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95后”藏、汉族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范文

    罗素琼

    

    

    

    [摘 要]目的:了解“95后”藏、汉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95后”藏、汉族农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省某高校的248名“95后”藏、汉族农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95后”藏、汉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水平。结论:“95后”藏、汉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心理健康;95后;藏、汉族农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一方面,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逐年提升;另一方面,有研究則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逐年下降,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当前,“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然而,针对“95后”大学生,尤其是“95后”藏、汉族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以湖南省某高校的248名“95后”藏、汉族农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对“95后”藏、汉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促进“95后”藏、汉族农学生的健康成长。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湖南省某高校“95后”藏、汉族农学生为被试,在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驯导、园林技术和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农学生中取样248名,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藏族学生2名,汉族学生114名;男生132名,女生94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问卷是常用的身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由Derogatis,L.R.编制于1975年,王征宇修订了问卷的中文版,包含90个评定项目,项目采用五级评分。

    1.3 施测与统计分析

    1.3.1 施测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开展集体测试,发放《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248份,回收248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有效率为91.1%。

    1.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95后”藏、汉族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注: t1为“95后”藏族农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t2为“95后”汉族农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p<0.05,**p<0.01。

    由表1结果可知,“95后”藏、汉族农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95后”藏、汉族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水平,该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相似。

    2.2 “95后”藏、汉族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由表2结果可知,“95后”藏族农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得分上均高于“95后”汉族农学生,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95后”藏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 “95后”汉族农学生。

    2.3 “95后”藏、汉族农学生各因子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3结果可知,在“95后”农学生中,藏族男生与汉族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藏族女生与汉族女生之间,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7个因子得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4结果可知,在不同性别的“95后”藏族农学生中,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得分上均高于男生,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女性“95后”藏族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95后”藏族农学生。该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相似。

    3 讨论

    “95后”藏、汉族农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民族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重任,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状况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一是细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性别、专业、成长环境等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二是强化“95后”农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注重引导“95后”农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我调适能力的提升。三是优化心育队伍的师资配备。培养和造就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顺森,陈春玉.近 20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02).

    [2] 陈喆,胡莹,杨曦,等.近 5 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7).

    [3]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05).

    [4] 耿艳,敬丹萤.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08).

    [5] 赵铭锡.藏、汉族中师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7).

    [6] 龙卿志.西藏自治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2).

    [7] 才果,尖措吉.青海藏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04).

    [8] 才果.试论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4(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