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中医药产业扶贫的调研与思考
范文

    冷文杰 黄梅银 吴婉玲 殷丽丽 武锋

    [摘要]走访贵州省威宁县二塘镇议山村,根据不同的调研路线对当地住户开展入户访谈。结果表明,当地扶贫工作初显成效,但中医药资源利用仍不完善,相关文化知识普及程度低,医疗条件与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局面。应依据贵州省威宁县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中医产业扶贫工作,要从居民关注度最高的基本民生问题抓起,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关键词]精准扶贫;贵州威宁;中医药产业;资源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扶贫工作直接关系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扶贫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贵州省威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经济发展缓慢,在脱贫任务中呈被动局面。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威宁的扶贫工作不断精准,脱贫效果持续显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威宁县是著名的中药材之乡,素有“天然药库”美誉,有700余种植物药材,是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的中药示范县。近年来,威宁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取得了良好生态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十三五”期间,该县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中药材产业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业被视为令贫困群众致富的“良药”,有望成为当地居民跨步奔小康的致富产业。

    2 依托中医药产业扶贫的现状与困境

    2.1 中药材产业呈区域化不均衡发展

    中药材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威宁县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的思路,持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投资和建设,努力把中药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威宁县中药材种植正向规模化迈进,初步形成了七大集中连片中药材专业化种植区。全县2016年完成中药材种植1.74万hm2,中药材种植实现产值21亿多元。

    然而,目前议山村大多数村民没有深刻体会到中药材产业的重要价值。他们表示宣传力度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中药材产业只是媒体宣传的噱头,村民自身并没有切实感受到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还有很多村民都没有听说过威宁县有中草药之乡的称号。对于这个现象,村委会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议山村基本不涉及中药材产业,再加上信息渠道闭塞,村民对此接触不多自然了解较少。由于威宁县二塘镇山区面积较大,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例如同在二塘镇的艾家坪村、明洞村、梅花村等都是当地发展非常成功的中草药种植基地。相比之下,议山村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是威宁县扶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这就决定了威宁县在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于完善和改进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

    2.2 中医医疗事业尚未形成特色优势

    中医和中药是中医药体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相比中药材产业在威宁县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医医疗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間。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就医意识落后。议山村居民对于身体不适时就医的选择倾向,多数情况下本着就近原则治疗有效即可。甚至有部分村民表示面对轻症缺乏就医意识,认为过两三天就会自动复原,或者根据老一辈的经验自己为自己看病,因此认为无需就医。村民选择就医的地点多为村里或镇上的私人小诊所,骑摩托车约十分钟时间。村民认为这些诊所的诊疗能力仅适用于小病,如感冒发烧等,缺乏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只有在遇到诊所无法诊断或治疗的重症时才会选择进城就医。

    2.2.2 无明显中西医偏好。绝大多数村民表示并没有对中医或西医的偏好,在日常思维中没有将中医和西医区分的意识,只针对管不管用进行评价。例如有位村民表示母亲曾不慎将腿摔伤,该村民根据大家口耳相传的经验在山上采头骨草,研磨后泡水洗脚,虽然消肿十分有效,但该村民表示并不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属于中医理论还是西医理论,在意识里对中医和西医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威宁要结合实际寻找出符合中医发展的特色之路,加快规划建设,省、市要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威宁的扶持力度,让威宁140多万老百姓了解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县乡村三级中医机构要认真履职,把优质服务切实带给有需求的百姓,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增强基层中医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水平,引进学习中医适用技术,让广大群众受惠,助力推动“健康扶贫”工作。

    2.3 基本生活条件有所提升,但仍亟需改善

    2.3.1 议山村居民充分肯定国家近年来的扶贫政策。议山村居民普遍表示近几年当地政府对于扶贫攻坚做出了很多努力并落实到了实处,村民对此也深有感触和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高等教育补助。若家中有学生考上大学,当地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助学贷款的落实情况较好,村民表示有了这些政策补助作为后盾,基本无需为高等教育的学费忧心。②医疗补助。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村民们的健康具有了切实保障,医疗支出按比例报销后不会构成较大的经济分担。此外,议山村针对年纪较大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等每户每月有约200元的医疗补助。

