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省兴义市农区鼠类种群生态特征研究 |
范文 | 杨国良 姜学阳 徐元柳
摘 要:為摸清农区鼠类优势种群生态特征,对贵州省兴义市2013—2019年7年系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兴义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种群占比分别为54.33%、35.67%、10.00%。共解剖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标本300只,总体种群性比为1.31,平均怀孕率为21.7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4.62%,不同鼠种、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见,黄胸鼠、褐家鼠为兴义地区害鼠优势种,是农区鼠情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关键词:优势种群;种群数量;繁殖参数;兴义市 中图分类号 S4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040-02 兴义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舒适气候,适合鼠类的生长繁殖,但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贵州省有鼠类39种[2],农区鼠类混合鼠种每年均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3],褐家鼠、黄胸鼠是贵州省家栖鼠优势种[3],全年可繁殖[4-6],小家鼠为常见鼠种[3],在黔中地区息烽县为优势鼠种[7]。兴义市是贵州省农区鼠情监测季节监测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优势种种群生态特征,笔者对贵州省兴义市2013—2019年住宅、旱地和稻田3种生境3、6、9月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农区鼠类种群生态特征,旨为兴义市农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材料来源于兴义市2013—2019年鼠情的监测数据资料,每年3、6、9月中旬在住宅、稻田、旱地区各监测1次,共7年累计监测数据月份63次。 1.2 鼠情监测地点 鼠情监测点选择在兴义市西部具有代表性的乌沙镇抹角村,海拔高度1250m,农户住宅区集中,房屋结构为有砖混平房、毛坯平房,周围生境有稻田、旱地、山林地。 1.3 鼠笼安装方法 鼠笼长28cm、宽14cm、高14cm。每年3、6、9月中旬分别在旱地区、稻田区生境放鼠笼30个/hm2,各放置200个,住宅区农户每户放鼠笼2个,共安放鼠笼600个,鼠笼安放于鼠路上、鼠洞口或老鼠经常活动的场所,用腊肉、花生、水果等为诱饵,晚上放,早上收鼠笼,并登记捕获的鼠数量。 1.4 鼠种类鉴定 捕获的鼠类通过查阅资料进行种类鉴定,并对鼠类进行解剖测量,记录鼠种、体重、胴体重、尾长、体长、后足长、耳高、雌雄数、雌鼠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状况、、鼠年龄结构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境种群数量及组成比例 兴义市2013—2019年共安放鼠笼12658个,捕获鼠类300只,平均捕获率为2.37%,其中,捕获黄胸鼠(Rattus taneumi)163只,占捕获比为54.33%,捕获褐家鼠(Rattus noruegicus)107只,占捕获比为35.67%,捕获小家鼠(Mus musulus)30只,占捕鼠数的10.00%,褐家鼠、黄胸鼠为当地优势鼠种。住宅区平均捕获率为3.89%,黄胸鼠占捕获比为56.36%,褐家鼠占捕获比为27.27%,小家鼠占捕获比为16.36%;稻田区平均捕获率为1.45%,黄胸鼠占捕获比为47.54%,褐家鼠占捕获比为50.82%,小家鼠占捕获比为1.64%;旱地区平均捕获率为1.76%,黄胸鼠占捕获比为55.41%,褐家鼠占捕获比为41.89%,小家鼠占捕获比为2.70%(表1)。 2.2 不同鼠种种群繁殖参数变化 兴义市2013—2019年捕获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300只,总体种群性比为1.31,平均怀孕率为21.76%,平均睾丸下降为74.62%,6月、9月怀孕率(27.45%、29.03%)明显高于3月怀孕率(8.77%),3月、6月、9月睾丸下降率在71.11%~78.18%之间,差异不显著(表2)。其中,褐家鼠种群性比为1.23,怀孕率为28.81%,睾丸下降率为77.08%;黄胸鼠种群性比为1.26,怀孕率为20.88%,睾丸下降率为75.00%;小家鼠种群性比为2.00,怀孕率为5.00%,睾丸下降率为60.00%,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兴义市农区害鼠种类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种群占比分别为54.33%、36.67%、10.00%,褐家鼠、黄胸鼠为当地优势鼠种。住宅区平均捕获率为3.89%,明显高于稻田区平均捕获率1.45%和旱地区平均捕获率1.76%。这主在是由于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影响了鼠类在旱地和稻田区的食物来源,旱地和稻田区鼠种种群数量明显低于住宅区,住宅区的鼠类食物充足,而且小家鼠只在住宅区。因此,兴义市鼠类防控主要在住宅区,大范围农区统一灭鼠的最佳时间应在5至10月。 兴义市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总体种群性比为1.31,平均怀孕率为21.76%,平均睾丸下降为74.6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种群性比分别为1.23、1.26、2.00,怀孕率分别为28.81%、20.88%、5.00%,睾丸下降率分别为77.08%、75.00%、60.00%。由此可见,不同鼠种、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 参考文献 [1]杨国良,姜学阳,黄德刚,等.2013—2018年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1-102. [2]杨再学,松会武,周绍南,等.贵州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分布调查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1994,7(2):95-100. [3]杨再学,金星,刘晋,等.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J].农学学报,2011,1(7):11-17. [4]郑元利,杨再学,胡支先.余庆县1986-2008年褐家鼠种群动态及繁殖特征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4):294-297. [5]周朝霞,艾祯仙,陆小欢,等.三都县褐家鼠种群数量动态与繁殖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83-85. [6]潘世昌,李梅,杨再学.息烽县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动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86-88. [7]杨再学,潘世昌,金星.黔中地区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4):428-432. (责编:王慧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