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OBE教学模式下园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
范文

    刘芳 靳亚忠 景艳莉 廉华 张帆 王茹华 盛云燕 范博文 张君鸣

    摘 要:按照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该校园艺专业“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分析该校园艺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培养园艺行业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OBE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57-02

    OBE教育理念及模式关注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终效果,符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普通农业本科院校,其园艺专业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根据OBE教育模式,培养能在相关岗位从事栽培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创业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随着科技带动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强化本科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应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持续性课题。

    1 园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概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专业始建于2000年,多年来积极开展多项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黑龙江区域经济对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2013年园艺专业实施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率先在该校开展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尝试。园艺专业应用广泛,地域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园艺学基本知识和基础原理,了解国内外园艺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前沿动态。园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大学一、二年级设置基础科学课程,如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生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对植物的分类、生理等形成基本认知;大学三年级以后开设园艺专业课程,同步设置专业课程实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将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4门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验课整合后,独立开设的一门系统性实验课程。

    2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场地及教学资源匮乏 近年来园艺专业招生数量明显增多,但教学基地和实践场地并没有增加,现有实践资源无法满足高质量教学要求。园艺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滞后,实验设备陈旧落后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降低了全员参与整个实验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缺少开展先进实验技术的仪器,实验项目基本是按照实验条件开设实验,而不能按照课程需求及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目标开设。同时,各门课程独立设置实验,实验项目类似甚至重复,教学内容整体缺乏系统性。

    2.2 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 园艺专业的多数课程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分别由各门课程任课教师指导,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另外,实验课时有限,课下又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对实验、实习内容理解不充分。目前的教学大纲对园艺专业学生要求学习的专业课程相对集中,科目偏多,学生对每门课程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呈现章节化、阶段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构建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在调研同类农业院校、了解国内外园艺专业实验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际情况,系统改革了实验内容及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本科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打破实验课传统设置模式,在综合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和实验技能基础上,将实验课程有机整合成为综合性“大实验”。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结合多门课程知识及实验方法设定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模块化、系统化,包含基础性实验和专业技术实验,各自难易程度不同。综合实验整合课程项目设置分为3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应用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性、设计性选修实验比例增加,必做实验训练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选做实验补充扩展专业知识和技能[1]。

    3.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成立实验教学课程组,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计划、实验操作过程等进行科学论证。对实验各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加强各实验间的内在联系,规范实验讲义、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确保实验课程体系完整。通过“项目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2]。常规性实验相对枯燥,往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将教师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等项目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提出问题,依靠任务驱动,启发学生思维,验证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实验项目“果蔬根际微生物数量测定”为例,该项目涉及培养基的制作、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微生物的接种、不同种微生物菌落形态识别等,涉及仪器操作包括高压灭菌锅、恒温振荡器、培养箱等设备的使用。在大量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锻炼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创新潜力,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发挥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实验操作时间宽裕,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和督导,力争“教—学—做”有效融合[3],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及写作等环节。以实验项目“鲜切花的贮藏与保鲜液的配制”为例,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结合花卉栽培学专业知识,制定好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研究协作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上各实验小组自行配制保鲜液,进行切花保鲜实验操作;课后观察、记录,通过实验项目以及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3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分项进行考核记分,如仪器使用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实验环境保护意识等。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汇报,或引导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撰写学术论文,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总结、归档等作为课程考核材料[4]。

    参考文献

    [1]吕国胜,高轩.园艺专业课程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134-135.

    [2]徐传保,戴庆敏,朱宏彪.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11-13.

    [3]黄桂香.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园艺专业人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5-56.

    [4]劉金仙.转型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武夷学院学报,2019,38(12):85-87.

    (责编:徐世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