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带一路”视域下绍兴高职外语教育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沈成丞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绍兴高职外语教育对接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地理条件、长期的文化交流基础和便利的电商环境的机遇,也存在着产业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国际化水平不高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挑战。为此,在绍高职院校外语教育必须调整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和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增加并优化语种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构建语言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对接。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外语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1.1 “一带一路”背景介绍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并在2015年3月由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推出的,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各国经济繁荣、政治互信、文明互鉴、共同发展。 1.2 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介绍 “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相对应的政策部署和制度安排,是产业机构依据一国或地区的战略发展所进行的升级置换与重组,以形成更具合理化、融合化和高度化的能滿足产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替代与更新过程。 1.3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产业转型升级中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际贸易规则亟待重构,绍兴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外语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绍兴的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为了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绍兴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外语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地高职院校,自然必须承担起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培养外语人才的责任。 2 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美国学者Jacob Mnehak 在1965年就开始关注语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了结论:“语言的价值只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语言的需求。概括来说,语言的价值取决于经济水平的高低。语言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 2001年,教育部提出,建设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一定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合理科学地配置和调整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级应用型人才。栗玖玲在2007年通过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高素质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2009年廊坊市科学技术局指导性研究课题“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廊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等也讨论了高质量的外语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产业转型升级对外语教育发展有着内在要求。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最急缺的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如何具备全球视野,首先必须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这样才能更直观地去了解国外特别是发展较快国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产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外语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过去,我国外语教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等外语基本能力上,缺少对使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能力的关注;随着全球化的普及,除了应该提升学生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必要加入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传授。第三,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产业链高度匹配。产业转型升级涉及新技术、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应用,这些应用对人力资源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3 “一带一路”战略与绍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3.1 绍兴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三者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传统产业在绍兴经济结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化工和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一半以上。但这些传统产业为主的企业具有“轻、小、集、加、贸”的特征,导致转型升级困难多、风险大。为此,浙江省委政研室调研组为绍兴市提出了构建“三业同兴”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议,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绍兴市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2009年底,绍兴市被确定为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绍兴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的主题,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2010年开始,绍兴市作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绍兴市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生命健康和通用航空产业。 3.2 “一带一路”战略为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1 “一带一路”战略给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 第一,良好的地理条件为加快“走出去”,以资金、技术换发展空间提供了便利。绍兴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欧美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绍兴的出口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除了成为绍兴的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为绍兴本地产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长期频繁的文化交流为绍兴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历史上来看,绍兴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对外态度,大约2000年前就有印度佛教传入绍兴的典故。进入现代,特别是绍兴柯桥等地,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有印度、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人陆续入住并定居生活。良好的国际人文交流历史和基础,为绍兴进一步“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第三,发达的电商环境克服了内需不足的约束,以产品和服务换市场,创造了机遇。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绍兴本地的纺织、机械、酿造等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一带一路”涉及45亿人口,为相对过剩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而浙江是我国电商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电商企业。绍兴可以借助电商中的大数据和物联网,构建一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亿消费者、生产批发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经济体,实现新的发展。 3.2.2 “一带一路”战略给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给绍兴的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绍兴大部分产业属于民营经济,有着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不足,因此在外向型经济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涉及传统产业的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新兴产业,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发展后劲不足。以文化产业为例,绍兴本地有特色、具规模的文化创意园区较少,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不强。除此以外,新兴产业与纺织、酿造等传统产业的融合也有待提高。 最后,绍兴本地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时容易因为文化、法律、政策的差异而遇到困难。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熟悉国外环境的海归和外籍员工所占比例偏低;第二,本地员工的国际化素养有待提高;第三,对国际人才和网络的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4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高职外语教育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很大,对所需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前绍兴高职院校传统的的外语教育已经很难满足服务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外语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 第一,在绍高职院校要适时调整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为相关专业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匹配服务。形成“英语+专业”的培养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一步构建“英语+专业+第二外语”的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重点是把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如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相结合的英语教学。 第二,在绍高职院校要改善语种结构。绍兴地区唯一具备小语种授课的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所授课的小语种包括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即便如此,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越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更多的小语种专业,优化语种结构。而其他的高职院校可以与越秀进行院际合作,开展越秀已开设的小语种的公选课或者辅修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第三,在绍高职院校要动态调整高职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加入跨文化交际、域外法律常识等内容的教学,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沟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在绍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产教协同作用。首先,对于高职在校学生,完善顶岗实习制度,特别对于与外语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旅游等,通过“知识学习—仿真实训—校内公司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模式,把行业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最大化。其次,有需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让有条件的高校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 第五,在绍高职院校要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并构建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有必要加强对国别间不同文化的研究,这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他国文化的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着眼于为社会提供外语语言服务,例如翻译、中外文化差异介绍等。除此以外,结合绍兴本地的优势产业,如纺织、机械、酿造,建立一个关于这些产业的外语语料库,为今后提供更系统、更专业的外语语言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我市现阶段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再加上全球经济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一战略促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而本地高职外语教育,为了服务好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升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从而推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妮.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6). [2] 羅翠丽,王力,韩庆山.论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以秦皇岛为例[J].读与写,2012(6). [3] 栗玖玲.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7(08). [4] 郭占恒,沈亚伟,于新东.绍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J].政策瞭望,2013(11). [5] 黄娟,汪明进.传统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之路径选择—以绍兴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