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讨
范文

    向丹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人才输送的途径之一和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之一,对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和监督作用。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并实地考察总结了合作企业对于该校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情况以及合作企业对于该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与期待,有针对性地提出较高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议,以期培养出新经济环境下更适合对口企业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均过硬的人才,真正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国际经贸专业;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经贸专业目前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前与近十家本地企业展开了多样性的合作。目前,本专业与合作企业主要展开了以下领域的合作:

    1.1 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改革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一方面实地走访合作企业,与资深业务人员探讨人才培养的方向、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主动邀请业界人士来到我院开展座谈会,不断探索将校企合作项目融合到本科四年所有课程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和“实创“的”五实工程“培养体系。

    1.2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和就业途径

    依托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项目,本专业和全院都将获得一系列实践实训机会。本专业学生通过对其提供的“3+1”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能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来自行业经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校外实践对阿里巴巴在线“跨境电商初级人才认证”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和考试,获得由其颁发的“阿里巴巴初级电商人才证书”。该证书作为阿里巴巴合作平台下外贸、电商类企业招聘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将成为学生参加由其组织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的入场券。

    1.3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团队

    据调查,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脱节,企业认为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以及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等成为学生被企业拒收的主要说辞。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该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为毕业后直接上讲台,而缺乏实操经验,不能很好地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故而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部分脱节。因此,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定位,我院国际经贸专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为教师提供在企业观摩学习、假期挂职锻炼、顶岗操作等实操机会,以便及时获得行业前沿知识,大幅提高实践能力,缩小书本与社会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2 校企合作企业对输送人才的反馈情况

    与合作企业保持互动以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陆续对合作企业和学生进行了定期回访,力争做到多角度了解社会和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的真实反馈意见。

    2.1 合作企业对于我院国贸专业输送人才的反馈

    各合作企业对于我院国贸专业输送的人才使用情况总体较为满意,认为我院学生专业知识较全面,且知识迁移能力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同时相关企业也提出了在对我院学生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2.1.1 英语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鉴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对口工作岗位性质,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个首要的硬性标准就是英语能力。我院国际经贸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直注重致力于提高培养对象的英语能力,一方面在低年级时开出难度较高的(大学英语B)英语基础课,在高年级阶段更是逐步加重了双语专业课的比重。然而,学生作为英语学习先决条件的前置能力相对受限,大部分进入本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所以较难取得显著的整体性教学效果。

    2.1.2 工作态度需要更务实,脚踏实地逐渐积累。合作企业普遍反映,除了英语等硬件能力,学生对自己在工作岗位的定位和心态同等重要,少数企业甚至认为工作态度和心态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他们认为,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企业在岗培训在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改变心态却是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当事人发挥绝对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培养成本较高。鉴于地区经济背景,本专业合作企业大多数为汽摩配件加工或出口商,工作地点通常比较偏远,条件较为艰苦。学生输送到对应企业以后,一时间较难适应工作环境,且根据企业要求需要进生产车间了解产品,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汽摩配件类产品全无兴趣,工作满足感难以体现。

    2.2 输送到合作企业的学生对于企业的反馈

    通过对部分进入合作企业的学生进行追踪访问,得到的反馈信息大致可以总结为:企业对于新近员工的人文关怀不够;本地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生产加贸易和贸易公司两种)大多数工作环境较差或者规模较小,与择业学生的预期有一定差距。

    2.2.1 本地企业工作环境较差或者规模较小。追踪访问数据显示,本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考虑因素排序依次为:公司的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及晋升空间)、工作环境。其中第二个因素由于市場公开透明化,一般企业之间相差不大。剩下第一个和第三个因素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2.2 企业对于新近员工人文关怀不够。部分进入合作企业或者对口企业的学生反映,公司与学校人文环境落差较大。尽管经历了毕业实习的过渡过程,毕业后真正进入公司工作,仍然感到不适应。或许由于实习和正式工作心态和定位不通,部分学生认为公司氛围比较紧张,上级和老板比较现实,加之工作本身不熟悉,往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萌生退意。

    3 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期待

    结合以上走访和调查结果,我院国际经贸专业多次与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就本地区国际贸易及周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企业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或者企业期待进入本单位相应岗位的新员工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所应达到的能力从两个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定义:专业技能方面(进一步划分为基础技能和外贸常识、平台操作能力);人文素养方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