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探索性建议
范文

    【摘要】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农业技术的推广,仍因推广成本过高而面临着难以推进的问题。从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组织制度的创新,以及信息化等方面提出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 “最后一公里”;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中国的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伴随着劳动价格供给的不断攀升,农业生产的成本也不断提高,所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新型农业技术的广泛使用。

    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诸如投资成本高,推广进度难,收效不显著等问题。如何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成本,使农民在生产中能够自愿广泛使用农业技术,成为目前中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的重要课题。

    1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难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因素来看,由于历史性原因,中国农户耕地具有小,散,碎的结构特征,这大大降低了农户对大型农业生产机器的使用意愿,而农业技术设备成本高,进一步降低了农户对大型农业生产机器的使用意愿。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部分偏远地区农户交通不便,导致技术推广员不能够有规模的进行培训指导,从而增加了推广成本。除此之外,农户普遍拥有受教育水平不高,科学技术知识基础差等特征,使得培训周期较长。同时,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生产主力大部分为妇女儿童老人,这些人群对农业技术接受能力不强,加大了推广的难度。

    从主观因素来看,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工作待遇较低导致对口大学生不愿就职,管理组织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推广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差等问题,也限制了技术的推广。

    2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建议

    2.1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中国应加快推进土地流传,加快土地的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放开土地抵押、转租等政策,使零散的土地集中化,实现规模经营。加大农业生产领域的市场化,让想种地的人种地,想转业的转业,促进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出现。由于职业化农民,经营组织追求规模化经营,这使得他们对农业科技需求更强烈,更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去购买农机设备,学习新型农业技术。同时,这类农民和组织还具有文化程较高、易联系、易沟通、示范带动效果好等特点,是理想的农业技术推广终端和节点。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培训人员的基数,另一当面也加快了农业技术培训的效率。

    2.2 推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减少政府对农业贷款利率的干预,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可以使农民生产资料的购买门槛降低,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农业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而农户本身由于贷款额度小、产业风险高、缺乏合格抵押品等难以融资的问题,因此,加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十分必要。通过完善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抵押品的确认和流转等措施,开放投、融资渠道,从而降低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门槛,促进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的运用。

    2.3 加大農业生产领域的市场化

    同时加大农业生产领域的市场化,让市场去提供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如供应商为了更好销售农机设备,在提供设备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培训;由于农业技术信息的不对称,一些职业性的培训机构也会应运而生。这些社会化组织可以在降低政府的投入成本的同时,更好的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2.4 加大科技示范户引领,形成科技入户的新机制

    对于尚未达到规模经营的散户,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方式,逐步形成科技入户的新机制。可以通过农户自愿报名的方式,每村先集中培训几户基础好,接受意愿强的农户,让一部分人先学习到农业技术,提高收益,再通过农户间的相互影响,大力发展其他农户的学习意愿。同时也可以实现农户间的互相帮扶,从而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在这种模式下,要落实农户技术工具配备问题。可以适当补贴价格,以合作村,互助组为单位为农户提供技术工具,从而解决农户有技术买不起工具等问题。

    2.5 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有效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中国由于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运行机制等原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而充分发挥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应将推广人员的推广成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建立农户分配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依据农户团体的农业技术运用程度,对推广人员进行奖励。在人员的选择上,除了积极招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做推广员外,还可以选用当地已经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土专家”,这些农户有着丰富经验,同时还熟悉当地情况,对当地农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带动效应,实现专业人员与“土专家”结合的推广方式,从而解决推广问题中的技术水平不高,推广困难等问题。

    2.6 加大信息化渗透,降低推广成本

    推广农业技术还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以电视广播、网络、通讯、手机应用等媒介作为宣传渠道,为农户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获取知识,到疑问反馈,再到提供建议等环节的通畅。如微信公众号,助农app农技宝、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渗透,都进一步解决了农户在农业技术运用上的疑虑。同时,这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有助于农户进一步获取销售渠道和方式,从而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利润的增长。这些利润的反馈则进一步激励农户采用新型农业技术,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3 结语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业技术的推广,在于打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就是降低推广成本。实现政治制度,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的创新,正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原动力。中国应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结构上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难的问题。同时,创新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调整推广模式和推广人员的结构,使农业技术能够真正的走入农户,走进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宣传,完善农户的知识获取渠道。在多领域多管齐下,彻底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吴传云,浅析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J]农机科技推广,2013( 11):15-17.

    [2]倪锦丽,打通“最后—公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必然选择[J],农村经济,2013( 05):89-91.

    [作者简介]刘逸(1998-),女,河北涞水人,在读本科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