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原日光温室茄子东洋黑光高产栽培技术 |
范文 | 张广生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高原内陆气候,海拔2 280~4 622 m,年均温4.9℃,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2 503 h,年均降水量589.2 mm,无霜期119天,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东洋黑光是北京世邦佳和种子公司与韩国宝来种苗株式会社联合育成的杂交一代茄子品种。2008-2012年引进该品种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和观察记载,在多个试验点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经测定,果实蛋白质含量为0.91%、可溶性糖含量为3.32%、维生素C含量为4.78 mg/100 g、水分含量92.1%,移栽到采收55~60天,全生育期210天。平均单株结果数15个;平均单果质量166.9 g,平均每1 hm2产量可达68 403.6 kg、产值218 891.5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1 播种 1.1 播种期 采用穴盘育苗,早春栽培于11月中旬育苗,越冬栽培于7月下旬育苗。用种量0.75 kg/hm2。 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装有50~55℃温水的容器中不断搅拌15 min,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 4 h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晒,再用洁净湿布包好放到28℃条件下催芽,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完后覆基质土1.5~2.0 cm厚。 1.3 苗床管理 在苗畦上覆盖地膜并搭建小拱棚。出苗前日温25~30℃,夜温18~20℃;出苗后到2片子叶展开期,日温保持20~25℃,夜温10~15℃;第1片真叶展开到2片真叶长出期,保持日温25~28℃,夜温15~18℃。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保持日温18~20℃,夜温8~10℃,以提高其抗性。 1.4 苗期病虫害防治 ①农业、物理措施 调控适宜的苗床温度和湿度,适当控制浇水。育苗温室放风口宜用防虫网封严。 ②药剂防治 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时,可选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进行喷雾。 1.5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为茎粗节短、茸毛多、叶厚浓绿、现蕾、无病虫害。7片真叶、株高15~20 cm,早春茬苗龄70~80天定植,越冬茬苗龄60~65天定植。 2 定植 2.1 选地整地 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以pH值6.8~7.3的砂壤土或河淤疏松土壤为好。 2.2 施足底肥 应依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以底肥为主,每 1 hm2施腐熟有机肥75 000~90 000 kg、蔬菜专用配方肥1 200 kg、过磷酸钙750~1 200 kg、硫酸钾150~225 kg。推广使用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烟剂7.5 kg/hm2熏烟。严密封闭温室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天左右。 2.3 定植时间及方法 早春栽培于2月上旬定植,越冬栽培于9月下旬定植。起垄覆膜定植,按大小行种植,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40~45 cm,垄高15~20 cm,垄上作“Ⅴ”字形暗沟。采用双行交叉垄栽,应用滴管或膜下暗灌。合理密植,保苗3.6万株/hm2。 3 田间管理 3.1 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不放风,密闭温室薄膜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缓苗。白天室温应保持在25~30℃,夜间15~18℃。开花到坐果日温20~25℃,夜温10~15℃。结果期日温 22~26℃,夜温13~17℃。保持土壤湿润。 3.2 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根据墒情浇1次缓苗水,当门茄坐住时浇1次水。浇水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膜下暗灌,结合浇第一、二次催果水时,追施45%复合肥225 kg/hm2,以后每浇2次水追肥1次,每次追施酵素菌生物有机肥600 kg/hm2或多元素冲施肥75 kg/hm2,根据生长需要,交替使用。 3.3 植株调整 定植20~30天,用尼龙绳吊蔓,吊蔓后及时绑蔓。采用双秆整枝,苗期当侧枝长8~10 cm时及时摘除,结果期及时摘除侧枝,生长后期及时摘除中下部病老叶。 3.4 保花保果 栽培过程中应科学保花保果,用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3.5 延长结果期 开始结果后,加大肥水管理,既能早结果,又能防早衰,还可延长结果期。 4 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 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安全、优质茄子生产的目的。 4.2 病害防治 茄子的病害防治应以生物药剂防治为主。黄萎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防治。绵疫病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 4.3 虫害防治 叶螨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蚜虫、斑潜蝇应用黄板诱杀,在温室通风口张挂50目防虫网。 5 采收 达到商品采收标准时适时采收,门茄、对茄等前期果要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日光温室茄子品种比较试验[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22-23. [2] 聂书明,杜中平,田晓丽.青海省引进茄子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评比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1(7):8-10. [3] 温变英.北方寒冷地区越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4):36. [4] 贾满荣.冬春茬日光温室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2(3):12-14. [5] 张丽珍.