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梨白纹羽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
范文 | 罗敏华 本文浅谈襄阳地区梨产业发展及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梨树上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重点分析了危害较严重的梨白纹羽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危害特征、发生原因等,针对梨白纹羽病发现难、危害大和防治效果差的特点,提出了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襄阳市梨树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砂梨优质生产区,在老河口市设有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全市梨产业面积达10万余亩,主要优质品种有“黄金梨”、“翠冠”、“西子绿”、“圆黄”等。近年来,随着梨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树龄的增加,梨树受病虫害危害也逐年加重,主要发生的病虫害包括白纹羽病、梨小食心虫、梨瘿蚊、梨锈病、黑星病等,特别是梨白纹羽病危害尤其严重,年发生面积约1万余亩。白纹羽病是危害根部的一种重要病害,轻者树势衰弱,重者全株死亡,表现出发现难、危害大和防治效果差等特点。 一、病原菌 白纹羽病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态为白纹羽束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老熟菌丝可形成厚垣孢子。无性时期形成孢囊梗和分生孢子,但常在寄主组织完全腐烂时才产生。分生孢子單胞无色,卵圆形,有性态可在朽根上产生子囊壳。子囊壳黑色,球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内生许多子囊,菌核常在腐朽的木质部。白纹羽病分布很广,主要危害桃、梨、葡萄、海棠、腊梅等的根部。 二、发病规律 梨白纹羽病的病原以菌丝、菌核、菌索在田间病株、残根烂皮或土壤里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在适宜条件下,菌核和菌索长出菌丝,由伤口侵入根系,也可直接侵入。梨树被侵染后,在根尖形成白色菌丝,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带棕褐色的菌丝层或菌丝索,结构比较疏松柔软。菌丝索可以扩展到土壤中,变成较细的菌索,甚至可以将土壤中的空隙填满。菌丝层上可生长出黑色的菌核。菌丝穿过皮层,到达形成层后,危害木质部,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病树叶片发黄,早期脱落,以后渐渐枯死。健根与病根或病残体接触可传病,苗木及砧木可随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三、危害症状 梨树被白纹羽病危害后,根部表现为细根腐烂,根表面有水渍状褐色病斑,随后扩展到主根及侧根,最后土中的根系大部分死亡,根皮变黑,易脱落,土壤湿度大时,根表面四周形成很多白色的随小根生长的羽绒状菌丝层,后期变茶褐色或褐色,根部还可能生长出细长的白块;茎部新梢短、发芽迟;初期新叶逐渐变黄,轻度萎蔫,后逐渐加重至叶片枯萎;病树结果偏多,果实偏小,味道淡且酸。危害植株后,急性型全树在7-15天迅速死亡,慢性型可拖延1-2年。 四、发病原因 梨白纹羽病在多雨季节,梨盛花期至幼果期易发病;湿润和有机质多的轻沙质土壤易发病;梨园管理粗放,低洼渍水,偏施氮肥,间种不当,杂草丛生,施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易发病。 五、综合防控措施 针对梨白纹羽病发现难、危害大和防治难的特点,梨白纹羽病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1、加强检疫,杜绝调入种植带病苗木,选用根系发达、侧根和须根多,生长健壮的抗病苗木。苗木种植前要消毒,可将根部放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泡20-30分钟,彻底杀灭病菌,也可在45℃的温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杀死根部病菌,然后种植。 2、做好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适当补充钾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加入适量石灰,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地下水位低要开沟排水,连阴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以利根系生长。在干旱时要及时抗旱,利于根系健壮生长。 3、经常检查树体生长情况,发现危害症状,要及时进行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如发现树势衰弱,叶形变小或叶色变黄等症状时,立即扒开根部周围的土壤进行检查,确定根部是否感病,若发现根部感染,要立即切除病根,再用根康600倍液消毒,外涂伤口保护剂,挖净的病根集中销毁。清理病根周围的土壤,换上干净新土,再用五氯酚钠150-300倍液,或根康600倍液、或菌杀600倍液、或石硫合剂浇灌根部周围土壤。同时,要开沟带隔离病原,在病株周围挖1m以上的深沟,防止交叉感染。病树处理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还可以在梨树休眠期进行。禁止在夏季高温干燥天气扒土施药。处理病树后,要加施尿素或钾肥等肥料,以促使发新根,从而加快恢复树势。对于发病后期的树体,可采用桥接到抗病砧木的方式延长果树寿命,以降低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441000湖北省襄阳市林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