,捕食了部分腐烂的小鱼小虾或蚯蚓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可以定期给放牧鸭群投喂甲硝唑以防止该病的发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