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李体明 摘 要:当前土地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将信息本身发展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土地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当前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各地区域的地籍管理缺乏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相应的土地信息以及各方面的数据没有在数据库中有效报备。我国幅员辽阔,地籍管理工作又存在着一系列的复杂性,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籍管理工作也没有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了能够使我国地籍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目标,地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建立完备的地籍管理信息化流程,能够加快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地籍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也能为我国的各方面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也就是说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了。 二、地籍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虽然我国地籍管理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下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但由于我国疆土辽阔,大大小小城市众多,地籍管理信息化管理一时难以得到全面普及,很多时候地籍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地籍管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测量登记工作需要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重新进行。相对于土地管理来讲,地籍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而且地域文化及经济差异也会造成地籍管理信息化的差异化,形成不同程度的地籍管理效率差异,最终导致整体地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 2.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当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缺乏,而且计算机具体实践经验也缺乏,这就导致地籍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由于对地籍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觉得只是增加些硬件设备和软件,然后将一些地籍资料录入进去即实现了地籍管理信息化,而对于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资源的共享等都没去开展,所以导致地籍管理信息化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进行。 3.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数字地籍数据标准,虽然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但其数据均来自于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所确定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功能,所以这些数据无法进行转换和共享,也无法进行集中管理和应用,严重阻碍了地籍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进程。另外,由于信息化技术含量不高,投入资金不足,对专业知识及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熟悉,都会直接影响到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存贮、管理和更新、分析、利用,导致整个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滞后。 三、加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地籍管理法规 目前除了国家出台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相关办法和规定外,有关地籍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规定政策比较欠缺,特别是缺少地籍信息社会化服务种类、服务对象、收费以及保密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另外,要加快建立法律体系,完善地籍管理法治化。通过系统规范土地权利的主体、客体、对象等,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增强土地权属法律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使土地权属真正与权利人的利益相联系, 提高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对土地登记资料进行公开的查询,建立土地登记利益机制,强化土地登记在社会经济法制运行中的作用。 2.重视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地籍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条件。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着重于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环境。在人才引进后,要进行相关技术以及业务知识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为人才提供更适合发展的技术环境,为人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才干创造更加合适的土壤。在人才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各个人才的实际需求不同,建立针对性的岗位优化措施。使其能够对行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全身心的投入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中,为地籍管理信息化流程提出更加便捷的操作页面和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促进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改良与优化。 3.完善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 管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通过外业直接测绘得到的数据和对原先的纸质地图进行矢量化生成的数据。地籍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部分,目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通过内部标志码联系;另一种是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合存于一个文件中。同时,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必须引入时间要素,在传统的空间关系模型中加入时间标记,即在属性中加入时间字段,以便完整描述每一时刻土地利用状况并忠实地记录其来龙去脉。地籍信息数据库建成之后,尚需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才能保证数据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地籍变更测绘机制,确保地籍信息的动态更新。 4.强化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前,地籍管理中已经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例如GIS 技术,信息测绘技术,航天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升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数字化与准确化。而这些全新的先进技术的利用率还有待加强。我们应该基于这些新型技术的使用方法与使用逻辑,进行针对性的人员技术培训,使整个地籍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这些技术提升自己相应的素质。一方面我们应该提升从业人员独立解决工作问题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健全完善信息监控系统,将多种新型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为土地的宏观团控提供有效支持。 四、结语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人员对档案的查询、调用、变更都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工作,地籍数据变更时也要及时同步地做好地籍档案的变更。同时,需要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地籍档案的建立、查阅、变更等各个过程。加大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规范土地地籍管理,必将实现对土地的科学管理,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籍信息,從而更好地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红.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560-560. [2]杨丽萍.地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门窗,201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