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冀南地区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 |
范文 | 黄立石 孙晗冰 【摘要】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是指乡村集市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主体本身产生一定的现实影响,从而体现自身在社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简而言之,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就是在生活实践中乡村集市对农民、乡村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文化作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发展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集市作为促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对于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这一古老文化形式,挖掘和发挥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民;文化功能;文化资源;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1.1 时代背景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其中第五条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旨在通过国家层面引导乡村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将乡村振兴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城镇是由乡村发展而来,城市化是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中国也不可能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之间城市化速度骤然加快,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而到了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毫无置疑的是,未来二十年的中国也必将是城市化继续推进的重要时期。顾名思义,高速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甚至可能出现空心化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因此不重要,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事实上,即便在中国实现了75%的城市化,中国依旧有4亿多的农民群体存在。并且这4亿多人口的农村,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农村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2历史脉络 世界历史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这其中既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也包括文化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起初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后来是亲自生产消费其需要的产品,在第二个过程中人类的文化活动也就开始了,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本身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传统社会时期,大部分人们房屋依村而建、聚村而居,村庄呈现出广泛分布、规模不大的特点;相应地,村民们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乡村集市的空间格局虽未遍布每个村庄,但是其延伸面已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乡村社会。由于农村经济、交通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乡村集市不仅是村民们的重要经济活动场所,也是村民们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重要依托。它让农民在辛苦农田劳作之外交换调剂余缺,也让流动商贩得以谋生。同时,它还是充分展演民间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活动以及进行娱乐休闲的重要场域。由于小农经济文化活动相对稳定,乡村集市从形式到内容都保持了其一贯性的特点。由此,乡村文化得以绵延和传承。乡村集市构成了村民的生活圈、交际圈以及文化娱乐圈。可见,乡村集市是村民们除了家庭、村庄之外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在集市,村民们的社会接触面得以拓展,见识得以扩大,生存空间得以拓展,生活状态更加饱满惬意,这也成为了村民们得以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的传承和创造的过程。一方面,村民们通过参与集市活动,成为集市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另一方面,村民们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也通过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本能的行为方式向他人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特色。村民们对于集市的依赖源于其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满足其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但又不限于此,因为为了满足其生活需要,乡村这一主体必然要致力于形成一套规范,建立一套秩序,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维系社会组织和活动正常进行。乡村集市文化就是由秩序和规范所构成的。也就是村民们的乡规民约嵌入到乡村集市的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参加集市的村民们必须按照规范和秩序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便融入其中。由此可见,乡村集市不仅仅存在着村民们经济活动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传统活动和文化习俗的社会结构,村民们在乡村集市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方式,都以文化的形式得以满足。 1.3 现实需要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的活动就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我们也应该看到物质生产生活和文化创造是一个同一的过程,物质生产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乡村集市贸易是人类重要的生产交往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过程。乡村集市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对农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乡村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集市文化功能的研究对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集市是村民们经济往来、休闲娱乐和交际往来的主要场所,也是广大村民实现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重要场域。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乡村集市还拥有一种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功能,即传播思想文化。乡村集市是各种思想的集聚地,利用乡村集市,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强调意识形态的建设,这一载体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都有值得深思的一面。 总而言之,集市作为农民活动的主要载体,利用好这一载体的文化功能对于我们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乡村集市文化功能发挥的困境 2.1 乡村集市整体发展衰落 通过了解,我们看到衡水地区乡村集市发展相对稳定,但也呈现出没落的趋势,邢台和邯郸地区的乡村集市,个别地方已经取消或者改为每年一次或者每月固定时间一次。从目前的现状分析,乡村集市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乡村集市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乡村集市文化功能的發挥,以前有名的扭秧歌、架鼓等形式的民俗活动个别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传统的百姓大舞台有些地方已经销声匿迹,乡村集市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亟需加强。可喜的是邢台和邯郸地区,每年或者每个月的固定时间有庙会,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在庙会这一场域中可以充分发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方面需要我们用心观察。 2.2 传统项目的传承亟需重视 衡水地区仍在集市存在的艺术表演、传统手工工艺有24项,特色传统小吃有13项;邢台地区乡村集市存在的传统手工工艺16项,艺术表演项目10项;邯郸地区乡村集市的传统手工工艺7项,艺术表演项目13项。影响传统手工工艺和艺术表演项目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是规模较小的乡村集市的功能越来越单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规模较大的乡村集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他们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其二,国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战略,各地方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落实相关工作,加大了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客观上为传统手工工艺和艺术表演项目等文化载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3 乡村集市文化功能的弱化 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乡村集市是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场域。我们了解到目前在乡村集市上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衡水拥有24个,包括剪纸、疯秧歌、打花膀、舞龙舞狮等等;邢台拥有26个,包括管子会、架鼓乐、清河道腔等等邯郸拥有20个,包括磁县坠子、大名调、跑竹马等等。但是这些文化项目也在逐渐消失于乡村集市,因为集市管理不规范、传承者很难薪火相传、村民们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项目也在逐渐减少。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乡村集市也是传播不良文化的场地。类似算命、抽签看相的封建行为在乡村集市仍然存在,这说明乡村集市还是算命、抽签、看相的温床,当村民们遇到不顺心之事,就会认为是时运不济,将目光投向封建迷信。