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范文

    李晨琪

    [摘 要]日本通过卓有成效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跻身于世界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异同点,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水平及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道德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道德教育途径是指贯彻道德教育内容,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方式,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而参与的各种方式道德活动的总称。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中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中日两国的道德教育途径都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借鉴日本道德教育的经验。

    1 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

    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通过家庭和社会这两方面进行教育,在实施方法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1.1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青少年传授社会规范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是理论灌输法:学校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灌输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对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强化青少年对道德的认识,在强化过程中,使其形成正确的观点。二是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高尚的思想和模范行为对其影响使其形成优良品德。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在这种情况下,将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做榜样,使青少年能更容易地领会道德标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三是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锻炼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还可以将优良的品德得到进一步的巩固。1.执行制度,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锻炼,例如学生守则,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会加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2.委托任务,教育者在委托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优良习惯,在过程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3.组织活动,是实际锻炼的最主要的形式。除了学习活动之外,还有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锻炼意志,丰富体验。

    1.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知识传授和家庭氛围的熏陶。故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治国安邦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以身作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在长期与父母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我们起着直接的影响。孩子会自觉地模仿家长的动作,作为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表率。二是适时赏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进步还是失败,父母都要学会赏识,增强其自信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三是平等沟通,父母是子女的监护者,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对待他们应该像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给予他们启发性的帮助。

    1.3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生活中对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各种教育性因素的总和。社会教育的途径一是社会环境,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道德原则被大众普遍遵循的前提下,我們在履行道德的时候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巩固自身的发展。二是大众传媒,通过电视、电脑、报纸广播等对青少年进行先进信息的传递,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2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

    日本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主要是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出发。

    2.1 学校教育

    日本学校注重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注重心灵教育,即将教育者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体悟,注重内外结合,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准,从而达到学校要求的道德标准。一是设置道德时间课程,“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及思考的能力。二是进行各学科道德教育渗透。在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习全部教育活动为基本。”各学科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渗透能发挥出教育的综合作用。三是发展校园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影响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道德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一是采用渗透式教育。在言传身教中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其行为上给出正确的引导,在渗透和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使青少年更易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二是隐性教育。在家庭的日常消费和每日所生活的环境中都存在着隐性的道德教育。通过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在日常中的小事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2.3 社会教育

    日本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利用除了学校和家庭外的一些社会公共教育设施及资源外,对个体的道德教育形成和发展进行的活动。社会教育在日本被称为“有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日本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停驻在学习之中,要渗透到方方面面。如社区教育,建立公共设施,如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通过这些教育手段,青少年不仅可以从中获取知识,而且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传媒,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传递给青少年道德信息。这些设施都是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3 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异同

    虽然中日两国道德教育途径都形成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三位一体形式,在途经和方法上有重合的地方,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3.1 相同点

    一是中日的道德教育都形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注重各方面力量的合力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二是都注重理论灌输方法的运用,把理论灌输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三是注重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道德教育,如两国都有直接的道德教育课程,正面对道德教育进行灌输,此外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有间接的道德教育的渗透。

    3.2 不同点

    虽然两国的教育模式都是三位一体,但在具体运用形式和效果上是不一样的。中国注重知识的传递,如知和意,而日本较注重实践锻炼,如情和行。中国教育注重外在化,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式教育,忽视其内心情感。而日本注重情感和内化,强调“心灵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正义、同情之心。

    4 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及方法,分析他们的共性及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益处,取其精华进一步丰富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体系。

    4.1 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中日两国的道德教育中,均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道德课程这些都属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体现在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道德教育的渗透。两国虽然都注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但还是有所区别的。日本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隐性教育,注重将教育渗透到课程,学校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中国主要以教材为主,提倡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缺乏渗透性,学生没有得到实践的锻炼。我国应该协调好显性和隐性,灌输和渗透之间的关系,完善道德体系。

    4.2 注重道德教育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我国注重理论的灌输,在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使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立场。在学校中,我们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如一些文体、社团活动,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校园氛围,培養其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自我教育,磨炼意志。校内外的活动相辅相成,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王定功.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观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朱枫.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3] 才馨竹.中学阶段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