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弹力定义赏析弹力试题 |
范文 | 董友军 朱伦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人教版弹力定义、赏析近两年新课标试卷中的弹力试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弹力;全国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48-3 弹力,随时可感,无处不在。在接触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存在弹力;在生活中,人们能够观察到应用弹力。弹力,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力之一。初中学习弹力,中考一定考弹力相关的试题;高中继续学习弹力,高考还是一定考弹力相关的试题。虽然弹力十分重要,但课本对弹力的定义,却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 1 探讨弹力定义 1.1 课本定义 人教版物理必修1对弹力的定义: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2 提出问题 从必修1对弹力的定义可以得出:物体首先发生“形变”,而后来要“恢复原状”,因此对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产生了“弹力”。这说明弹性形变和弹力具有先后关系,即先有弹性形变,后才有弹力。由这个理解,提出一个新问题:既然先产生弹性形变,后才产生弹力,那么在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又是什么力使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呢?难道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力,这个其他的力使接触的两个物体先产生弹性形变,而后再产生弹力?笔者曾经把这个问题发到2 000人的“中学物理教育论坛QQ群(群号497614097)”,讨论了一个晚上也没有取得共识。 1.3 正本清源 要回答这个新问題,首页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 (1)力与形变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呢?这就是其他物体与这个物体之间力作用的结果。”从表述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力和形变是因果关系,力是原因,形变是结果。然而,有力不一定产生形变,还可以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力和形变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即有力不一定产生形变,但产生形变一定有力。 (2)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趋势”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若力的作用没有撤去,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恢复原状趋势”,只是因为有力的作用,阻碍了物体恢复原状,让物体保持形变状态。因此,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趋势”具有同时关系,即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3)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以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由此可知,弹力是电磁力的表现形式,电磁力与分子间距离“密不可分”,而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宏观反映对应弹性形变,因此弹力和弹性形变互为因果关系,即因为弹力而产生弹性形变,因为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 1.4 修正建议 弄清了力与形变、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趋势”、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可以把课本中弹力的定义修正如下:一个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会对跟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1.5 实例分析 书对桌面的压力:如图1,由于书的重力,书和桌面发生挤压,使书产生弹性形变,即书的弹性形变为向上凹;书要恢复原状,但桌面阻碍了书恢复原状,因此书对桌面产生了弹力,这个弹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同理可知:由于书的重力,书和桌面发生挤压,使桌面产生弹性形变,即桌面的弹性形变为向下凹;桌面要恢复原状,但书阻碍了桌面恢复原状,因此桌面对书产生了弹力,这个弹力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根据弹力产生的机理,即书的弹性形变是由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而产生,桌面的弹性形变是由书对桌的压力而产生。 2 赏析弹力试题 每年高考,都会考与弹力相关的试题,本文选取2016年和2017年全国1卷和全国2卷的选择题进行赏析,感悟弹力在高考试卷的应用。近两年4个选择题,其中3个选择题考查多段绳的弹力,1个选择题考查杆的弹力,弹簧的弹力没有考。常用二力平衡规律和三力动态平衡规律解决问题。 1.(2016年全国1卷19题)如图2,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赏析 因为物块a与绳子相连,由于物块a的重力作用,使绳子被拉长,从而在绳子两端产生了拉物块a的弹力和拉物块b的弹力。由于物块b的重力,物块b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弹性形变,因此物块b和桌面之间也产生了弹力。由于细绳跨过滑轮,细绳对细绳OO'有拉力,因此使细绳OO'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在细绳OO'两端产生弹力。因为F方向不变,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可得各绳角度保持不变。对物块a受力分析:a受绳的拉力Ta和重力mag,因为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Ta=mag,即物块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于是轻滑轮,且是光滑的,所以物块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与物块a受到绳的拉力大小相等,即Tb=mag,故A、C选项错误。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3所示。由受力平衡得:Tx+f=Fx,Fy+N+Ty=mbg。T和mbg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B、D选项正确。 2.(2016全国2卷第14题)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4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赏析:由于物体的重力,使轻绳AB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轻绳AB两端产生弹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mg和OB绳的拉力Tm。由受力平衡可得:Tm=mg。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OB的拉力Tm,水平向左的力F,OA绳的拉力T。作出F与T的变化的动态图,由动态图5可以看出: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故选A选项。 3.(2017全国1卷第21題)如图6,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赏析:由于重物的重力和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从而让绳OM和绳MN发生弹性形变,在M点产生沿MO方向和MN方向的弹力。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1,MN上拉力F2,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7所示。在F2转至水平过程中,MN上的张力F2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1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4.(2017全国2卷第14题)如图8,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赏析:由于小环的重力,小环和大圆环都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大圆环光滑,对小环只有弹力,弹力始终沿径向,与速度垂直,不做功,故A选项对,B选项错;小环位于大圆环上方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为支持力,方向沿半径向外,小环位于大圆环下方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为支持力,方向沿半径向里,故C、D选项错误。 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对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本文通过对弹力定义的质疑和修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质疑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借用朱熹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意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栏目编辑 陈 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