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扩散理论的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
范文 | 刘玉静 王晓慧 [摘要]农业创新扩散理论是在农业推广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农业创新扩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社会学原因,信息学原因以及心理学原因,其特征具有放大性、方向性、随机性。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根据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结合商河县的农业特点、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扩散的情况以及农民对待技术扩散的心态及行为,总结了商河县农业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推广;创新扩散;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农业发展目前处于转型阶段,为了能够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的推广,掌握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 如今,我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推广经验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同样意义重大,其中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较多的亚洲和非洲。回顾我国对农业推广的研究工作,尽管在农业推广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农业推广理论知识的不足,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且随着农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农业推广方面的知识和成果也要从计划经济为背景转变到以市场经济为背景。进而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理论上的研究。 1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综述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是农业推广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的采用与扩散是农业推广的一个中心问题,直接决定着农业推广的效果。创新扩散指的是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农业创新扩散指的就是某项新的农业技术及方式方法在农民或者其他社会系统成员之间进行传播的过程。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状况。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外便有一些学者对创新扩散开始进行研究,加布里埃尔塔德将扩散理论简单的概括为模仿,他认为拒绝创新或者接受创新对于扩散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扩散的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1943年,格罗斯和瑞安发表了关于杂交玉米种子扩散的著作,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才真正在学术界确立了地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扩散研究才开始兴盛,出现大量的定量化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和解释扩散的过程。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國家(其中主要以美国为主)将扩散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出,发展中国家才开始进行扩散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研究成果并不显著,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各学派的学者之间的交流研究多了起来,同时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增加。 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者使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采用者的特征,进而得出了采用者的S型的扩散曲线,这对于后来的创新扩散的研究意义重大。 1.1.2 国内研究状况。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研究成果的明显增加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对于扩散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创新扩散是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本身的效益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及经济情况,农民素质,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一些因素。 在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过程中,按照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把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创新技术的采用行为进行研究,将农业技术创新采用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的方法上注重经济行为的分析,引导农民的行为,进而达到促进农业技术采用的目的(林毅夫,1991;吕荣杰,1999);另一类是将研究对象定为创新扩散的总体特征,对创新扩散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在扩散过程的特征,影响扩散的因素,扩散的速率,扩散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胡中功,1998),都是以S型扩散曲线作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研究。 1.2 农业创新扩散的机理分析 1.2.1 农业创新扩散的原因。(1)信息学方面。人们对于一个新事物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随着人们对于新事物了解增加,相应的对事物的不确定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信息主要的功能及作用,通过减少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来拓宽人们的眼界与思维,农民对于某项新技术了解的信息量增加,其不确定性会相应减少,从而能够使新技术的采用率有所增加,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社会结构中的广泛传播。 (2)社会学方面。农村社会结构之间是一个互通的整体,各个家庭之间的联系性要比城市居民之间要强很多,对于一项新技术有什么特点,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通过农民们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流、学习就能够形成创新扩散。 (3)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农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扩散方式也有一些弊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创新技术的信息只在亲人及小范围的朋友圈内扩散,而不选择在人多的大环境中进行扩散。 1.2.2 农业创新扩散的特征。(1)放大性的特征。一项新的农业技术被引入一个地区,通过信息交流,信息接收者会转变为扩散源,继续进行扩散,会呈现指数型的增长。 (2)方向性的特征。信息交流的方式体现了创新扩散的方向性,如果一项新技术效果比较好,那么农民一定会将其传播给另外关系比较好的农民,如果双方都有比较好的新技术,还会存在双向传播。 (3)随机性的特征。农民之间见不见面,与谁见面这些都存在随机性和偶然性,扩散的速度与系统内农民流动的速度之间有联系。 2 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 2.1 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特点 产生创新的主体比较多元化,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农业生产的单位为零散的农户,因而创新链条通常不能连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期及后期,前期的创新主体是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部门,扩散的主体是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市场等;到了后期,农业技术才与农户的具体的生产条件结合,而创新的主体也转变为零散农户或少数农场等。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相较于其他的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政府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的主要动力就是社会公益需求,我国现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潜在利益也是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但对于农户来说,谋求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是第一动力,其次是减轻劳动负担的需求,另外还会有其他因素也是农户技术创新的动力。 2.2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方式的选择 一般来说,获取农业创新技术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农户可以从农业类高等院校,科研等相关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途径,另外通过农户之间相互交流,也能够获取创新技术的相关信息。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企业主导技术扩散有其弊端所在,不能够准确把握政府需求及农户需求,同时,由于权威性相较于政府也较弱,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不主动,其产业化的程度也不够高,因此,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用政府导向型的技术创新方式。目前,我国的农户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新闻媒介这三种途径获取农业创新技术所占的比重最大,通过新闻媒介的手段来进行农业创新技术宣传的传播范围也比较广,特别是一些农业类节目的播出,其中推广的农业新技术的采用率也会更高;其次就是从更为贴近农户的群体如农产品收购商,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其他部门等来获取农业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3 商河县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扩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商河县地理特征及农业现状 商河县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商河县为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宽广平缓,有“七十二洼”之称,过境河流较多,有十余条,排灌兼用,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该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目前,商河县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质量也不够高,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如棉花,粮食蔬菜等没有进行加工增值,仅仅是作为原材料出售,经济收益不高。 3.2 商河县农业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 3.2.1 农业推广宣传不到位,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民的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农民对于一项新技术要不要接受并采用,直接关系着农业创新技术能否推广下去。一些农民由于长期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思想保守,创新意识淡薄,不愿意放弃原有的耕作方式,同时,农民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导致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的信息量不足。 3.2.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结构不够完善,推广经费紧缺。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很难为广大的农民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同时推广经费紧缺, 推广设施、手段比较落后,技术人员出现断层, 知识更新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各项技术难以综合应用等问题,都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4 促进山东省商河县农业创新扩散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 农民的创新意识淡薄,对于新方法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尝试,也是由于对新农业技术的相关信息不了解,信息的缺失就会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因而,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推广工作,减少农民对于一项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信息在農村社会结构中的广泛传播。同时,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落实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做好实地考察,了解农民真实需求,推广更能适应当地现状的农业创新技术。商河县是隶属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其经济水平并不差,由于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农民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在农业信息化的今天,农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寻求需要的信息,但这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一些农民能够意识到网络的强大与便捷,但却不会使用,这就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加大网络使用方法的宣传力度。 4.2 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逐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高农推人员地区的覆盖率,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将科技和经济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渐形成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相关机构一体化的农业推广组织,并融入相关基层,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农业科技进步的经营实体。 4.3 加大农业推广方面的资金力度。 商河县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同时,也应当根据目前商河县农业和农村人口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总产量,耕地的面积以及财政支农总量等情况来不断调整第一产业的资金投入情况,调整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的投资结构,并且增加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李忠国.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问题思考[J].农业经济,2004(1). [2] 常向阳,戴国海.技术创新扩散的机制及其本质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101-102. [3] 陈国宏,王吓忠.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J].科学学研究,1995(4):68-73. [4] 李季.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及其述评[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20-22. [5] 唐永金.农业创新扩散的机理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1):50-53. [6] 徐玖平,廖志高.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模型[J].管理学报,2004(3):330-340. [7] 康凯.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模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8] 余迎新,许立新,康凯,等.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24-128. [9] 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1版. 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