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互动情境创设お |
范文 | 张影 近年来我国在新课标物理教学中格外注意对物理教学互动情境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就.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互动情境教学模式十分重要,通过把情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切实认识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物理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等方面都起着显著的效果.下面将从创设新课导入情境、问题情境、课后探究情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实施方法. 1 创设新课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物理互动情境教学模式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注意新课导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新课导入工作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原则实施:第一,问题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关键因素,为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新课导入过程中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循序渐进性的,让学生能够随时发现新课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其自身的物理理性思维必然得到锻炼的提升.第二,在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工作的主体,教师所制定的一些列教学方案都应该本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原则,教师所设置的新课导入情境必须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坚决杜绝新课导入过程中问题的深度设置的过高,这样会限制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第三,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新课导入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问题引入、试验引入以及习题引入等.在新课导入时若发现学生对自己设置的情境问题不感兴趣,但是却对别的情境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化教学中情境互动的方向,采取做演示实验或者是物理故事讲授等方法,让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下逐渐走入教学工作的核心. 例如:能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产生极大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引入实验互动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铁球碰鼻”物理演示实验来合理的引出新课.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的器材,在上课时把铁球用细线悬挂在棚顶上,组成一个钟摆系统,然后让一名学生从任何角度握住铁球,然后教师应以让学生释放小球,在小球摆回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做出闪躲.其次,教师准备好一块较高的木板,木板上刻有尺寸标志,待系统组装好后,让一名学生把小球拉到某个刻度线上然后释放小球,这时学生必然会发现小球在摆到另外一侧时高度与之前是一样的.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另外一名学生重复第一个实验,这是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必然不会在闪躲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金属小球好像有遥控器控制一样,在马上要碰到自己时突然就往回摆动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还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相互探讨时间,在讨论之后,教师自然而然的引出本次新课讲授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此外,教师在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新课引出方法,例如在讲授机械波传递时,观看教学视频.在视频里几名学生在池塘边玩足球,但是不小心足球被踢入池塘里,为了捞出足球,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时只见有名学生向水中投掷石头,待观看到这里时,教师暂停视频并提问:足球会向岸边移动吗?学生们必然会对这个问题激烈的探讨,在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想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引出本次要讲授的机械波传递这一章节.在讲完课之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学生会发现足球没有向岸边移动,这时一些学生会联想到刚才教师讲课中介绍了机械波传递的形式,会对机械波传递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2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师生、生生显性互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是教学中的重点,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突出物理的重难点知识,就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增强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与实际相符,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在问题情境下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高中物理教学体系包含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知识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应该以问题情境的设置为教学载体,尤其是对重难点理论知识教学,教师更是应该舍得对其在创设问题情境下花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问题情境对物理知识有着更深程度的了解.第三,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从旧知识寻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突破口,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有着很强的亲切感,从而使得接下来的问题情境发挥其自身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学中匀变速运动问题是,教师可以用汽车行驶中常见的加速刹车问题来设置问题情境.某辆汽车在公路上以20 m/s匀速运动,但是在行驶到某段路段时由于路况原因进行减速,汽车以加速度为20 m/s2做减速运动,先问汽车在10 s之后的速度是多少?这类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学生们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在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答案的不同而分成两个小组,首先小组成员内部展开讨论,在讨论出一定的结果后,然后再小组之间进行问题辩解,最后由教师来为学生解答,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师就成功的创设出问题情境,并且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解答问题时激烈探讨,最终教师给出答案,使得学生们对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印象更加深刻,让问题情境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 3 创设课后探究情境,实现课外隐性互动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的逐步进行,给高中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因此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们提供更多课后学习的机会,创设课后探究情境,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实现学习时间资源分配最优化.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们在课外业余时间学什么、怎样学,这才是学生课外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物理知识课外教材,学生通过对这些物理课外教材的阅读,不但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而且还能认识到物理的奥妙,增强物理学习的学习兴趣.第二,带领学生做课外活动.物理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在课外业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多参加些课外业余互动,在活动中向学生传达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第三,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物理问题,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且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相互帮助,为实验的设置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实现课外学习隐形互动. 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机械能量转化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过山车的视频,由于过山车是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播放过山车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视频结束之后让学生说出过山车在行驶过程中其能量的转化.再比如在讲授高中物理失重这一物理现象时,为了让学生对失重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坐电梯,在电梯下降过程中,学生会有好像要掉下去的感觉,学生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失重.紧接着为了探究失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必然会联想到之前做过的电梯,电梯在下降时,自身的加速度变化,使得重力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失重现象,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探究,就会让学生对失重的理解更深了.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物理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极其重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不同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而采用与其对应的互动教学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