    2.3.2 议山村居民仍面临一系列生活困难。

    (1)生活压力加剧。议山村外出打工人群比例不大,虽然近两年人数有小幅增加,但大多数村民仍然选择留在村里继承上一辈的土地继续务农,靠种植普通农作物如玉米、洋芋、大豆等来自给自足。早些年时村民的经济收入还勉强能够糊口,但最近几年形势愈发严峻。主要原因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村里没有得到具体落实,随着现今教育意识的日益提升,每户人家都需要同时供许多子女读书,学生的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会占据很大比例的家庭开销。多数村民认为这是导致目前生活压力加剧的最重要原因。

    (2)文化水平落后。当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非常低,几乎没有在外求学后返回当地工作及发展的大学生,基本都留在了大城市,导致当地建设的人才资源相当匮乏。议山村近十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不超过5人。多数村民仅读到初中或高中就停止求学,跟随父辈务农或外出打工。由于文凭的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外出打工人群在大城市里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虽然跳出了偏远山村的生活环境,却仍然无力改善生活现状。

    (3)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议山村居民各种生活需求的满足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平时生活用品多通过每周到镇上赶集等定期的购买活动进行补给。生产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导致其安于现状、缺乏突破和改变的思维模式。

    (4)医疗水平。医药卫生发展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水平。当地医疗机构及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少质量差,村民就医主要选择的是村内的小诊所,就医质量及后续治疗、护理无法保证,个人健康可能会受到损害,形势不容乐观。

    3 对议山村扶贫工作的建议

    3.1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不仅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奠定脱贫致富工作的基础。目前全国农村还有7%的行政村不通公路,46%的行政村不通自来水,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1.1 大抓公路建设。目前议山村道路泥泞不堪、碎石遍布,为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大力发展公路建设,是扶贫工作中首要且十分重要的一步。

    3.1.2 大抓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坚持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两最”原则,重点倾斜深度贫困地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的危房改造为重点,兼顾其他农村危房改造,并同步实施好改厨改厕改圈的“三改”工作。

    3.1.3 大抓精准医疗扶贫。保证全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有效救治,个人就医负担有效缓解,提高大病保险赔付比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兜底保障等制度。

    3.2 加强脱贫知识普及和教育

    大抓教育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有些村民们仍旧存在思想觉悟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村民不识字,这也是本研究无法在议山村大规模开展问卷调查的最主要原因,这对村民与外界沟通交流及当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造成一系列困难。另一方面,文化程度的落后和扶贫知识的宣传不到位,不利于扶贫工作的动员和深入开展。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切实落实好当地脱贫知识的普及教育,帮助村民理解政策配合工作,同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采取精准资助政策,为教育精准扶贫学生开通绿色通道,落实无障碍入学;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3.3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优势

    威宁县中药材种植展业发展十分不平衡,议山村处于较为被动落后的局面。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中药材产业为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推动、企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在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3.3.1 总结成功经验。中药材产业在威宁县许多镇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经验的总结,完善发展模式的建设,同时借助近年来中医药及养生产业越来越热的趋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中草药种植技术水平,并试着寻找相关志愿参与帮扶工作的医药企业,找好销售渠道,把中医药特色产业努力做成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3.2 因地制宜地做好研究规划。由于各镇、村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发展模式和經验也并不能同一而论。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因地制宜,针对议山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居民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曹泽祥.威宁精准扶贫的经验及启示[J].当代贵州,2015(18):34-35.

    [2] 田鹏,陈绍军.“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机制分析——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6(6):15-17.

    [3] 罗炼,陈康清.威宁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N].人民日报,2017-03-02.

    [4] 邓博文.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讨——以威宁县迤那镇精准扶贫实践探索为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6(7):153-157.

    [5] 马关响.杨洪副主任到威宁调研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N].健康贵州,2017-02-16.

    [6] 陈健.扶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思考——广西梅林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调研[J].中国发展,2012,12(6):86-89.

    [7] 冯雪,刘芳.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探析[J]. 当代经济,2011(9):24-25.

    [8] 杨芳昌,史丽晨,姚星.陕南精准扶贫之产业扶贫调研与思考——基于对陕西省山阳县代表性村落的调研[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138-1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