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目前中学物理引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谭俊贤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落脚点在于教学行走方式的改革。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小学全覆盖推进“改课”。引课作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端,具有什么样的教学功能?应该如何操作?成了“改课”的首要环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助区级教研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全区物理教师认识到了引课在教学功能方面的引领和铺垫作用,形成了以实验引课为主,以视频引课、游戏引课为辅的操作共识。 关键词:中学物理;引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12-3 为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3年以来,沙坪坝区抢抓重庆市“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契机,立足于教学行为方式的改革,大胆、深入地改课。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上,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成长发展这个中心,以自学、互学、展学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期望引发学生自我需求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立足于学生学习,追求富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引课作为教学实践中触发思维活动的起点,应如何把握其特点,怎样有效地引课,于“改课”而言,意义深远。 1 关于引课的前期调查 目前,沙坪坝区大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引课环节。但有些教师对引课的设计流于形式,或三言两语直接引入新课,或千篇一律地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并不能充分体现引课环节的教学功能。为了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对引课的体验与认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鲜活的数据支持,特别对本区有代表性的城乡中学的初二、高一、高二(理科班)三个年级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 沙坪坝区物理课堂“引课方式”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首先感谢你能参与这次调查。本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对引课方式的一些看法。本次调查属于教学课题活动,你的答案仅用于研究,采取不记名方式,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课题组很需要你的真实想法,谢谢合作!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选出反映你真实想法的选项或写出答案,并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表格中。如果你有不一样的想法,请将你的想法写在空格上。 学校:_____年级:_____性别:_____ 1.你们的物理课一般安排在哪些时段?(单选)( ) A.上午前三节 B.上午后两节 C.下午第一节 D.下午后两节 2. 你喜欢物理课吗?(单选)( ) A.很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3. 你学习物理的状态是怎样的?(单选)( ) A.很有趣很轻松 B.很有趣但不轻松 C.无趣也不轻松 D.不得不学 4. 你的物理成绩怎么样?(单选)( ) A.优秀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5. 你喜欢怎样的物理课堂氛围?(多选)( ) A.轻松愉快的 B.严肃充实的 C.快节奏的 D.慢节奏的 E.老师讲得精彩的 F. 学生活动充分的 6.你认为物理课引课重要吗?(单选)( )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无所谓 7. 你觉得丰富多彩的引课有利于激发你学习物理的兴趣吗?(单选)( ) A.有利于 B.不利于 C.不清楚 8. 在老师曾采用过的引课方式中,你最喜欢哪些?(多选)( ) A.温故知新的复习引课 B.有趣的游戏引课 C.视频引课 D.与原有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引课 E.演示实验引课 F.ppt图片引课 G. 在物理故事中引课 H.其他______ 9. 你对物理课的引课方式还有哪些建议和意见?(解答) 请将你的答案填在答题表格中: 1.2 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 324份,收回11 578份,问卷有效率93.9%。 (1)我区中学的物理课81.7%都安排在上午的后半段和下午,学生精力普遍下降,基本处于疲乏状态。 (2)只有34.2%的学生喜欢物理并觉得学习物理很轻松,65.8%的学生对学习物理兴趣不浓,并且学习情况不理想,这个现象在高中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 (3)学生喜欢的引课方式按程度排列为:实验引课(70.3%)、视频引课(58.6%)、游戏引课(52.9%)、情境引课(45.1%)等。 (4)学生对有趣的引课印象深刻,并能借助引课触发思考。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区普通中学在改课活动中,于引课方面的实践现状,作为教研员,利用常态化的下校听课机会,在推门课中,广泛采集引课样本,对比分析样本后,得到了中学物理教师的引课常态。 (1)引课时间集中在3分钟左右,少数引课只需要1分钟。在设计问卷之初,课题组查阅了大量关于引课的文献,没有关于引课时长的定论。我们预估引课时间可能在3~5分钟,实际调查结果为1~3分钟居多。不难发现,部分老师对于引课环节不够重视。欣慰的是,老师们都有引课的意识。 (2)对于如何引课,本区一线教师看法基本一致。本区物理教师,尤其是初中老师最常用的引课手段是实验,这与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相符的。 (3)学生对于引课的问题链尤为敏感。品质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引课素材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格外活跃。 