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
范文 | 姜竹雨 [摘要]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山东省一直重视农业的生产建设,实施了很多惠农支农政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分析了山东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F724.6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山东省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保障其他行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山东省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适合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产品的生长。2016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4700多万t,满足了省内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但是山东省农业依然存在着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问题制约着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现代化发展。由于农业具有特殊性,因此解决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传统的农业运行方式,已经赶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新时代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互联网+农业体系,才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山东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應用,从经济、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对传统的农业产业链进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努力解决传统农业出现的问题。将之前传统农业遗留的各种问题,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再生产能力,为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生产能力比较弱,生产效率低,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信息化程度弱,遏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互联网能够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农业所产生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进行提高,互联网+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加快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其次,建立低价、方便、效率高的营销入口;再次,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最后,能够创建健康安全的品牌形象。 “互联网+农业”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业进行运营,对传统农业的不断升级改进。近几年,山东省农村地区的网民覆盖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11年底,山东省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625万人,位居全国第二,庞大的人口优势,是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基础;并且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农业类高校,培养数以万计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对山东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还有农业期刊、涉农综合杂志和广播电视农业栏目等,为山东省农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来源。 2 山东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互联网+农业”对现代化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根据山东省农村的实际情况显示,互联网农业要想走上正轨,我们还有很多实际问题要解决。 第一,缺少便捷的物流运输系统。农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新鲜,这是消费者购买时的首要考虑。但是,农产品本身就有保存困难、容易变质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农户,他们本身农产品总量就少,所以发货量也就少。农户在使用冷藏货车或者是冷库、保鲜库等,他们不仅排不上,而且使用成本也较高。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前山东省农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缺乏,这对于农民来说很难真正的实现将农业产品运送到购买者手中。而对于冷藏物流的建设,电子商务也面临着建设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盈利少,亏损多。 第二,缺少专业性技术人才。当诸多电子商务进驻农村后,必然要面临着网点的经营与维护的需要,因此,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农业生产大户,在看到互联网的销售商机后,也跃跃欲试。但是,网点的开设运营需要计算机知识和科技知识,而农民对互联网懂得很少。需要找到有相关能力的大学生来给予支持和帮助,但多数大学生不愿来农村创业,所以,最终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员,只能让农户的电商梦想搁置。 第三,缺少资金支持,农民观念落后。“互联网+农业”是必须使用先进技术的产业发展模式。但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方面前期需要很大的投资,这对于普通老百姓和乡镇小型企业来说不是小数目。所以,这些技术更多的只是在大中型企业得到运用,这也就导致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受限。同时,农民的传统观念也是阻碍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山东省的传统农民都拥有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会形成不借助信息技术仍然能够做好农业生产的传统理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严重阻碍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3 山东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措施 第一,建立山东省农产品合作交易网上平台,商家对零散农户的农产品以市场价格进行统一收购,集中起来进行储存或运输,形成贸易产业链,与农户签订交易合同。在加上政府扶持,有省粮食储备中心做保障,回收剩余农作物,让农户敢于种植农作物。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与外界消费者联系,将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出去,对于大型需求商,农户与农户之间合作组建冷藏物流系统,这样形成运输规模。实现将农产品运输到购买者手中。通过互联网,打破远方交易的格局。 第二,培训基层服务人才,现在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在各省都展开,山东省三支一扶、选调村官等人数仍然较少,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府应当鼓励有志青年下农村,既是对有志于从事党政机关工作青年人一种基层历练,又能够弥补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缺憾。外加山东省拥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农业类高校,能够为山东省农业发展提供人才。省政府应积极选拔适合去农村基层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制度体系。涉农高校应加大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有能力,懂技术的农业精英去服务于“三农”。 第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民资金难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技术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山东省应结合省情,颁布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业小型企业,政府可给予相应的贷款或融资,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对于农户购买技术设备,可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传统型的农民,政府应派遣农学教授或技术人员下乡进行农业技术宣传,举办农民农业交流会,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指正广大农民思想的误点,进行科学种田的理论与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中的困难。 4 结语 农业一直是山东省经济基础的命脉,是整个山东省维稳发展的基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山东省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日趋下降的今天,如何在农业与互联网之间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去发展农业、服务农业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还需我们去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未来,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对推动山东省休闲产业、旅游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横向发展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互联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农业”也必将成为时代主流并逐渐崛起,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最终实现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指导老师:沈佳强) [参考文献] [1] 夏青.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J].农经,2014(Z2):44-48. [2] 陈军.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历史演进、群体特征与现实困境[J].皖西学院学报,2015(1):56-60. [3] 刘红岩,朱守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方略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6(30):5-9. [4] 刘炳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1):39-47. [5] 李娜.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44-45. [6] 于法稳.生态农业: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J].企业经济,2016(4):22-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