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湖北荆门市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技术 |
范文 | 李涛+++付祖科+++别士平+++梁劲松+++黄春生+++邓士元+++熊明+++董喜梅+++钟贤红 导读:荆门市蔬菜春淡和秋淡市场供应自给率达到68%,设施在抗御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其主要设施类型、应用模式、栽培要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供相似地区参考。 荆门市冬季和早春的气候特点是低温、寡照、高湿,最低温度在-5~-2℃,阴雨天多,日照严重不足。本地设施越冬、春提早、秋延后蔬菜多采用2~4层塑料薄膜或其他保温材料覆盖栽培,有非常明显的保温效果,达到冬季有果菜供应、早春上市早、冬季晚拉秧的目的。2013年,荆门市设施蔬菜面积9 450 hm2,同比增长2.67%,其中日光温室150 hm2,塑料大中棚1 700 hm2,小拱棚7 600 hm2。设施蔬菜社会总产量达47.68万t,同比增长2.31%;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83%。荆门市3~4月的春淡和8~9月的秋淡市场蔬菜供应自给率达到68%。目前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抗御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城市保供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1 荆门市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及类型 1.1 主要分布 荆门市设施蔬菜主要分布于县市区的城郊,主要包括东宝区的牌楼镇、子陵镇;掇刀区的团林镇;漳河新区的双喜街办;屈家岭管理区的何集办事处;钟祥市的石牌镇、郢中镇、洋梓镇;沙洋县的拾桥镇、沙洋镇;京山县的新市镇、永隆镇。 1.2 设施主要类型 荆门市日光温室以山东Ⅴ型冬暖式日光温室为主,脊高4.2~4.5 m,后跨1.2~1.3 m,前跨9.7~9.8 m,长度60~80 m,主要用于越冬栽培;塑料大中棚以钢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为主,钢架大棚骨架选用直径2.5 cm镀锌钢管,顶高3.2 m,肩高1.8 m,长度40~60 m;水泥骨架大棚选用水泥预制件骨架,顶高2.3 m,肩高1.2 m,长度30~50 m,用于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小拱棚选用竹片作骨架,跨度、高度和长度因地、因材料而异,用于春露地栽培。各类型设施所占比例分别为日光温室1.6%,塑料大中棚17.9%,小拱棚80.5%。 2 主要技术特点及栽培要点 2.1 主要技术特点 多层覆盖技术即在以往棚室只有一层薄膜的基础上,日光温室外面加覆保温材料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塑料大棚内加覆2~4层薄膜或其他保温材料,形成若干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阻止冷空气流动以减少棚内热量散失,从而达到良好的保温增温防冻效果。 覆盖一层膜的塑料大棚,冬季及早春棚内外温差不大,只能起到防寒保温作用;采用两层覆盖的棚体(大棚+地膜),棚温可以增加4℃左右,当外界温度到达-2℃时,棚内温度仍能达到2℃;采用三层覆盖的棚体(大棚+小拱棚+地膜),棚温可以增加8℃左右,当外界温度-3℃时,棚内温度仍可达到5℃;采用四层覆盖的棚体(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极低气温时可在小拱棚上加覆草帘,棚温可以增加13℃左右,当外界温度在-5℃时,小拱棚的温度仍可以保持8℃。 2.2 栽培要点 ①薄膜及保温材料选择 日光温室的外膜一般选用厚度为0.1 mm的聚乙烯无滴膜;塑料大中棚一般选用厚度为0.06~0.08 mm的聚乙烯无滴膜,内膜可选用0.015~0.03 mm的薄膜,内膜距外膜20 cm左右,如再增加内膜,则以此类推,都以间隔20 cm覆盖1层为宜,必须在外内膜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小拱棚多选用厚0.03 mm的薄膜。保温材料多选用保温被和草帘。 ②品种选择 以茄果类、瓜类蔬菜为主,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 ③适期播种 荆门市蔬菜越冬栽培一般在7~9月,春提早栽培一般在10~11月,秋延后栽培一般在7~8月播种育苗。 ④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鸡粪或猪粪5 000~7 5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钾肥25 kg。深沟高畦栽培,耙细耧平、作畦,1.20 m宽包沟开厢,沟宽30 cm,畦高20 cm,铺好地膜。 ⑤温度管理 春提早栽培定植前20天左右扣棚,并准备好棚内的几层覆盖物,使棚内地温提高,利于定植后缓苗。定植后一般5~7天内不通风,闭棚增温,缓苗后,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5~20℃,防止夜温过高,造成徒长。越冬、秋延后栽培定植时如遇高温强光照,还需使用遮阳网覆盖降温。 ⑥肥水管理 追肥灌水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肥水要求施用,提倡使用膜下滴灌,既节约水、肥,又降低棚室内的湿度,从而减少病害发生。 ⑦病虫防治 设施蔬菜要遵循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病虫防治原则,加强对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早疫病等主要病害和蚜虫、白粉虱等主要虫害的防治。 3 主要应用模式 3.1 两层薄膜覆盖 常用于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小拱棚大春播早中熟栽培。一般于2月中旬保温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底始收,667 m2产值4 500~5 500元。 3.2 三层薄膜覆盖 常用于水泥骨架大棚早春早熟、秋延后栽培,作物为番茄、黄瓜、西葫芦、空心菜、西瓜、苋菜、四季豆、莴笋、芹菜等。春提早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定植或播种,4月底始收,667 m2平均产值 7 000~8 000元;秋延后一般于7~8月播种育苗,9~10月定植,11月上旬始收,667 m2平均产值5 500~6 500元。667 m2年总产值12 500~14 500元。 3.3 两膜一被覆盖 常用于日光温室生产,适用于越冬栽培,作物为茄子、番茄、黄瓜等,一般于7~9月育苗,9~10月定植,11月中下旬始收,667 m2平均产值22 000元。 3.4 四层薄膜覆盖 常用于钢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生产,适用于春提早极早熟、秋延后栽培,作物为黄瓜、早熟南瓜、番茄、辣椒、豇豆等,春提早一般于10~11月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定植,4月初始收,667 m2平均产值7 500~8 500元;秋延后栽培同三膜覆盖,667 m2平均产值6 500~7 500元。667 m2年总产值14 000~16 000元。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棚内农事操作困难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大小棚重叠,几乎没有可供行走的空间,生产障碍多,不利于机械操作,无法实施施肥、浇水、整枝等田间作业。 ②湿度大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密闭,无法进行通风换气。 ③光照不足 由于增加覆盖层数,使得自然条件下照射到菜苗的阳光仅有单层大棚的30%左右。 ④劳动强度大 安装、拆除、通风管理繁琐,一般每667 m2大棚需用工10~13个,占到1季蔬菜所有用工的1/3,不利于规模化经营。 4.2 技术改进措施 ①优化栽培管理方式 推进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扣棚前施足底肥,采取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秋延后整枝后再覆盖小拱棚。 ②全地膜覆盖栽培 厢沟也覆盖地膜,减少土壤中水分挥发,降低棚内湿度。 ③人工补光 在棚顶增加电力光源设计,如用日光灯管或专用LED灯,以增强光合作用。 ④摸索简化覆盖安装、拆除程序 熟练掌握安装程序,减轻劳动管理强度。 5 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荆门市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与单层大棚相比,春提早10~15天上市,秋延后20~30天上市,效益比单层大棚能增加1 000~2 000元/667 m2,实现了早春和晚秋蔬菜供应的基本好转,缓解了冬季蔬菜供需矛盾,提高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 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提高荆门市设施园艺技术水平、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兴祥,倪宏正.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2. [2] 别士平,李涛,梁劲松.汉江流域大棚蔬菜“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221. 3.4 四层薄膜覆盖 常用于钢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生产,适用于春提早极早熟、秋延后栽培,作物为黄瓜、早熟南瓜、番茄、辣椒、豇豆等,春提早一般于10~11月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定植,4月初始收,667 m2平均产值7 500~8 500元;秋延后栽培同三膜覆盖,667 m2平均产值6 500~7 500元。667 m2年总产值14 000~16 000元。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棚内农事操作困难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大小棚重叠,几乎没有可供行走的空间,生产障碍多,不利于机械操作,无法实施施肥、浇水、整枝等田间作业。 ②湿度大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密闭,无法进行通风换气。 ③光照不足 由于增加覆盖层数,使得自然条件下照射到菜苗的阳光仅有单层大棚的30%左右。 ④劳动强度大 安装、拆除、通风管理繁琐,一般每667 m2大棚需用工10~13个,占到1季蔬菜所有用工的1/3,不利于规模化经营。 4.2 技术改进措施 ①优化栽培管理方式 推进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扣棚前施足底肥,采取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秋延后整枝后再覆盖小拱棚。 ②全地膜覆盖栽培 厢沟也覆盖地膜,减少土壤中水分挥发,降低棚内湿度。 ③人工补光 在棚顶增加电力光源设计,如用日光灯管或专用LED灯,以增强光合作用。 ④摸索简化覆盖安装、拆除程序 熟练掌握安装程序,减轻劳动管理强度。 5 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荆门市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与单层大棚相比,春提早10~15天上市,秋延后20~30天上市,效益比单层大棚能增加1 000~2 000元/667 m2,实现了早春和晚秋蔬菜供应的基本好转,缓解了冬季蔬菜供需矛盾,提高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 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提高荆门市设施园艺技术水平、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兴祥,倪宏正.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2. [2] 别士平,李涛,梁劲松.汉江流域大棚蔬菜“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221. 3.4 四层薄膜覆盖 常用于钢架大棚和水泥骨架大棚生产,适用于春提早极早熟、秋延后栽培,作物为黄瓜、早熟南瓜、番茄、辣椒、豇豆等,春提早一般于10~11月播种育苗,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定植,4月初始收,667 m2平均产值7 500~8 500元;秋延后栽培同三膜覆盖,667 m2平均产值6 500~7 500元。667 m2年总产值14 000~16 000元。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棚内农事操作困难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大小棚重叠,几乎没有可供行走的空间,生产障碍多,不利于机械操作,无法实施施肥、浇水、整枝等田间作业。 ②湿度大 采用多层覆盖后,棚内密闭,无法进行通风换气。 ③光照不足 由于增加覆盖层数,使得自然条件下照射到菜苗的阳光仅有单层大棚的30%左右。 ④劳动强度大 安装、拆除、通风管理繁琐,一般每667 m2大棚需用工10~13个,占到1季蔬菜所有用工的1/3,不利于规模化经营。 4.2 技术改进措施 ①优化栽培管理方式 推进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扣棚前施足底肥,采取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秋延后整枝后再覆盖小拱棚。 ②全地膜覆盖栽培 厢沟也覆盖地膜,减少土壤中水分挥发,降低棚内湿度。 ③人工补光 在棚顶增加电力光源设计,如用日光灯管或专用LED灯,以增强光合作用。 ④摸索简化覆盖安装、拆除程序 熟练掌握安装程序,减轻劳动管理强度。 5 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荆门市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与单层大棚相比,春提早10~15天上市,秋延后20~30天上市,效益比单层大棚能增加1 000~2 000元/667 m2,实现了早春和晚秋蔬菜供应的基本好转,缓解了冬季蔬菜供需矛盾,提高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 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提高荆门市设施园艺技术水平、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兴祥,倪宏正.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2. [2] 别士平,李涛,梁劲松.汉江流域大棚蔬菜“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2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