日光温室茄子几种病虫害的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2001(9):33-34.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高原内陆气候,海拔2 280~4 622 m,年均温4.9℃,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2 503 h,年均降水量589.2 mm,无霜期119天,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东洋黑光是北京世邦佳和种子公司与韩国宝来种苗株式会社联合育成的杂交一代茄子品种。2008-2012年引进该品种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和观察记载,在多个试验点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经测定,果实蛋白质含量为0.91%、可溶性糖含量为3.32%、维生素C含量为4.78 mg/100 g、水分含量92.1%,移栽到采收55~60天,全生育期210天。平均单株结果数15个;平均单果质量166.9 g,平均每1 hm2产量可达68 403.6 kg、产值218 891.5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1 播种 1.1 播种期 采用穴盘育苗,早春栽培于11月中旬育苗,越冬栽培于7月下旬育苗。用种量0.75 kg/hm2。 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装有50~55℃温水的容器中不断搅拌15 min,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 4 h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晒,再用洁净湿布包好放到28℃条件下催芽,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完后覆基质土1.5~2.0 cm厚。 1.3 苗床管理 在苗畦上覆盖地膜并搭建小拱棚。出苗前日温25~30℃,夜温18~20℃;出苗后到2片子叶展开期,日温保持20~25℃,夜温10~15℃;第1片真叶展开到2片真叶长出期,保持日温25~28℃,夜温15~18℃。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保持日温18~20℃,夜温8~10℃,以提高其抗性。 1.4 苗期病虫害防治 ①农业、物理措施 调控适宜的苗床温度和湿度,适当控制浇水。育苗温室放风口宜用防虫网封严。 ②药剂防治 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时,可选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进行喷雾。 1.5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为茎粗节短、茸毛多、叶厚浓绿、现蕾、无病虫害。7片真叶、株高15~20 cm,早春茬苗龄70~80天定植,越冬茬苗龄60~65天定植。 2 定植 2.1 选地整地 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以pH值6.8~7.3的砂壤土或河淤疏松土壤为好。 2.2 施足底肥 应依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以底肥为主,每 1 hm2施腐熟有机肥75 000~90 000 kg、蔬菜专用配方肥1 200 kg、过磷酸钙750~1 200 kg、硫酸钾150~225 kg。推广使用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烟剂7.5 kg/hm2熏烟。严密封闭温室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天左右。 2.3 定植时间及方法 早春栽培于2月上旬定植,越冬栽培于9月下旬定植。起垄覆膜定植,按大小行种植,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40~45 cm,垄高15~20 cm,垄上作“Ⅴ”字形暗沟。采用双行交叉垄栽,应用滴管或膜下暗灌。合理密植,保苗3.6万株/hm2。 3 田间管理 3.1 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不放风,密闭温室薄膜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缓苗。白天室温应保持在25~30℃,夜间15~18℃。开花到坐果日温20~25℃,夜温10~15℃。结果期日温 22~26℃,夜温13~17℃。保持土壤湿润。 3.2 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根据墒情浇1次缓苗水,当门茄坐住时浇1次水。浇水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膜下暗灌,结合浇第一、二次催果水时,追施45%复合肥225 kg/hm2,以后每浇2次水追肥1次,每次追施酵素菌生物有机肥600 kg/hm2或多元素冲施肥75 kg/hm2,根据生长需要,交替使用。 3.3 植株调整 定植20~30天,用尼龙绳吊蔓,吊蔓后及时绑蔓。采用双秆整枝,苗期当侧枝长8~10 cm时及时摘除,结果期及时摘除侧枝,生长后期及时摘除中下部病老叶。 3.4 保花保果 栽培过程中应科学保花保果,用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3.5 延长结果期 开始结果后,加大肥水管理,既能早结果,又能防早衰,还可延长结果期。 4 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 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安全、优质茄子生产的目的。 4.2 病害防治 茄子的病害防治应以生物药剂防治为主。黄萎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防治。绵疫病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 4.3 虫害防治 叶螨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蚜虫、斑潜蝇应用黄板诱杀,在温室通风口张挂50目防虫网。 5 采收 达到商品采收标准时适时采收,门茄、对茄等前期果要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日光温室茄子品种比较试验[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22-23. [2] 聂书明,杜中平,田晓丽.青海省引进茄子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评比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1(7):8-10. [3] 温变英.北方寒冷地区越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4):36. [4] 贾满荣.冬春茬日光温室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2(3):12-14. [5] 张丽珍.日光温室茄子几种病虫害的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2001(9):33-34.