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
范文 | 陈雪明 玉米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之一,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种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玉米种植也实现了增长增收,帮助农户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一、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 玉米小斑病也被称为玉米斑点病、南方叶枯病,主要是由于半知菌类长蠕孢属真菌引起的。在我国玉米小斑病通常是会按照生理小种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T、O、C三种。通常情况下,玉米小斑病流行大致会有以下特点:(1)最初发病位置位于玉米植株靠近下方的叶片上;(2)下部叶片会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的小斑点,然后逐渐向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扩散;(3)当玉米植株进入到抽穗时期以后,病斑的面积会逐渐扩大,且呈黄褐色纺锤形、椭圆形;(4)在进入到后期阶段以后,叶片枯萎死亡现象会更为严重;(5)小斑病的病原菌会以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存在于病株残体内越冬,存活时间长达1~2年,且在病株残体不腐烂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进而遗留下病株、病叶、秸秆,成为第二年侵染玉米植株的主要菌源,具有循环侵染的特点。 二、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小斑病会以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越冬,时间长达1~2年,若是不加以有效处理,循环侵染的这一特点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对于玉米种植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接下来的玉米种植,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 1、化学防治 当小斑病发生以后,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就是使用化学农药喷洒病株,然而随着农药的使用,小斑病生理小种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很有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为了应对这一现象,近几年有专业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并得出能够有效预防、抑制小斑病的化学农药,如7.5%欧宝、22.5%扑海因悬浮剂、43%好立克悬浮剂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为了探究这几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也对其进行了春秋两季的试验,即将这几种药剂外加25%敌力脱与清水做对照处理,然后再进行随机排列。在进行春季试验的过程中,在四月份进行两次药物的喷施,同时也会采用五点抽样法对发病叶数、病叶率以及防治效果等进行调查。在秋季的试验中,九月份会对病株进行两次药物的喷施,之后同样采用五点抽样法对发病叶数、病叶率以及防治效果等进行调查。结合这两次试验可以发现,这几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据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小斑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7.5%欧宝,其次是22.5%扑海因,随后才是43%好立克以及25%敌力脱。通过春季试验调查结果可以发现,7.5%欧宝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3.13%,然而因为春季多雨且湿润,也十分适合病害的蔓延,7.5%欧宝虽然防治效果极佳,不过其病叶率还是相对较高,可达16.84%。至于22.5%扑海因,该药剂的防治效果可达92.12%,对玉米小斑病可以起到很大的控制效果。43%好立克在防治玉米小斑病方面效果一般,防治效果可达75.33%,相较于前两种药剂,该药剂的防治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而25%敌力脱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仅为45.25%,而且受到气候的影响,该药剂的发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也超过43%,可以说该药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是极差的。至于秋季试验的调查结果,7.5%欧宝的防治效果高达95..01%,秋季气候较为干燥,并不利于病害的蔓延,正因如此病叶率也要低于春季的,可达7.01%。而22.5%扑海因的防治效果达到90.37%,相较于7.5%欧宝,其防治效果相差并不显著。至于43%好立克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3.24%,而25%敌力脱的防治效果也是极差的,可达51.21%,该药剂相较于前几种药剂,防治效果存在很明显的差异。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病原微生物与害虫控制力度强,是常见的小斑病防治手段。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有以下几种:第一,生物杀菌技术。经过专家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中有一部分菌株,对14中病原真菌有着较好的拮抗作用,对小斑病的拮抗性较强,当这种抗菌物质在0.3g/L浓度下,小斑病防治效果能够达到53.05%。与此同时,长根金钱菌、草酸青梅水剂等也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第二,生物激发子。激发子主要是指植物抗病生理过程中诱发植物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与植物过敏反应而成的因子。生物激发子包括多项真菌、植物细胞壁多糖成分、脂类化合物等等。因此,可以使用哈茨木霉SH2.03接种玉米植株,也可以使用内生放线菌MT14和MT17,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玉米小斑病防治中。第三,生物粗营养吸收剂。有研究表明,玉米苗期的发病等级与地表上部的磷浓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玉米植株不足时,就很容易发生小斑病。因此,可以在磷营养不足时,接种DE真菌,借此来提高玉米植株对于小斑病的抗病能力。 3、物理防治 目前有专家进过研究得出,利用低频电流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起到预防小斑病的效果,有效性达到58.4%,与化学农药多菌灵、代森锰锌处理相类似,经过点处理以后的玉米种子,成长后植株的形状得到改善,不光是可以预防小斑病,同时植株高度增加、鲜叶增多、千粒重量增加,进而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4、农业防治 对于农业个体种植者而言,农业防治手段是较为常见、通用的,也是种植者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术手段。首先,要注意选优秀、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种子,借此来提高玉米小斑病的预防能力,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玉米种子,也可以将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单一种植导致大面积发病的现象。其次,要将病叶摘除,然后立即施肥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借此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制种基地也要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将病原基数压制到最低状态。为了保证玉米种植能够健康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需要施足底肥,并且适量追肥。再次,小斑病发生区域应该进行秋翻,使得病株残体能够在地下十厘米深度,使其可以在地下充分腐烂,减少小斑病的发病概率。在此基础上,种植者应对播种时间进行规划,保证玉米进入抽穗期以后能够避开多雨天气。 综上所述,隨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进入到研究、关注视野,小斑病作为玉米种植的常见病,具有循环侵染的特点,对于玉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通过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方式加以有效处理,避免小斑病在大范围内传播,尽可能降低玉米种植的损失,为玉米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530408广西宾阳县大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