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邯郸地区噻虫胺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
范文 | 陈全兴+车寒梅+张胜平+李如欣+张淑敏 摘 要:为筛选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邯郸地区韭蛆,田间开展噻虫胺对邯郸地区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噻虫胺15 d后,韭菜被害株率降低,保苗效果显著;30 d后仍能明显降低韭菜被害株率,保苗效果显著且能恢复部分尚未完全死亡的韭菜,表明噻虫胺可以作为邯郸地区防治韭蛆替代毒死蜱的药剂。 关键词:噻虫胺;韭蛆;防效 近2 a河北邯郸地区韭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据统计,2015年韭菜种植面积4 533 hm2,总产量24.2万t, 2016年全市种植面积达4 733.33 hm2,总产量25.3万t,仅临漳县习文乡面积达667 hm2。韭菜栽培方式多样化,邯郸地区主要以第1年养根,第2~3年生产收获,第4年种植西葫芦、玉米、小麦倒茬为主,中拱棚覆盖可延长至冬季11月。然而常年种植韭菜造成韭蛆大量繁殖。该虫取食范围较广、寄主多样、为害隐蔽、有抗药性、繁殖快,加之连续重茬、高温高湿的土壤环境,过多使用复合肥或者施肥不均衡造成的土壤酸化及施用未腐熟底肥鸡粪均适宜韭蛆的生存[1]。笔者连续2年调查发现,在不使用农药防治前提下,2 a后由韭蛆导致的韭菜死亡率达98%。为追求速效,菜农多使用毒死蜱防控韭蛆,考虑到国际国内已禁用毒死蜱[2],为了保证韭菜食用安全,寻找高效、低残留药剂防治韭蛆已成为韭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学防治具有简便、效率高、见效快的特点,特别是在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为害[3]。于毅[1]、王忠燕等[4]、吴青君等[5]、王付彬等[6]通过田间试验证明噻虫胺对山东聊城、济宁及河北沧州等地的韭蛆防治效果良好,但针对邯郸地区使用噻虫胺防治韭蛆尚无科学数据,因而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噻虫胺对韭蛆的防效,为邯郸地区韭蛆防治化学药剂更新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点在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张彭城村,砂壤质湿潮土,含速效氮114.60 mg/kg、有效磷25.20 mg/kg、速效钾127.00 mg/kg、有机质14.1 g/kg、全氮0.79 g/kg,pH值8.0。 韭菜品种为雪韭,取自第2年韭菜田。试验药剂为福利星悬浮剂(山东省临沂庆丰年农资有限公司,有效成分为48%噻虫胺),用量6 L/hm2,以等量清水为对照(CK)。 1.2 试验方法 2015年4月21日喷雾器去掉喷头灌根;灌根后15 d(5月6日)第1次调查,灌根后30 d(5月31日)第2次调查。以《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67-2004):韭菜叶尖黄、软、倒伏为准进行判断,保苗效果为指标计算防效。 1.3 测定项目 处理分5次重复,调查采用每次重复随机选择1 m2,记录韭菜总株数和死亡株数,根据统计调查的总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保苗效果,计算每次重复中随机抽样的被害株率。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保苗效果为统一指标进行药效评价。公式如下: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株数)×100%;保苗效果(%)=[(对照区被害率-处理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 3.01软件,分别以各个重复的随机抽样的被害株率进行显著性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苗效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药后30 d,噻虫胺处理的保苗效果由85.00%上升至94.62%,被害株率由3.94%下降为2.80%,说明噻虫胺在30 d后效果显著,且后期防效有上升趋势,部分受害但尚未死亡的植株可恢复生长。 2.2 施药结果验证 ①施药后15 d显著性分析 处理15 d后被害株率(%)显著性分析表明,噻虫胺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Fcrit=3 861.11>F=11.26,P<0.01),说明 15 d后噻虫胺可有效防治韭蛆。 ②施药30 d后显著性分析 处理30 d后被害株率(%)显著性分析表明,噻虫胺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Fcrit=57.70>F=10.04,P<0.01),即30 d后噻虫胺仍能有效防治韭蛆。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统计分析表明,施药后15 d和30 d被害株率差异极显著,说明噻虫胺在用药15 d后防效已相当明显,且用药30 d后防效并未下降,仍能有效防治韭蛆,这与试验出现保苗效果结论一致。 噻虫胺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在烟碱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型杀虫剂,也是目前受到特别关注的一类高效低毒杀虫剂[7],当前常用的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属于昆虫神经毒剂,能直接同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引起刺激传递,当乙酰胆碱受体不停地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刺激后,冲动传导不能中断,从而干扰昆虫正常的神经活动导致其死亡[7,8]。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8%~92%,RSD为3.6%~5.8%(n=5),土壤中噻虫胺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可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9],使用安全。 3.2 结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邯郸地区使用噻虫胺防治韭菜韭蛆效果显著,因此噻虫胺可替代毒死蜱作为防治韭蛆的药剂进行推广应用。有研究报道利用噻虫胺喷淋施药防治韭菜养根期的韭菜迟眼蕈蚊(韭蛆)[10]效果更佳,但在邯郸地区选用药剂喷淋防治韭蛆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毅.韭蛆的发生及无害化防治[C]//2016年全国蔬菜重要病虫害及生理障碍防控实用技术高级培训班会议指南,2016:112-127. [2] 杜春华.不同药剂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分析[J].农药,2013, 52(2):145-150. [3] 韓召军.植物保护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63. [4] 王忠燕,苑士涛,李梦瑶,等.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不同剂量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7,56(1):76-78. [5] 吴青君,于毅,谷希树,等.韭菜根蛆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6,53(6):1 165-1 173. [6] 王付彬,曹健,段成鼎,等.不同药剂防治韭蛆田间药效试验[J].蔬菜,2015(12):14-17. [7] 唐振华,毕强.杀虫剂作用的分子行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8] 陈立,徐汉虹.新型烟碱型杀虫剂吡虫啉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1):85-88. [9] 张鹏,金芬,杨莉莉,等.噻虫胺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J].农药学学报,2016,18(4):490-496. [10] 张鹏,赵云贺,韩京坤,等.不用施药方式下噻虫嗪和噻虫胺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4):645-6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