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永新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文

    叶丽红 崔芳

    [摘要]近几年,永新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效明显,但依然存在着设备陈旧、财政投稿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应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培育品牌文化产业等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词]综合文化站;服务;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低效能,未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当地群众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江西省永新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效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对该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以期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供参考。

    1 调研概况

    2017年12月,永新县文广新局联合县图书馆及乡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了对该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专题调研,调研样本包括20个乡镇:才丰乡、龙源口镇、怀忠乡、三湾乡、高桥楼镇、烟阁乡、莲州乡、芦溪乡高市乡、台岭乡、曲白乡、埠前镇、高溪乡、文竹镇乡、沙市乡、里田镇象形乡、石桥乡、在中乡、坳南乡。调查发现,随着国家财政对乡综合文化站投入的增加,乡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场馆占地、文化办公面积、室内建筑面积和文化活动户外使用面积普遍得到保障,藏书、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条件也逐年改善。多数乡综合文化站场馆扩建、品质提升,都建有综合文化大楼,室内使用面积宽敞,农家书屋及文化活动室功能齐备,提供书报阅览,娱乐、健身活动。

    2 永新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文化站设备陈旧、服务弱化

    除户外文艺活动及健身活动开展较有吸引力外,农家书屋书刊种类少、不被村民接收、喜爱,多数闲置;电脑、多媒体设备无人使用现象较为普遍,缺少维护,多年失修;一些老年活动室活动单调,一些中年人在活动室打牌、聊家常,文化活动太贫乏。

    2.2 人均文化财政投入不达标,基层政府不够重视

    调查发现,各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所需资金和日常开支未纳入财政预算,只有才丰和龙源口乡的部分文化活动有少量的经费支持,按活动场次象征性拨付一定的费用支出。绝大多数乡镇基层政府都有官方网页但无介绍本乡的基本乡情,也没有一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有自己的网页宣传栏目,村民根本不知道上网获取本地信息,也无从获取与自己相关、与本乡镇相关的资讯,民众获悉渠道不畅通。

    2.3 文化工作人员不足,人才培训缺乏

    永新县乡镇人口密度不均,其中里田乡有多达26个村小组,人口在4万以上,而有的乡镇,比如坳南、三湾、在中三个乡只有不到5个行政村,人口均在5000以下。各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大多不受领导重视,兼任比较多,原本配备文化专业人员多数不到2个,在人員紧张的情况下,还经常被借用、分派到计生、经济帮扶等其他事务上,弱化了文化服务功能。而且,从各乡镇文化人员年均培训次数看,只有2个乡镇年均达4次,3个乡镇偶尔1~2次,其他乡镇全年无一次培训。

    3 加强乡镇综合站建设的对策

    3.1 转变执政理念,政府工作重心下沉

    我们国家已进入新的时代,在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规划指导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得到彰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乡镇文化、乡土文化、传统文化及农村各种文化节庆等不断开展起来。但在基层工作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来抓经济建设,忽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导致农村整体的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既影响了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度,也不利于社会和谐。为此,政府应转变执政理念,变社会统治为社会治理,以服务为治理的落脚点,变解决群众问题为政府治理依据,将政府的文化惠农政策、方针宣传到人,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以农民群众理解、满意为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开展工作,组织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以此来带动乡村社会乡风文明。

    3.2 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支出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农村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公共文化要获得均等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产业的开发,但仅靠乡镇微薄的财政收入难以支撑。所以,要建立多层级的财政配套资金支付政策,并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对一些文创产品和文化产业要大力开发、扶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资助。采取免税、政府优先社会购买等手段鼓励乡镇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带领农民群众文化致富,产业致富。

    3.3 培育文化中心户,加大文化人才培养

    农村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一支敢想敢干、文化专业知识过硬、爱农村、爱农民的文化工作队伍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头羊。乡镇综合文化站要鼓励农民在闲时投入文化活动中来,组建文化分队,建立本土文艺团队,根据当地乡土特点和民俗开展文化创作,树立和培养文化中心户的辐射和凝聚作用;要组织好、安排好、带动好、培训好本乡的群众活动和节庆活动;将各文艺高校教师、专家请到田间地头,鼓励文化志愿者服务农村。

    3.4 注重品牌建设,培育文化产业

    永新县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几乎每个乡镇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和强势,如何开发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布篇谋局很重要,定位和品牌打造很重要。例如,“石灰脑”的传说发源于埠前镇;曲白乡在古代家家户户会编织牛田草席,清乾隆年间,牛田草席是皇家贡品,曲白乡为抢救这门技艺,专门组建了牛田草席编织队伍,成立了牛田草席开发公司,招收了牛田村以外有志于该技艺的年轻人进公司学习,并将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开发、利用;1927年毛主席带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永新三湾后对武装部队进行改编,“三湾改编”载入红军革命史册,三湾的红军斗笠一直是当地人用以谋生的一种技艺,斗笠的生产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山区农民的增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目前永新县已成立了“红军斗笠”编织基地,有500名专业从业人员,成为当地的文化产业龙头。三湾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给乡镇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使百姓致富,更让无数年轻人受到革命的洗礼和红色文化的熏陶,为精神文明创建和主旋律弘扬注入了力量。

    [参考文献]

    [1] 韦康.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2(9).

    [2]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