这严重侵蚀着村民们的精神健康,不利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乡村集市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乡村集市本身而言,商品质量不好、小吃食品不卫生、无法退换货、时常会遇到假货等因素,是集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乡村集市场地管理不规范、管理者缺乏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致使乡村集市功能单一化,结构扁平化,不利于乡村集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除此之外,就是传统文化资源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在后续发展中缺乏内生动力。这些都不利于乡村集市文化功能的发挥。 3 乡村集市存在合理性及其意义 3.1 存在合理性 乡村集市包含的商品主要有:日用品、衣帽鞋服、各色小吃、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等。村民们参加集市大部分原因是购买生活所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对集市文化、经济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渴望。 乡村集市具有主体功能。乡村集市为村民们提供各种生活所需,它是村民们日用需求的主要交易场所。乡村集市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及发展提供场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冀南地区村民们所需商品都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其传统习俗和日常习惯有关。乡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它通常滞后于生产、生活的改变。冀南地区乡村集市的生活所需和生产需求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村民们对生活所需和生产需求的重要性体现了乡村集市主体功能的必要性。 乡村集市具有文化功能。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主要是指乡村集市文化对乡村个人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对有限,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较闭塞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也比较贫乏.虽然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农村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水平、接受速度还是比较薄弱。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从总体而言更是一个信息社会,没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和准确、及时的信息是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前乡村集市不仅仅是商品贸易場所,它还是一个传播知识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域。在集市上,各种身份的人汇聚于此,买者、卖者、城里人、村民等等,他们在集市上相互交流,传递情感、传递知识和信息,这在无形中开拓了村民们的眼界,增长了见识。 3.2 乡村集市存在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集市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集市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易场所,而且也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能够有力地推进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实现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集市能满足农民情感交流的精神需求。人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农民的精神需求可通过乡村集市这一载体实现。在乡村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本身就很狭小,活动空间更多地被限制在田间劳作和村庄内,但集市的存在可以突破这一界限,使人们实现情感的互动,从而使人们心情舒畅和情感和谐。 集市有利于乡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乡村社会是一个具有同质认同感的共同体。集市千百年形成的规范和习俗有利于集体认同感的形成,乡村共同体中人们的同质性较强,“有认同感的集体,人们的同质性较强,疏远概念较弱,所以乡村社会会比较稳定。”所以乡村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也有利于实现乡村社会稳定和团结。 集市是传承传统习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对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首先,集市对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集市中有许多民间的传统交易习俗,比如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的技巧以及代表不同商品叫卖的敲打声等等,在集市这一载体中,这些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其次,集市也是一所社会学校,农村青少年社会化教育在这里得以实现。在集市上,善恶观念、是非观念等等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促使其社会化。同时集市中的民间戏剧、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把乡村的规范准则、办事原则等等传播给青少年,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集市可以为农民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也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首先,在农村社会中,集市作为一个集散地,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海量信息的集散地,村民们在此“众说纷纭”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流动,拓展了农民的视野和认知水平。其次,在集市上,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以传播,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乡村集市具有娱乐休闲的文化功能。集市的文化娱乐功能体现在乡村的民间文化活动上。一般集市都会有乡间杂耍、庙会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民间民俗文化使农民的单调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使其感官愉悦和心理、生理的放松,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娱乐休闲的基本精神需要。 4 乡村集市文化功能发挥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集市秩序 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加强对集市贸易市场的管理,规范集市的整体秩序。通过对乡村集市进行法治建设,为乡村集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法律形式明确集市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权责明确,有法可依。对商贩进行登记,保证商贩信息准确;对商品进行溯源管理,保证能从源头进行管理,保证老百姓遇到质量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政府协调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等部门对乡村集市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乡村集市规范运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同时综合运用大喇叭、宣传册等方式对商贩和村民们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商贩和村民们的法律意识。政府应疏通申诉渠道,设立乡村集市综合管理部门,让商贩和老百姓的訴求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4.2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实施文化产业化战略 冀南地区乡村集市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运营。不同地方的乡村集市有不同的文化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形成良性发展模式。这需要当地政府进行科学规划,有意识地开发培育。首先对冀南地区乡村集市的传统手工工艺和艺术表演项目进行整理归类,对优秀传统手工工艺应建立保护机制,比如设立乡村集市博物馆。这样既保证传统手工工艺得以传承,也方便对村民们进行普及。对于乡村艺术表演项目,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设立乡村集市大舞台,整合后的艺术表演项目进行巡演,丰富老百姓的休闲生活,让乡村集市不仅是购物的地方,更应该是休闲娱乐的地方。对于一些优秀传统手工艺品和艺术表演项目整体整合,打造旅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化运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扩大知名度,实现文化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4.3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乡村集市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的主阵地。它不仅仅具有商品贸易的功能,还具有休闲娱乐、促进情感交流和丰富村民们精神生活的文化功能。村民们除了在集市上购买生活所需,更多的是相互沟通,享受乡村集市带来的文化资源。所以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和整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村民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及农业生产、健康生活等相关知识,让村民们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村民们的整体素质,懂得科学管理农作物。 4.4 加强思想引导,促使乡村集市文化资源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主旋律相结合 乡村集市的文化资源是农耕文明留下的传统文化,它是村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但是它们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旋律就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乡村集市的文化引导作用,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峰.大国之基一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火明.传统与变革:乡村集市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和谐整合[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作者简介]黄立石(1991-),男,河北衡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孙晗冰(1994-),女,内蒙古赤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