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榆林地区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 |
范文 | 党海军+张芙蓉+李虎林+薛道富+刘晓兵+杨文 摘 要: 黄秋葵作为一种新兴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市场追捧,需求量连年增加,但我国黄秋葵种植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栽培面积小。榆林地区首次引进黄秋葵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总结出适宜本地区的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秋葵; 露地; 榆林地区 黄秋葵(学名咖啡黄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蔬菜,目前市场需求量连年增加。我国主要在南方地區种植,北方地区栽培面积较小[1]。榆林市农科院经过2年的试验栽培,总结出其主要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种植者提供参考。 1 品种特性 试验的2个黄秋葵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提供,属于无限生长型,综合性状优良。其中‘红色-2属中秆株型,株高1.9~2.1 m,除叶片绿色、花瓣花粉黄色外,其余茎、叶柄、叶脉、花柄、果荚全部是紫红色,长果,果实大小整齐,果棱5~9个,节间长。‘绿色-1属高秆株型,株高2.7~2.9 m,除叶掌基部有1.5 cm的紫红色,花瓣黄色,内面基部紫色,柱头紫色,其余茎、叶柄、叶脉、花柄、果荚全部是绿色,果实大小整齐,果棱5个,节间短。 2 栽培模式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气候四季明显,春季温度高于秋季温度,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榆林市黄秋葵露地栽培以直播为主,一般5月上中旬进行播种,7月中旬至下旬初收,由于榆林地区进入10月后降温迅速,秋葵果荚表现出纤维大,品质差,不适宜食用,因此9月下旬进入终收期。 3 播种及苗期管理 3.1 整地施肥 黄秋葵生长迅速,对养分需求旺盛,所以应施足底肥,于播种前每667 m2施优质腐熟鸡粪3 500~4 000 kg,磷酸二铵50 kg,磷酸钾50 kg,并对土壤进行深翻,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3.2 浸种 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 d;然后在55~60 ℃热水中搅拌烫种15~20 min后洗种;再在1 000倍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然后清洗种子,在25~30 ℃温水中浸泡2~3 h后即可直播。 3.3 播种 选择晴天播种,栽培方式为平畦膜下滴灌,单行栽培,行距为100 cm,按株距40 cm挖浅穴,每穴撒3~4粒种,覆土后盖地膜,滴灌浇水1~2 h。 3.4 放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及时打孔通风放苗,真叶露心时为第1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一般每667 m2留苗2 700株。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培土 幼苗出土放苗后要及时培土保墒,气温低时注意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苗。第1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适度蹲苗。开花结果后,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2 整枝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清除侧枝和第1花以下叶腋处的全部分枝,以减少养分消耗。 4.3 水肥管理 4.3.1 浇水 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2-3]。播后20 d内缺水时宜早晚滴灌浇水,以后视苗情适期浇水。炎热夏季正值秋葵收获盛期,应注意及时补水。整个生长期浇水视墒情而定,一般7~10 d浇1次水,生长后期酌情浇水。 4.3.2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追肥,采用施肥罐随水追肥。当株高30~40 cm和采收初期各追肥1次,每次667 m2追施尿素10 kg,稀土磷酸 二氢钾5 kg,进入盛果期一般隔1水追1次肥。 4.4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抗病力较强,一般病害较少,应注意花前防治,开花后气温增高草蛉大量繁殖,可以控制蚜虫繁殖危害,进入9月随着气温下降草蛉减少,蚜虫繁殖危害较重,应注意及时防治,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2-3]。 4.5 适时采收 鲜食最适采收期是开花后5~7 d、果荚长至8~10 cm、单果质量14 g左右。收获前期一般2~3 d采收1次,收获盛期隔天采收1次,收获中后期3~4 d采收1次。需要注意的是,黄秋葵茎秆、叶片和果实上都有刚毛和刺,刺激到皮肤后会发红发痒,因此,在采收时应戴手套和穿长袖衣服。 参考文献 [1] 徐丽,高玲,刘迪发. 栽培环境对黄秋葵数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瓜菜,2016,29(11): 14-18. [2] 娄风菊,连立峰,等.黄秋葵的栽培与应用[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 38. [3]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15): 3718-37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