调查发现,如果教师致力于做好课堂学习的引导,那么,引课将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深度不同的思考。如此,学习活动的思维方向和核心问题得以确立,能力的生长点得以凸显。 2 关于引课的理论研究 纵观国内外对引课的研究,不难发现: 目前国内外对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课的功能和方法。特别是国内,对于引课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强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课应具备的十分重要的功能。然而,国内的研究并未凸显引课在建立学生新旧知识连接,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方面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对于引课的研究很多,但大都没有涉及具体学科,大多总结的是引课的普遍性原则,对于物理学科这一特殊个体进行引课的指导作用有限。作为一线物理教师,有必要针对物理课堂有效引课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技能,丰富课堂容量。课题组研究发现,引课的内核是思维的活动过程,用实验、视频、游戏等搭建平台,让学生从现象走向本质,促进思维活动的不断深入。 3 关于引课的实践探索 为了脚踏实地进行教学改革,沙区教委以本区4所示范高中为牵头学校,将全区中学组合为4个学区共同体。在学校、共同体及区级教研活动中,全区物理同仁同心协力,研磨出了相当数量的典型的“学本式”课堂。本文仅就引课环节,摘取几个片段,供广大物理人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批评和指正。 3.1 温故知新引课 推门课中最常见的引课方式是温故知新引课,这种引课传统、直接、朴实。为了打动学习者,教师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学设计者,能够站在教材体系的高度用学科内的联系打动学习者;卓越的教学设计者,善于应用学科间的联系,以设计者的智慧激活学习者的智慧。 案例1 我区某骨干教师这样设计“牛顿第二定律”的引课。回顾上一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问题:研究对象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有什么关系?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对于确定的研究对象,其运动加速度决定于几个因素?你能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吗?这样的设计承前启后,既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引课方法。 3.2 网络资源引课 案例2 “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成功课例很多,有特色的引课基本以演示实验或小游戏为主。我区教龄3年的小李老师意外选择了一段网络视频作为引课素材:在国外某游泳池上空悬有一根承力绳,绳子两端分别拴在两根粗大的砖柱上。一游泳者抓着绳,从一端慢慢爬向另一端,当游泳者爬行到绳子中部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砖柱竟然承受不住绳子的拉力而倒塌,场面非常壮观。意外的现象配上诙谐的音乐,在学生中产生了震撼性的反响。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学生深刻地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如图1所示,合力F与分力F1、F2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很难想象,当绳子夹角足够大时,分力会比合力大得多。小李老师选择的视频,很直观地拓展了学生的物理视野,直击教学难点。 3.3 创新实验引课 教育部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是科学精神,要点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实验是理性思维的起点、批判质疑的载体、探究精神的基石。 案例3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1节的内容。来自农村单办初中的小朱老师是这样引课的:自备挖去底部的空矿泉水瓶1个,完好乒乓球1个,足量的自来水。小朱老师随意邀请一个同学上讲台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第一步,将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无盖的矿泉水瓶入口处,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向矿泉水瓶里加水,乒乓球会怎样?”学生异口同声:“乒乓球会浮上来。”第二步,请同学向瓶里加水,尽量加满。意外发生了,乒乓球并未上浮,如图2。第三步,盖上瓶盖,乒乓球上浮,如图3。 八年级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他们的前概念里,乒乓球一定会漂浮于水面上。小朱老师巧妙组合常見的器材,和学生一道演示出了不常见的现象。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意外的现象,蕴藏着“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形成”的课堂核心知识。 引课作为一堂课的开篇引入,其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者自觉地从现象走向问题,从问题走向思考,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确立思维的方向。发挥好引课的教学功能,可以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加开放、自主,学习氛围更加民主、和谐,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马丽鲜.浅谈课堂引入的重要性[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45):42. [2]肖荣,黄宏新,车云霞.论课堂引入及其设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4):38-41. [3]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64-65. [4]雷晓燕.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引入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6-17. (栏目编辑 赵保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