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的几点认识 |
范文 | 杨雪萍 李宝林 林业有害生物即是森林中的植物在生长发育期间或者森林生产的产品在储存运输期间,受到不宜条件或者浸染物质的影响,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或者感染,使得植物在形态上、组织上、生理上出现一些不良状态,使其生长收到阻碍,甚至引发死亡,引发经济损失的情况。主要包括衰退病、非浸染性病害、浸染性病害等。 一、引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因 国家减灾工程中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频率的上升,该问题层出不穷,带来的危害也不断增大,且具有偏大的防治难度。林业有害生物具有以下特性:引发病虫害的种类繁多,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危险系数大的病虫害存在的威胁指数偏大;部分病虫害防治困难,常常发生暴发现象。 引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法实行行之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部分地区无法及时准确的把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2、林业部门的内部缺乏协调,没有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把控,其中,育苗的、引种的、造林的均只负责自身范围内的事情,没有作为整体把控,统筹管理;其中,部分地区在林业规划中也没有加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内容,缺乏切实可行的预防机制,使得病虫害防治一直处于被动局面;3、科技力量薄弱,防治方法过于局限。现有的科技成果尚未全面推广,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足,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由于大面积使用化学药物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不仅损伤天敌,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致使生物防治的推广还处于进行阶段;4、检疫不到位。部分地区的检疫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有些地区没有检疫站,而且调运检疫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导致病虫害迅速传播;5、病虫害防治的投入相对缺乏,抗灾减灾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防治设施的匮乏,检疫设备、防治设备、测报设备以及通讯工具的不足,整体的防治率低下,真正适用的防治技术却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二、监测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策略 1、提升管理部门的认识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森林环境极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此,林业有害生物是评价生态环境好与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要从生态环境的层面提升管理部门的认识,增强管理人员的意识。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管理与防治,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而且直接关系着森林资源的保护,还能够促使社会均衡发展。要想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推动相关知识的普及,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人们整体素质。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与实施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基础。如果不能及时监测到病虫害信息,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所以,必须对所有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准确、及时、全面的监测与调查,构建一个全面的、上传下达式的预测预报网,形成病虫害预测有专人管理、有针对性的方法、定时定点、确定监测对象进行每日监测的制度,针对多发区进行多组监测,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促使管理人员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 3、成立专业监测团队,增加资金投入 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主要由各级检疫站完成,他们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成果的重任。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团队的建设,促使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因此要求各地区组建专业病虫害监测团队,并定期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团队的监测水平。 增加资金投入的目的在于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重视并合理安排预算,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计划,对于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对象、防治工作等增加基础设施以及建设投入,促使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林业部门必须贯彻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具体落实内容包括:(1)配备相关仪器设备,保证人力资金的充分投入,促使预测预报、监测网络全面覆盖;(2)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人们意识,实现全员化的行动;(3)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于森林种类的划分不同,有的森林属于公益林、防护林,其形成的产品是无法进入市場,而成为只能服务社会的商品。长此以往,不能实现经济收益,无法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增加经济投入。因此,必须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结合“谁经营谁防治”的方针,通过群防群治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4、促进管理科技化,强化防治措施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的投入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地区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与环境保护需求、生物多样性需求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改变防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建造混交林,实现集约经营与工程造林,在生产的各个环境渗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大力开展早期预防技术并有效运用;其二,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与运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投入无公害药械监测技术的运用,例如:6HY-25喷烟机、3WF-3S喷粉喷雾机等;其三,合理使用农药,及时有效的采用无公害化学防治,选用污染小、毒性小的药物,谨慎使用化学农药。尝试改变药物的种类和混合用药的配方,避免产生耐药性。 在充分考虑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生物性条件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和防治体系,推进生物防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管理,才能够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促进森林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1:134100吉林省通化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2:134100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林业工作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