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范文

    梁柏根 赵玉棠 黄华悦 龙迎桃

    

    

    一、实验目的

    纹枯病是目前我国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控制纹枯病的有效途径仍然是化学药物防治为主,在农药“减量控害”的大趋势下。 必须加快筛选出高效低毒、对作物安全的新型农药。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是目前在纹枯病防治上常用的品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在相同条件下与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作比较,检验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在推荐应用技术下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害虫天敌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如表1所示)。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供试药剂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瑞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分装]。

    (2)对照药剂

    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3)供试作物

    水稻(品种:银湖香占),供试水稻在纹枯病发病初期(丛发病率5%左右)于2017年5月3日用药一次,隔10天于5月13日第二次用藥。共施药2次。试验各处理水稻品种、植期相同,长势和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按常规进行管理。

    2、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处理一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0毫升/亩。

    处理二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毫升/亩。

    处理三 ?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40毫升/亩。

    处理三 ?空白对照;

    药剂处理区300m2,空白对照区60m2,处理不设重复。

    (2)施药方法

    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型号3WBD-16,容量16升,台州市路桥飞达喷雾器厂生产)均匀喷雾。在水稻纹枯病发生期于2017年5月3日用药一次,隔10天于5月13日第二次用药。共施药2次。亩用药液量均各为45升/亩。

    (3)药效调查方法

    在第一次用药之前,于5月3日调查并记录病情基数,在第二次施药后14天于5月27日调查防治效果,全期共调查2次。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表2)。

    (4)药效计算方法

    (5)产量计算方法

    水稻成熟时全区收割称产,分析对产量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分析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40 ml/亩处理、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50 ml/亩处理和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40 ml/亩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第二次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3.20%、75.23%、49.49%。(详见表1)。

    2、对天敌影响

    通过药后对水稻生长全程观察,未见有药害或其它不良效果产生。

    3、对产量影响的分析

    收获期于7月1日测产(产量详见附表3),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40ml/亩处理、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50ml/亩处理、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40ml/亩处理折合亩干谷产量分别为420.97公斤、411.25公斤、366.95公斤;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30.60%、27.59%、13.84%。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40ml/亩处理、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50ml/亩处理比32.5%苯甲·嘧菌脂悬浮剂40ml/亩处理折合亩干谷产量增产16.76%、13.75%。(见表1)

    四、结论与建议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40ml/亩、50ml/亩对水稻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的特点,亩用量40ml已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折纯用量更少(7.48克/亩),更符合农药“减量控害”的要求,建议在生产上药剂用量以40ml /亩为宜。

    (作者单位:529100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