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
范文 | 李韦霖 徐睿航 张敬燕 张国庚 [摘 要]海洋生物因海洋环境的独特性而具有与陆生生物相异的代谢途径,分泌出许多结构复杂、功能特异的新型化合物,如抗肿瘤活性物质、抗心血管病活性物质等,这些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在医学、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对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海洋作为地球上早期生命的起源地,微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存环境具有高盐、高压、低温等特殊的生存条件而使得海洋微生物种类特异,代谢途径多样。长久以来,海洋被视为无生物演变的基本条件,然调查研究表明,海底比陆地热带雨林地生物多样性更加的丰富。目前,人类已从海洋生物中得到许多化合物,众多的种属更是被首次被发现,有的化合物结构新颖并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海洋微生物具有众多独特的活性,可用于药物的新来源在医学领域有重大意义。 1 海洋微生物研究概况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繁多而且作用巨大,对海洋中物质循环、营养盐更新、环境净化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目前世界范围内人类已从海洋微生物、海洋动植物中得到超过万余种的新型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将分离自海洋生存环境,海水为正常生长前提条件且可以在低温、高压、局部高温等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定义为海洋微生物。除了生存在水体及海底沉积层的微生物外,还有很多的是与其他的海洋生物处于共生、附生等关系,海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易于发酵培养等优点使其成为今后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热点。 2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 海洋微生物(MM)是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包含海洋真菌、海洋细菌和海洋放线菌,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包括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抗心血管病活性物质、酶與抗生素类、毒素等活性物质,都是重要的海洋药物资源。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个体表面或肠道内部存在有数量较多的附生或共生微生物,很多有抑菌活性及毒活性。 2.1 抗肿瘤活性物质 海洋放线菌和许多属的海洋真菌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K.Custafson等从海洋细菌中分离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MacroLactins;Tapiolas等在某珊瑚 Pacifigugia sp.表面得到的链霉菌的培养物中发现了Octalacions A和B;Canedo 等从海鞘Ecteinascidia turbinata 和Turkish 海岸Polycitonide属海鞘得到两株土壤杆菌,其中一株可产生抗肿瘤物质PM94128;Biabani等从海底沉积物中得到的一株链霉菌培养液中得到一种抗微藻剂等。Baz等人发现一种分离自miozombiano海岸的 Micromonaspora可产生新的缩酚酸肽(depspipeptide),Thiocoraline可抗多种致病菌。王书锦等从我国黄海、渤海海域海洋真菌中获得12株能产生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菌株,其中一株为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拟青霉菌。Chika Takahashi等在海洋中分离到Penicillium sp.,他们在Pseudolabrus japonicus胃肠中Aspergillus fumigatus分离出3种有细胞毒素活性次级代谢物,又从Sargassum tortile中分离出一株Leptosph aeria sp.,经培养后得到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Leptosins。 2.2 抗心血管病活性物质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都是哺乳动物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具有抗凝血功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动脉硬化、癌症、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二十碳五烯酸有特殊的臭味,且分离纯化成本较高,很多海洋细菌可产生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且海洋细菌中的二十碳五烯酸是磷脂型的,优于鱼类的中性脂质二十碳五烯酸,无特殊鱼腥味,因此从海洋细菌中获取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有广泛应用前景。 2.3 毒素 Neosurugatoxin及trosurugatoxin是在一种可食性动物Babylonia japonica体内发现的最早毒素。研究表明,分离于Babylonia japonica消化腺中的一种棒杆菌 Corynerorm bacterium可产生Neosurugatoxin和Prosurugatoxin。Yasumato等人分别在分离自红色钙藻 Jania sp.的pseudomona sp. 和分离自蟹Atergatis floridus 的 Vibrio sp. 的培养物中发现了海豚毒素和tetrototoxin (TTX)。Satitoxin (STX )是在一种海洋甲藻 Protogonyanlas tamarensis中发现的具有麻痹性的水生动物毒素,研究表明,Satitoxin实际上是由与Protogonyanlas tamarensis共附生的海洋Moraxella sp.所产生。 2.4 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除了以上所述几种抗肿瘤活性物质、抗心血管病活性物质、毒素外,海洋微生物还可以产生许多其它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免疫调节剂、酶与抗生素类等活性物质,可应用于医学骨病的治疗及食品加工等行业领域。Hayashi等从Alteromonas sp.中获得胞外几丁质酶;Grant从海洋子囊菌Corollospora maritima中分离到几丁二糖酶等。Wen等通过研究发现Vibrio fischeri可以产生某种与哺乳动物嗜中性粒细胞中产生的酶有类似生物化学特性的过氧化物酶。随着微生物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找寻更高效的抗生素类物质将会成为人类治愈细菌性疾病的关键。 3 未来展望 海洋微生物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现今却发展迅猛,且伴随细胞工程等众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定将极大促进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未来,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将倾向于对微生物的分布及多样性的研究,找寻更多新型结构物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类对海洋微生物认知的逐渐加深,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更多具有高效功能的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1] 郝树站,王素英.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5(s1). [2] 彭建柳,陈育,袁学文.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2). [3] 李冰,徐涛,蔡敬民.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 [4] 李鹏,高鹏,王健鑫.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J].河北渔业,2009(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