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马鞍山市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
范文

    方菲

    摘 要:针对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现状,马鞍山市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6项技术,积极探索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肥减量增效;举措;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S1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104-02

    化肥是重要的農业基本投入品之一,是农作物的重要“口粮”[1]。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方式粗放、施肥量不合理、施肥没有针对性等,导致产生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十三五”以来,马鞍山市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应用6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全市化肥使用显著减少,地力等级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增加,促进了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2]。

    1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基本思路

    围绕“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农业产业化”这根主线,实施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绿色管理模式,研究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肥规律,在农作物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各阶段,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实现肥料减量、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标。

    1.1 精准施肥,减少肥料使用量 在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对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和栽培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种植地块的基础地力和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状况,测算出肥料利用率,然后制定出目标地块所种植的农作物施肥次数、施肥适期、各次配方肥料用量,确保营养元素搭配合理、数量精准。

    1.2 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量 改进粗放的施肥方式,应用侧深施肥、水肥一体、种肥同播等先进的施肥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以达到逐步降低肥料使用量的目的。

    1.3 推进种植业绿色、有机原料(产品)基地建设,减少化肥使用量 以县域为单位,统一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申报,整体提升全市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绿色生产基地要求少施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有机生产基地只能施用有机肥、不可施用化学肥料。另外,积极引导种植户推广水稻等农作物与绿肥连作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

    1.4 发展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减少单位面积肥料使用量 利用马鞍山市地处沿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地域特色,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减少传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连作模式面积,减少复种指数,降低化肥使用量。积极发展稻渔种养模式,由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机营养 ,从而减少了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2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6项技术应用

    2.1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在县域范围内,统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蔬菜、水稻、油菜、小麦等肥效试验,有针对性地为作物生长补充营养,基本达到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的应用水平;同时在全市建立县(区)、乡、村级精准施肥示范片,建设“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万亩示范片”,科学精准施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2.2 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的重要途径。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标[3]。秸秆还田后,其中含有的有机质和磷、钾等元素都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为作物提供营养的同时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是纯天然的有机肥料[4]。

    2.3 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马鞍山市各县区对项目区内的沟、涵、渠、闸、路桥进行综合配套,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控污修复等工程,极大改变了区域内的生产环境,基本能够实现旱涝保收,提高了耕地质量和耕作质量。

    2.4 开展水肥一体化建设 水肥一体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大肥大水的施肥习惯,水肥同步管理,高效利用[5],再辅以微喷、微滴灌技术,提高了肥料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5 发展生态型种养殖模式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效益下滑及水产养殖效益上升,马鞍山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迅速扩大。由于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该市对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实施禁止围网养殖后,渔民上岸转向内圩,推广应用稻虾连作、稻鳖共作、稻虾鱼连作、水稻+龙虾+青虾连作共生等模式,减少了种植业的复种指数及肥料使用量,同时利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既减少了肥料使用量,又提高了稻米品质。

    2.6 大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针对马鞍山市规模种植户多、流转土地比例高于60%的特点,大力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以提高主体化肥减量使用技术水平,增强有机肥使用意愿[6],再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普通农户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现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全面推广。

    3 应用成效

    3.1 化肥减量成效明显 全市自开展测土配方项目以来,一直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制作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等一系列举措基本达到精准施肥、减量增效的目的。2019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9%,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9%。通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示范引导带动全市3.73万hm2农作物实施化肥减量增效,2019年实现减少肥料用量72.75kg/hm2,共减少化肥施用总量2717t。

    3.2 秸秆还田成效显著 秸秆还田面积、还田总量、还田利用率逐年增加。2019年全市秸秆还田面积13.5万hm2次,秸秆还田总量达到84.5万t,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率74.8%,较2018年大幅增加。

    3.3 耕地质量平稳上升 2017年耕地平均质量等级2.795等,2018年耕地平均质量等级2.771等,2019年耕地平均质量等级2.57等,耕地质量逐年平稳上升。

    3.4 水肥一体化推广效益显著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逐渐扩大。2019年全市微滴灌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41万hm2次,年节肥实物量约1500t,总节本增效约2.1亿元。

    3.5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减肥增效”效果显著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马鞍山市日益发展壮大,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已达1.34万hm2。基于对“稻田+”种养模式中虾鱼安全生长和经济效益的考虑,种植户普遍采取化肥减量20%~30%甚至50%的方式来种植水稻,大大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3.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马鞍山市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支持,定期对主体开展培训。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越来越多,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以及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语

    马鞍山市通过实施6项化肥减量增效举措,大大减少了全市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长期存在施肥多样化的问题,如有的农户把基肥一次性施用,有的不施基肥,有的从苗期开始施用等。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的意义和方法,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点,提高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整体水平。二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还有很多方式和内容,需要不断进行研究探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需肥规律探索出不同地区的不同施肥模式。三是对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农户给予补贴,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农户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的面积,减少化肥施用,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王立华,王春红,吴东柏.关于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几点思考[J].土壤肥料,2019(21):68.

    [2]刘书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迁安绿色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42.

    [3]夏同勇.化肥減量增效科学技术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8):132-133.

    [4]汤向红,王江侠,聂国芳,等.探析科学施肥新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146-147.

    [5]王爱梅,叶陈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19(8):174-175.

    [6]沈兴兴.普通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3):1-3.

    (责编:徐世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