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现代化农民现状研究
范文

    朱辰龙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展和培育新形势下现代化农民尤为重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现代化农业背景下农民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培育新形势下的新型现代化农民,将“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现代化农民;现状;扶贫

    从2018年开始,经过第一个五年振兴战略规划,在解决农村贫困现状、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22年完成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农民贫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距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深化农民供给侧结构改革仍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依旧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因素,因此,如何发展和培育新形势下现代化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笔。

    1 现代化农业背景下农民基本现状

    1.1 农民思想仍处于禁锢状态

    “三农”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农民,如何解决农民与农业之间的问题就是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思维仍处于保守状态,“传承土地”思想、农业机械化、联产承包、农村合作社的排斥等核心问题仍是束缚农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1.2 农民不愿“脱贫摘帽”

    在全面精准扶贫政策下,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愿摘去他們头顶这一贫困“帽子”,保持着“只有穷,无劳动能力,就要靠国家扶持”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植入农民的脑中。科学脱贫摘帽就成了脱贫攻坚战役最关键环节。

    1.3 农民现代化技能仍落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现代化技能落后问题尤为突出。落后的农业产业链、农业科技、农民科学技能和现代化综合知识的溃乏仍然是农业基本现状。

    1.4 农村人口流失严峻

    农村现状是青壮年外出就业,留守农村仍是老人与孩子。作为“三农”主体,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农民缺失成为了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农民是农村的活力所在,如何关注和解决好新战略下农民与农村的问题,把更多有技能水平、知识充足的新型农民留在农村,建设新农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就成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严峻挑战。

    2 “三农”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2.1 “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

    基于农民思想保守现状,“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就是突破口。脱贫攻坚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面对贫困的农民不仅为了脱贫,摘掉“帽子”,更需要“扶志”一手抓。引导农民在创新农业、自我革新、自力更生,农业传统方式的变革上做足功课,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特色,带领农民走上真实脱贫之路,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利用科技化、机械现代化来实现农民思想变革,通过生态文明保护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经济产业,继而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2.2 先“扶智”再“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说“高职扩招100万”,李克强总理在调研时说:“中职也需扩招100万。”职业教育的迅速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需打造“懂知识,会操作”,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农民。通过国家扩招政策,给无文化、无技术的农村青壮年提供免费中高职学习机会和平台。通过学习,引导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留在农村,解决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局面,把活力带回到农村。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特色进行农村改造,建设农村,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手点。

    2.3? 农民背上科技背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是农业现代化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众创意、全民创业,为农民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可以结合当地特色,通过“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科技创新农产品、特色农业旅游等多种方式,插上创新科技的翅膀,创新农业结构链,丰富农业产业。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