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探讨 |
范文 | 郭秋兰 李之洪 [摘要]以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后应用型地方高校发展为导向,解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双师型”师资现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的培养、长效运行、考评机制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确定了市场对应用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为此,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其根本目标。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转向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双师型”教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师资建设决定着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和持续发展情况,并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的瓶颈。 1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区别于一般教师提出的,强调其实践能力。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站的角度不同则观测点也不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高校的培养目的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认为“双师型”教师应为“双证+双能”,即不仅要持有基本的教师资格证和相关注册证或职业技能证,能上讲台担任理论教学,又能下讲台胜任实践教学,能充分引导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具有较强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指导学生相关专业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素养能力。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引培并重,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初步建立了一支基本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2.1 师资结构 在数量与结构上,目前共有专任教师542人。同时聘请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55人,生师比为18.8:1。 积极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采用“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结构如表1~表4所示。 2.2 师资建设制度 目前学校建立了《新余学院“双百工程”实施方案》、《新余学院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办法》等相关师资建设制度,但缺乏“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度,存在评定不规范现象;缺乏本土教师自我培养制度和有效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使得“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保障。缺乏有效的学生对教师、教师同行间的评价体系制度,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运行效果无法判定与检测。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新余学院自2014年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结合本校的师资情况,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1 已有教师的培养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将企业引进学校,让学生和教师走出校园,鼓励教师下到基层挂职锻炼,与企业员工一起进行行业相关工作。时间为三个月到一年,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享受在校教师上班的同等待遇并具有下企业的额外劳动补助费,同时学习结束后经过专家论证,颁发“双师型”教师证书。在职称评聘中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三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在职称评审时给予加分。在激励制度方面,从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标准上,明确把“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区分开,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外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场地建设,满足“双师型”教师实践训练需要,使得技能训练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为“双师型”教师成长明确了方向与路径。 3.2 外聘人员的引进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切合点,大力推进与当地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共建共享等形式,将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引进教师岗位。从事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论证、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 3.3 长效运行机制建立 如何把“双师型”教师留住与拓展,建设一支数量、质量、思想、人品、素养等各方面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制定《新余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新余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推动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确保其有效运行。 3.4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考评机制与保障机制建设 为了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新余学院进行了改革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校内,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之外,在科研和实践成果方面也做了相关规定。建立“11311”工程考核体制,即要求每位教师对接1个企业、参与1个创新项目、参与1个创新团队、开发1门应用型课程、指导3个学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认证每五年进行一次考核,通过企业和学校双方认证的方式,得到的相应的资格,并在教学、科研、實践成果方面制定“双师型”教师持续有效的考评标准,避免一劳永逸的思想惰性,鞭策教师们向前发展,与社会同进步。在校外,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率、学生的就业率、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5年内毕业生的职业考核等内容的调研情况与“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辅导结合考评。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天工人才基金”为“双师型”专项基金,对“双师型”教师在课题研究上给予优先立项和经费支持。实行教师培训经费两级管理,增加“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预算。进一步加强教师下企业,企业进校园的开发,加强学生、教师、企业的双导师指导制度,构建阶段过程式培养考核体系,以“全程性、分阶段、可持续”为指导,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中心,构建具有新余学院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石宏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2] 刘莹洁.应用技术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 胡益龙,李晚芳.转型背景下本科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02). [4] 李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 史红英.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科技广场,2015(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