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有效组织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之我见
范文

    龙明梅

    

    

    

    【摘要】

    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每位老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操作模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就成了教师探索的重點.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习惯培养;探究

    在一线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中,广大教师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因为教师都清楚只有学生行动起来,在自愿的情况下学习,才会有高效的课堂出现.有些教师运用得比较恰到好处,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有些教师操作起来比较勉强,整节课根本谈不上效率.也常常听到有些教师议论说:“我们就只是有公开课了,为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才小组合作一下,实际上课时,很少或基本不用这种模式.”

    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纪律得不到保障.有些班级学生上课的时候纪律本来就不好,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个图,学生都会趁机讲话,要是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这些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违纪.②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小组合作时,成绩好的学生就相互对一个答案,成绩不好的学生就直接抄一个答案,根本不思考,这样还不如教师直接讲解.③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彻底,没有设计好各个环节.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组织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呢?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只会简单地模仿或者靠死记硬背,结果只会越学越差,越学越吃力.学生一定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其实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因为教师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没有将学生合理搭配,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无所事事,那当然就会捣乱纪律.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将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课堂外,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1.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分组

    数学的学科特点:概念简洁明了,解题方法虽不唯一但容易判断正误.所以我认为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应该具备本学科的特点.分组的时候,有两个原则我们必须要遵循: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数学学习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据,也需要灵活运用.我们分组的时候应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这个层次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态度方面.这样就可以小组内共同进步,也能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不同组间才会有竞争的欲望.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我们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男生女生在个性上的不同,男孩子的思维逻辑性较强,而女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做事也比较细心,将男女生搭配在一起,就可以各取所需,也可以共同进步.

    2.小组内每个同学负责的工作不能一成不变

    有时候,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小组内每个学生负责的工作安排出来.例如,有些学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教师就会让他负责记录工作;有些学生善于言辞,敢于表现自己,教师就安排他进行总结汇报.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安排,其实很有可能只是教师的“自以为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教师和长辈面前表现得比较害羞,但是在同学们面前就比较大胆,也比较爱表现自己.所以一成不变的分工是不提倡的.小组内每个同学负责的工作,可以由组长在小组内协调,不同的情况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今天的知识点我比较陌生,那我今天就可以担任记录员的角色;反之,就可以担任总结汇报的角色.这样有利于锻炼每一位同学,体现人人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培养学生平等参与的意识.

    3.选好组长

    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一个好的组长可以积极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当好教师的助手.选组长时,可以采取先自我推荐、再组内表决的方式,最后由教师把关定夺.组长选好后,教师一定要先培训组长,明确告诉小组长应该要负责的相关事宜.在后期的工作中,教师要主动去关注每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4.组员调整

    很多教师强调小组成员的“稳定性”,但实际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当同一形式使用过长的时间、过多的次数后,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并且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小组的人都要聚到一起,但是每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座位调整,如果合作小组不调整,上课时因为学生换位置或学习用品忘记带,就会导致课堂混乱.其实当班级位置进行调整时,我们可以先与班主任沟通好,然后进行适当的小组调整,以便让学生有更宽阔的交往空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会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搭配起来就会比较容易.所以适当的组员调整也是必要的.

    二、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既要生生互动,也要师生互动

    有的教师从来不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就好像一个旁观者,不是参与者.归根到底他们还是没有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好,仍然是老观念.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的.所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也要参与,在合作方法和讨论内容上予以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有的时候,教师一句短短的话、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关注的眼神,就能让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让学生豁然开朗,这样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2.学生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只有先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分清自己哪里弄明白了,哪里还存在疑惑,才会有交流、表达的欲望.当学生有这种欲望时,就想要与人探讨,小组合作就会被学生所需要.如果学生不独立思考,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慢慢减弱,甚至丧失.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题: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问: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你能否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你能否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这样的设计,本质上是教师先画好跑道,学生只需要在规划好的跑道上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学生几乎没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如果把问题改为:(1)由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2)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考空间会大很多.在进行独立的思考后,学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将各自的答案进行汇总,上述的问题会得到解答.

    3.课堂中遇到异常状况时,教师要随机应变

    我们的数学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学生也会有很多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数学可以分为几何和代数.代数题目不强调过程,注重的是解题思路,所以当发现小组内部有人不会时,完全可以由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讲解思路即可;但是几何题目就比较注重过程的书写,所以几何题目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话,效果就没那么好.我们完全可以临时调整,以“2人组”来互相检查证明过程,一来可以检查过程是否正确,二来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证明过程是否比自己的更加简洁明了.

    4.将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好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教学环节都适合用这种模式.学生学习任务很重,能有效利用的课余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好学习内容.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在初二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认识分式第二课时中,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

    四、小结

    五、过关练习

    六、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是这样的:

    课前检测10分钟左右,学生先做再小组合作对答案;新课引入10分钟左右;例题花了不到2分钟的时间讲解;

    过关练习环节,学生先自己做再小组合作,教师再点评;最后课堂检测环节.我们见到的结局是:很多学生什么都没学会,题目基本不会做.从各个环节上看,这位老师设计的是环环相扣的.但從整个知识系统方面来看,这样的设计仅仅只考虑了知识构成的纵向方面,没有考虑到知识构成的横向方面.

    教师如果再精简一下第一、二环节,就可以多点时间用在第三环节,能将本节的分式约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分子、分母都为单项式,一种分子、分母都为多项式.先让学生小组探索第一种情况该如何约分,尝试解决例题,再找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稍稍点评一下后就进行对应题型的练习,最后直接对答案.第二种情况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操作.

    所以教师一定要清楚每节课知识的重难点,在这些环节设计时将小组合作的内容具体化,这样学生才会操作.

    以上是我对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的一点见解.

    【参考文献】

    [1]葛子刚.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J].新课程,2013(09):1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