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资助育人研究现状 |
范文 | 薛俊珍 杨建宝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中国科技振兴的主体力量,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与稳定。但是大学生里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在脱贫攻坚的收关之年,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如何解决好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育人工作。从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路径的探索、目前存在的问题方面進行了分析总结,以求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完善立德树人的具体育人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育人;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资助育人指对贫困学生资助,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达到德智体美劳整体发展的效能和作用。国家从宏观角度采取了各种补贴教育措施,如“奖、勤、助、贷、补、减”等多元化帮扶方式体系,大部分困难学生也进入了大学,辅助了家庭困苦的高校大学生顺利地毕业。中国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的资助体系中设置了多项助学方式,其中包括:国家奖、助学金,激励奖学金,学生助学贷款,免收学费师范类学生、全科医学类学生和一些慈善类奖学金。为加强助学力度,学校还设置了校内勤工助学,帮助同学们在不影响学习的状况下进行回馈国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高等学校大学生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资助育人工程不应仅表现在对大学生的经济方面的资助,应该更好地发挥帮扶工作的育人职能。 1 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1.1 在国家层面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下要重点强化教育脱贫,推进教育扶贫项目加快实施,让困难家庭学生受到平等及优良的教育,防止贫困的传承。在当今时代,党和国家非常看重资助和教育贫困学生的工作,采取政策和经济帮扶措施,保障学生不因各种困难辍学。 1.2 在高校层面 高校全面开展资助工作,而且持续地在实践中开创新理念,摸索新思路。现在的资助育人工作,重在解决大学生温饱后给学生提供各种发展支持,长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就职能力,辅助有家庭困难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使困难的学生有同样的机会获得成功。 1.3 在思想层面 作为伟大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与国家科教兴国策略的实施密切相连,关乎着中华的蓬勃发展。因此,在资助育人工作当中,育人应摆在突出位置,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给贫困学生以帮助,更要让其通晓感恩,明白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期望。经过对“三观”的教导、爱国教育和职业规划,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构建宏大的志向和理想,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使他们自觉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德行,真正地实现立德树人。 2 大学生资助育人现存问题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资助政策,资助体系,贫困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贫困生资助中标准判定的困难等方面,关于育人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施灵芳提出了“三位一体的高校生辅助工作方式”,在财经支持的基础上,在精神激励和强化能力的支持下,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实行立体化帮助,将扶贫、励志、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实际的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里还存在着注重资助工具的理性,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了高校在此工作上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在资助过程中受到约束和被动,高等学校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从而减弱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独自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滋长了部分学生的不良心态,导致他们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资助,不愿意去了解政策,更无法领会资助精神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乃至学校对他们的关怀,更不会有感恩之心,甚至会认为资助贫困生是“上面”的义务。因此他们就养成了“等、靠、要”,不主动去解决自己的困难的习惯,这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实中的资助工作实效性差的问题。边高峰认为,许多贫困学生不仅经济来源贫困,而且心理贫困,这种心理贫困对身心的影响远大于经济贫困带来的危害。高等学校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度过经济困难,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保证家庭困苦学生的心理健康。徐俊丽也指出,目前的大学教育工作仍存在以下瓶颈:诸如困难人群辨别不够精确,困难帮扶措施不够精确,精神心理贫困亟待解决等。对困难大学生现状的研究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存在不知感恩、不思进取、缺乏奋斗目标、梦想缺失、考试做弊、借贷不还等问题。关于补贴功能的研究,胡元林提出,国家助学金等不仅具有补贴功能,而且具有教育人的功能,它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品行教育的作用,感恩教育的作用,示范教育的作用和情感刺激的作用上。张霞认为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名字、班级、困难信息等隐私在学校给予公示,这种做法似乎公正公道,事实上会给名单上的困难女大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高校为贫困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必须在人文关怀方面更加突出。综上所述,目前资助育人体系尚不够完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金钱或其他物质的资助得到了体现,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但育人却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程度被弱化了,未能很好的发挥资助育人的整体功能,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同程度的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还存在不懂感恩,不思进取,没有奋斗目标、思想缺钙等问题。 