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范文 | 顾建元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并结合例题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2(S)-0063-3 1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1.1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作为物理课程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倾向于接受已有的结论,很少去探究知识的来源,更少对课本或权威提出质疑,这种被动的思维倾向使学生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缺乏深入学习的内在动力,约束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认识自然、学习科学,让学生具备敢于批判的精神,养成善于批判的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1.2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学生成长的要求 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包罗万象的各种信息。对于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而言,很可能会被浩如烟海的信息所淹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引导学生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种信息和问题,增强对信息和问题的辨别与区分能力,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对时代的适应性。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的进步、民族的进步、整个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才使得人类的文明和历史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然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质有着密切关系,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多数是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伽利略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对亚里士多德阐述的力与运动的关系产生质疑,由此才建立起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基础。卢瑟福通过对汤姆生原子模型的质疑,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从卢瑟福原子模型出发,发现该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才有了原子量子模型的提出。因此,所有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进步,都来自于创新,而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作为支撑。 2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包含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方法两个方面,具有逻辑推理、深思熟虑、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特点。所谓批判性精神,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心理状态、意愿和倾向,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向某个方向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所谓批判性方法,是进行有效批判性思维活动所具备的技能和策略。如果说批判性精神的构成要素是“勇于批判”的精神和倾向,那么批判性方法的构成要素是“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 3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3.1 在概念辨析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缺乏辨别正误、区别真伪的信心,缺乏敢于质疑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概念辨析这种题型能将混淆的现象、概念和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也容易将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概念辨析题。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混淆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辨析对比,能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 例1 一辆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大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大,所以惯性越大 从本题立意和考查要求看,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点,对惯性而言,速度和质量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惯性本质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二是渗透了概念辨析的基本方法--排除法,根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即可排除错误选项A和D。三是将惯性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相联系,拓展了对惯性的考查。本题目通过对惯性而言易混淆的速度和质量这两个概念的辨析和排除,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态度,有益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2 在交流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表述意识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意识,具体表现在当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同时,或者自己的想法别人暂时还没有想到时所具有的表述自己观点的愿望。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注意尊重他人,表现为认真思考别人的观点,在合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观点,坚持依靠证据结合逻辑分析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述自己观点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敢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意识。 3.3 在规律运用中,激活学生的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具有深思熟虑、自主思维等特点,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从物理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评价,是激活学生批判精神的有效途径。 例2 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 第一种解法体现了数理结合的思想方法,后一种解法体现了抛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更能体现物理的本质特征。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规律出发寻找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批判性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评价,旨在让学生在评价中接受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熏陶,更在于激活学生的批判精神。 3.4 在错误评析中,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时常由于审题不清、条件干扰、思维定势、过程不清、机械套用等原因而造成错解,实质是学生缺乏思维的慎密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和解题中发现错误,并为学生创造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对错误成因分析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从本质上把握物理过程和规律。 例3 如图3甲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将细绳拉直,使小球位于图中的A点,此时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B的速度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质疑。通过质疑,学生不仅认识了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是从静止开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至C,由于绳子张力的作用,小球再沿CB作曲线运动至B。同时,学生还找到了错解的原因,因没有对小球作细致的受力分析,从而对小球的运动过程产生了错误判断。因此,教师应该从质疑错误出发,引导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纠错和批判能力。 3.5 在推理论证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理性和逻辑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质疑和批判的豁免权。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清楚地、有条理地思考,追求合理性和论证性。教学实践表明: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习题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4 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和R2是两个阻值固定的电阻。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a点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I1和通过R2的电流I2将发生如下的变化: A.I1变大,I2变小 B.I1变大,I2变大 C.I1变小,I2变大 D.I1变小,I2变小 本题除了考查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规律外,更着重于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在推理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推理的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据,这样推理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 3.6 在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物理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评价中不断尝试以怀疑、批判的态度进行审视。 例5 小明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想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约为1kΩ )的阻值。 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约为9V)、滑动变阻器R(100Ω,2A)、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各一个,开关S1、S2两只,导线若干。 小明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你认为小明是否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为什么? 本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实验方案,旨在引导学生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间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各学科教师一起努力。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栏目编辑张正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