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范文

    张彦军

    小麦赤霉病作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多发于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成为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威胁,一旦小麦患有此病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小麦的生产产量。基于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与分析,根据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做好相应的防控准备,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几率,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重点对其防治技术展开深入探讨。

    1、 基于小麦赤霉病的发展概述

    小麦赤霉病作为小麦种植中面临的主要病害,一旦小麦赤霉病发生,将会造成小麦减产,总体产量损失为10%-40%.当前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着安徽地区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当前这种病害会造成苗枯、穗腐、茎基腐等收到严重损害,并且从小麦幼苗到抽穗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穗腐收到的影响最大。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当前这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气象条件存在密切的联系,倘若在春季平均气温超过9℃的条件下,在3-5天内为连绵雨天,此时麦苗中的越冬菌源将会产生子囊孢子。倘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麦苗中存在诸多成熟的子囊孢子,当前时期再遇到阴雨天气,子囊袍子就会散落在麦苗花穗上,通过花丝来引发小穗发病。发病初期小穗和叶片上会出现部分水侵状的浅褐色斑点,而后整个小穗逐渐布满斑点,此时小穗就会枯黄。如果空气中的水分较大,此时病斑处会生成粉红色的胶状霉层,随着病症逐渐发展,到后期将会出现很多蓝黑色的小颗粒。如果此时用手触摸将会产生一种突起的感觉。

    当小穗发病蔓延到穗轴时,此时穗上的病部出现枯竭症状,基于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茎基腐在幼苗发芽到成熟期间都极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当前这种病,其麦株的根部组织逐渐变为褐色,同时也会出现腐烂的情况,直至整个小麦株全部枯死。小麦穗下的第一节与第二节部位往往会出现秆腐现象,叶梢部位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水渍状的褪绿色斑,随着病情不断蔓延到茎内,此时将会由淡褐色变为红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当小麦病情处于严重的情况下,此时发病部位以上将会出现枯黄状态,对小麦抽穗产生严重的影响。总而言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将会减少小麦的总产量。基于此情况下,小麦种植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当前这种病害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環境,进而提高小麦的总体产量。

    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分析

    (1)防治措施

    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过程中,小麦种植户应当根据赤霉病危害发生的规律,结合各个地区经验实施分类指导。如果小麦在抽穗期、或者扬花期间遭遇连绵的阴雨天气,这种环境下将会引发小麦赤霉病。基于此情况下,小麦种植户应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施药,以此来抑制小麦赤霉病的扩大。在具体预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麦赤霉病预防时效强的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对病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要坚持“常规防治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来增强对病害的预防能力,具体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内容:其一,强化对其监测调查。同时要确保预警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同时保证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与有关气象部门的合作,做到对天气变化全面了解,及时观察气象的动态,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预测,从而获取到准确的预警信息,这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重要的依据。其二,确保防控技术到位,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媒体对病害防治的重要性,逐渐拓展宣传渠道,运用媒体对小麦赤霉病进行有效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关注度。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小麦赤霉病获得最佳防治效果,各地区政府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其三,在进行重大虫害防控时,通常可选择“一喷三防”的方式开展相关防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财政方面的收入,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顺利推进,以此来增强具体防治效果,进而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2) 防治技术手段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为了减少赤霉病发生的几率,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则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剂进行防治。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其一,严格控制好其防控时间;在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小麦种植户要做好时间上的把握,其中小麦齐穗期到扬花期为赤霉病最佳防控时间,抓住此时期强化对赤霉病的科学防治,以此来达到最终的防治效果。其二,充分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在使用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时,尽可能的选择耐雨水冲击的药物,通过当前这种药物的使用,可以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对于二次换药的农田而言,为了避免其产生抗药性,尽可能选用机理和作用不同的药剂。此外,对于部分多菌灵产生的地区而言,要想实现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通常情况下可选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三唑类药剂和其复配的制剂,以此来达到最终防治目的。其三,强化农田环境治理。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要树立科学的种植意识,合理进行施肥。同时还需要改善透光条件,确保田间湿度有所降低,以此病害产生的环境条件,同样可以对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总而言之,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预先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解,掌握好其发病特点及规律。而小麦赤霉病作为小麦种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种植产量。基于此情况下,需要加强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在具体防治时,应当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药剂,各地区政府要注重媒体的传播作用,运用媒体对小麦赤霉病进行宣传推广,使得种植户意识到该病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而全面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

    (作者单位:750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农村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