3 大学生资助育人路径探究 3.1 资源引进 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国家最新的帮扶政策,与企业事业单位、当地政府建立友好互助关系,一方面可以设立多种企业奖学金、助学金来帮助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遵循补贴公司的原则来优先考虑择优选人,使大学、企业和学生互相受益。 3.2 能力培养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关心、服务学生,把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扶应“以资代助”,资要为助人打下底子。资金不能只停留在为贫困学生提供“以劳动为导向”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勤奋工作中,或给予一些生活的补助,而是要以开阔学子视野为目标,健全“远程无忧”规划,通过一些财经上帮扶使学生实现自我的追求。 3.3 精准帮扶 帮扶工作中我们发觉一些困难学生大都有着财经、学业、心理和就职就业等双重甚至多重问题。故而,帮扶人员应将经济问题的解决与其他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以达到精准帮扶。 3.3.1 在学习帮扶上。高等学校首先可以依托“两学一做”活动,发挥院校共产党员和老师的作用,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提升学业水平。其次,可以创新学生导师制度,为每一个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指引。第三,可以通过组建团队学习小组、学生结队帮扶等方式创立学业相助机制。 3.3.2 在心理帮扶上。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大都有精神上的负担,资助者在帮扶过程中要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家庭生活有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一学生报道时,统一给新生安排心理测验,建立专门的心理资料库,根据他们的心理调查报告给予针对性地沟通交流与疏导。对于共性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助,对个性心理问题给予一对一的专属心理疏导。学校定期地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展览,积极主动地给大学生传播有普适性的心理知识,形成康健协调的校园气氛。成立学生心理委员会,联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指导教师创立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系统,使困难大学生既有宣泄情感的渠道又有专业的心理咨询。 3.3.3 在就职帮扶上。资助人员应积极摸索精细化的就职指引服务方式,从指引过程、指引方式、教育内容方面给予精确引导。首先,应主动追踪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掌握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其次,应做好大学生就职就业规划工作,协助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筹划。可以聘請专业老师和早已工作的学生以讲座或者网上答疑的方式为在读大学生传授个人经历经验,辅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和现实社会需求,树立精准的就职就业观。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引,为每一位大学生量体裁衣定制就业指导方案。就职就业是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社会生存的根本,就业成功是他们快速彻底摆脱贫苦的唯一方式。例如北京大学建立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一学生服务团队,学生资助中心依托学生服务团队,鼓励学生设计、规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公共服务,能力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 3.3.4 根据不同年级,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引导计划,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分阶段资助计划,见表1。 4 小结 总之,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资助工作概念的扩展,人文关怀资助教育计划的发展将逐渐成为关注和探索的领域。重新审视高等学校学生筹资工作,开展适合当今高校学生特点的资助教育工作,更新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摸索创建一个以树德育人为主线,联合财政帮扶、心理资助、能力强化的新型三位一体树人工作思路,提高资助的效益,是我们今后探索的主要方向。高等学校学生的资助工作离不开培育人,如何深入挖掘资助工作教育的内涵,将人文关怀融人资金工作的全过程,将是我们深层思考的问题。相信我们的大学资助体系会日益得到完善,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任情.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路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8( 17):138-139. [2]段玉青.全员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机制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7( 05):164-168. [3]陈征微,纪小慧。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资助育人工作——以北京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 04):84-87. [4]吉慧兰,舒坤.新疆高校孤残学生“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路径探析——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 15):165-166. [5]史凌芳,“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04):29-31. [6]边高峰,普通高校资助体系下的困难生感恩教育探索[J],高教学刊,2017( 06):34-35. [7]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 lO):67-70. [8]李增友,胡珊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路径探析[J],知识文库,2017( 04):65-66. [9]胡元林,郑大俊.论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J]江苏高教,2015( 03):146-148. [10]张霞,女大学生资助育人方式的改进和创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 03):28-34. [作者简介]薛俊珍(1986-),女,湖北襄阳人,主管护师,助教。 [通讯作者]杨建宝(1987-),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