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常态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
范文 | 袁玉英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发生了很大转变,从注重知识的传播变为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数学学科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逐渐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数学的核心就是数学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有探究的目标和思考的方向,教师才能够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获得对数学的深入理解,思维能力也逐渐提高,并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刻立体,这有利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研究. 一、新常态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和缺陷 新常态是新教学的重要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都要做出彻底改变,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想要马上完成教学革新显然是不现实的,就当前阶段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在新常态下,小学数学必须做出革命性的转变,首先要改良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直到现在,“注水式”教育依然广泛存在于各地小学课堂,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观念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小学数学要打好基础,就必须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公式定理,用题海战术做计算训练,没有别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没有意识到学生主观性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部分教师虽然了解新常态下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但是出于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影响,无法将新教学应用于课堂实践中,即使应用了,也只是流于表面,出现“为提问而设问,为解题而设境”的情况,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依旧得不到培养. (二)小学生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都处于萌芽阶段,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而在现在的很多题目中,为了锻炼学生能力,常会使用一些“障眼法”,这就加大了学生的解题难度,时间一长就会对数学形成一定的恐惧,在面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敢尝试和探索,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能力培养,觉得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就是提高了解题难度,但对自己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配合性差,不能主动进行学习,这也是阻碍小学生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卑,不敢主动回答问题,面对教师的提问显得手足无措、唯唯诺诺,使得其对于数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自觉性,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小学生缺少创新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上都比较“听话”,这种“听话”常带着一些呆板木讷,大多数学生习惯了在课上规规矩矩听讲,坚信“教师讲的都对,书上写的都是标准”,在回答和思考问题时,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很好地发散出去,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和发散的思维能力,才能通过已知找到未知、假设未知、分析未知、最终证实自己的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常态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新常态下,需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等进行一个全新的改变,但是在现在的很多小学课堂上,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理论知识,然后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小学教育.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把新课标和新常态下的理念和精神,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教师能够在新的教学指导方案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课堂实践行为,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动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现. 1.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客观地掌握和分析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自己之前的思想和习惯,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分层,并针对每一层的内容,设计关键的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和指向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2.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数学教学素材的收集,启发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画图法、列表法等解析方法,逐步形成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學习. 3.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核心素养,正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的思想.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的问题,不做多余暗示;对于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也不进行干预和代替,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精神是比较紧张的,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训练时,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反应和接受速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很多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上都非常苦恼和紧张,甚至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的思想. 而在新常态下,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发展和知识的运用为根本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等内容放在数学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平等、融洽、和谐的气氛里进行平等的探讨和研究;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敢问、敢说、敢想,勇于尝试和研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学习中充分运用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结合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乘法问题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兰假期读了4本书,小明和小红读的书和小兰一样多,小兰、小明和小红假期一共读了多少本书?在讲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完整的阅读题目,可以让三名同学分别扮演小兰、小明和小红,根据自己的角色复述台词,让学生能够从模拟对话中清楚地梳理已知条件,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数量关系,即求小兰、小明和小红一共读了多少本书,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得出3×4=12(本).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再加一句:“除了这种算法,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来解答这道题?” 这个时候,有同学就会提出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4+4+4=12(本);还有的同学用画图的办法来解决这道题.面对这些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首先要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几种解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在这道题中哪一种解法最方便?教师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压力得到有效舒缓,并且能够充分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进行问题解析的同时,对于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一次整理和复习,锻炼了学生对问题分析和筛选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讲究“一刀切”,而新常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讲究针对性,针对的既是教材的整体,又是学生的个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及时”和“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浅至深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并能从多个角度掌握问题的梳理和解析,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让班级里不同侧重点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进行友好的交流. 举个例子,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遇到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一箱橘子共重45.5千克,倒出一半之后,剩下的橘子和箱子加起来重23.4千克,那么,去掉箱子后,所有橘子一共有多重?空箱子有多重? 对于这道题,我们先说一下它的两种常规解法: 第一种,我们可以先求出半箱橘子的重量:45.5-23.4=22.1(千克),那么箱子的重量為:23.4-22.1=1.3(千克),橘子的重量为:45.5-1.3=44.2(千克). 第二种,先求出半箱橘子的重量:45.5-23.4=22.1(千克),再求出橘子的总重量:22.1+22.1=44.2(千克),则箱子的重量为:45.5-44.2=1.3(千克). 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是比较常规的,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抛弃固定的思想,进行大胆的尝试,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得出另外两种解法: 第一种,一个箱子+橘子=45.5(千克),则一半橘子+一半箱子=45.5÷2=22.75(千克),那么半个箱子的重量就是:23.4-22.75=0.65(千克),一个箱子的重量:0.65×2=1.3(千克),一箱橘子的重量:45.5-1.3=44.2(千克). 第二种,一个箱子+一半橘子=23.4(千克),则一箱橘子+两个箱子=23.4×2=46.8(千克),一个箱子的重量:46.8-45.5=1.3(千克),一箱橘子的重量:45.5-1.3=44.2(千克).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相对薄弱,但是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是非常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能够开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和怀疑,主动对做出的设想进行探究和证实.同时,要引导他们养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在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它们的新思维、新办法、新观念以及新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发挥,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长存.学教并重构建课堂教学新常态: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18, 433(19):7-9. [2]刘英秋, 高福顺.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2):85-85. [3]杨豫晖.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专题教学实践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14, 13(3):58-59. [4]谢胜微.积累解题策略经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6(33):38. [5]宋玉龙, 王丙香.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点心得[J].中华少年, 2018(8):267. [6]李吉.从“解决问题”转向“问题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学与教的实践研究[J].教育, 2018(4):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