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高原内陆气候,海拔2 280~4 622 m,年均温4.9℃,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2 503 h,年均降水量589.2 mm,无霜期119天,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东洋黑光是北京世邦佳和种子公司与韩国宝来种苗株式会社联合育成的杂交一代茄子品种。2008-2012年引进该品种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和观察记载,在多个试验点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经测定,果实蛋白质含量为0.91%、可溶性糖含量为3.32%、维生素C含量为4.78 mg/100 g、水分含量92.1%,移栽到采收55~60天,全生育期210天。平均单株结果数15个;平均单果质量166.9 g,平均每1 hm2产量可达68 403.6 kg、产值218 891.5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1 播种 1.1 播种期 采用穴盘育苗,早春栽培于11月中旬育苗,越冬栽培于7月下旬育苗。用种量0.75 kg/hm2。 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装有50~55℃温水的容器中不断搅拌15 min,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 4 h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晒,再用洁净湿布包好放到28℃条件下催芽,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完后覆基质土1.5~2.0 cm厚。 1.3 苗床管理 在苗畦上覆盖地膜并搭建小拱棚。出苗前日温25~30℃,夜温18~20℃;出苗后到2片子叶展开期,日温保持20~25℃,夜温10~15℃;第1片真叶展开到2片真叶长出期,保持日温25~28℃,夜温15~18℃。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炼苗,保持日温18~20℃,夜温8~10℃,以提高其抗性。 1.4 苗期病虫害防治 ①农业、物理措施 调控适宜的苗床温度和湿度,适当控制浇水。育苗温室放风口宜用防虫网封严。 ②药剂防治 发生猝倒病、立枯病时,可选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进行喷雾。 1.5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为茎粗节短、茸毛多、叶厚浓绿、现蕾、无病虫害。7片真叶、株高15~20 cm,早春茬苗龄70~80天定植,越冬茬苗龄60~65天定植。 2 定植 2.1 选地整地 选择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以pH值6.8~7.3的砂壤土或河淤疏松土壤为好。 2.2 施足底肥 应依照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以底肥为主,每 1 hm2施腐熟有机肥75 000~90 000 kg、蔬菜专用配方肥1 200 kg、过磷酸钙750~1 200 kg、硫酸钾150~225 kg。推广使用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烟剂7.5 kg/hm2熏烟。严密封闭温室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天左右。 2.3 定植时间及方法 早春栽培于2月上旬定植,越冬栽培于9月下旬定植。起垄覆膜定植,按大小行种植,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40~45 cm,垄高15~20 cm,垄上作“Ⅴ”字形暗沟。采用双行交叉垄栽,应用滴管或膜下暗灌。合理密植,保苗3.6万株/hm2。 3 田间管理 3.1 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不放风,密闭温室薄膜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缓苗。白天室温应保持在25~30℃,夜间15~18℃。开花到坐果日温20~25℃,夜温10~15℃。结果期日温 22~26℃,夜温13~17℃。保持土壤湿润。 3.2 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1次定植水,缓苗后根据墒情浇1次缓苗水,当门茄坐住时浇1次水。浇水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膜下暗灌,结合浇第一、二次催果水时,追施45%复合肥225 kg/hm2,以后每浇2次水追肥1次,每次追施酵素菌生物有机肥600 kg/hm2或多元素冲施肥75 kg/hm2,根据生长需要,交替使用。 3.3 植株调整 定植20~30天,用尼龙绳吊蔓,吊蔓后及时绑蔓。采用双秆整枝,苗期当侧枝长8~10 cm时及时摘除,结果期及时摘除侧枝,生长后期及时摘除中下部病老叶。 3.4 保花保果 栽培过程中应科学保花保果,用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3.5 延长结果期 开始结果后,加大肥水管理,既能早结果,又能防早衰,还可延长结果期。 4 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 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安全、优质茄子生产的目的。 4.2 病害防治 茄子的病害防治应以生物药剂防治为主。黄萎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防治。绵疫病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 4.3 虫害防治 叶螨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蚜虫、斑潜蝇应用黄板诱杀,在温室通风口张挂50目防虫网。 5 采收 达到商品采收标准时适时采收,门茄、对茄等前期果要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日光温室茄子品种比较试验[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22-23. [2] 聂书明,杜中平,田晓丽.青海省引进茄子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评比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1(7):8-10. [3] 温变英.北方寒冷地区越冬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4):36. [4] 贾满荣.冬春茬日光温室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2(3):12-14. [5] 张丽珍.日光温室茄子几种病虫害的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2001(9):33-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