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研究 |
范文 | [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给高职辅导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工作创新需要从提升学生自律、自控意识,关注辅导员自身发展,提升辅导员信息化素养,发挥信息化优势,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辅导员;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社会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的日益深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机遇和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信息化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理念。作为以高职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辅导员,其工作方法、工作理念也必将与时俱进。顺应实事发展,2017年8月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职责作了如下规定: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何在现有环境下进行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也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信息化改变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方式,增加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成为当今高职学生的必备品,高职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手机时不时出现在上课的课桌上,网络游戏、手机追剧画面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甚至晚自习出现了只带手机,不带书本的现象。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网络娱乐的自控力,如何改变学生“重娱乐、轻学习”现状已成为辅导员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2 信息化拓展了辅导员工作的途径,但也对辅导员个人带来深刻影响 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大丰富和便利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途径,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班会集中教育的单一局面。沟通途径多了,辅导员获取信息的手段增加了,辅导员把握和处理学生事务的力度和准确度都有了很大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辅导员的工作与个人生活完全失去了边界。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压力。压力越大,如若没有合理的减压措施,辅导员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必然下降,从而影响辅导员工作效率。 1.3 信息化丰富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但也对高职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信息化手段不断应用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微课、信息化比赛、慕课等大大丰富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整体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但是,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辅导员自身首先掌握信息化手段,然后结合高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 1.4 信息化提供了高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但也带了一些消极负面影响 随着贴吧、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出现,学生可以在公众平台自由发布各类信息,包括学习经验的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的召集、社会新闻的评论跟帖。通过平台,学生获得了学习生活的便利,但这些信息的甄别,无疑给成长中的高职学生带来挑战。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校园贷等多起事件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审视网络信息平台这一新事物。 2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2.1 加强学生自律、自控意识培养,提升学生个人综合能力 网络游戏因其立体画面感强、比赛情境设置深谙大学生内心成就获得机制,高职学生表现出较大范围的“重娱乐、轻学习”现象。要想有效遏制这一情况,辅导员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控能力。通过职业规划、社会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教育学生学会对学习生涯、未来职业规划,用目标导向、同伴监督协同的方式提高自控能力;二、严格上课考勤考核制度,用他律规范学习行为。通过学生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将学生上课情况及时上报、反馈、处理,对违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坚决处理,从而保障正常的大学学习秩序;三、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园社团、专业实践、社会志愿活动,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价值感、成就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2.2 给予辅导员明确的角色定位,关注辅导员个体发展 辅导员因其日常工作烦琐,工作压力大,工作成效很难直观反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普遍较低。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有这样的意识:首先,不是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高职学生的成长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共同承担的责任。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的个人发展。其次,辅导员不是万能的。因辅导员工作内容的限定,意味着辅导员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疏导者、职业规划和就业的指导者、和谐校园的助推者。这些角色本身会存在角色冲突;术业有专攻。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因视个人专长而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再次,辅导员需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辅导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打破,意味着工作的压力会对个体生活体验产生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建立有助于自我发展的支持系统。最后,辅导员个人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合理、正确的定位有利于自我更好发展。 2.3 开展交流学习,提升辅导员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危机”“本领恐慌”现象的出现,也给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首先,辅导员要正视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更新辅导员工作理念,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向主动发掘信息转变,从一味排斥回避向坦然直面积极应对转变。其次,以学习的心态来应对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自我主动学习、同事相互交流、比赛友好竞争等方式扩展自我提升途径,通过信息化课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再次,高职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辅导员能够区别应用信息化手段。例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可多运用微课、FLASH动画、网络课程等方式,日常学生沟通可运用QQ、微信,公共信息发布可运用QQ、微信公众平台、专业网站等。最后,辅导员在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信息化背后可能会引发的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因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而忽视传统沟通方式的价值。两者结合才能更有效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 2.4 创新工作模式,发挥信息化优势 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体现在:一是辅导员事务性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概念,深化“无纸化”办公模式。如学生的评奖评优采取网上申报、审核、公示;党团建设、社团管理、学生信息更新皆可通过学生管理平台实现。二是通过网络平台扩展高职辅导员工作的渠道。例如,开发红色网站,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网上心理咨询预约、QQ在线咨询、专家求助咨询等;开辟“网上图书馆”、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影院”、“网上棋社”、“网上音乐厅”等多功能学习娱乐区域,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升个人修养。三是拓展辅导员指导下的学生交流互动平台。比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APP等,通过平台发布校园新闻,传递社会时事,发现传统习俗,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观。 2.5 建立信息化管理队伍,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不易控制,依靠辅导员一己之力很难有效控制,因此,需要建立学生信息化的管理队伍,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机制。首先要提高学生干部信息化素养。学生干部要明确自己发布信息的后果和法律责任,及时发现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消极言语并进行有效扭转;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指导学生用健康积极的观点引导社会评论,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其次,建立和完善学生网络使用规范。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明确网络信息使用的区域和范围,约束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倡健康正确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1] 龙东新,李国珠.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2] 王芳,蔡辉.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辅导员校园危机应对方式现状调查[J].统计与管理,2017(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