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四川芦笋主要病虫害调查
范文

    曾华兰 何炼 叶鹏盛 蒋秋平 华丽霞 黄玲 韦树谷 王明娟 代顺冬 张敏 何晓敏

    

    

    摘要?为指导芦笋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对芦笋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过程中,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枯梢病等,主要虫害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研究了芦笋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该研究为四川芦笋病虫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芦笋生产的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芦笋;病害;虫害;发生规律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1-011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1.030

    Abstract?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 on asparagus, 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n asparagu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diseases of asparagus included stem blight, brown spot, anthracnose, root rot, and dieback. The main pests of asparagus included beet armyworm, tobacco caterpillar, aphid, and thripid. The occurrence of those diseases and pests on asparagus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basis was provided for the control of asparagus diseases and pests in Sichuan, and the foundation was laid both for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sparagus production, and its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Asparagus;Disease;Pest;Occurrence regularity

    蘆笋学名石刁柏,属天门冬科多年生植物[1],以其嫩茎为食用部位,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多种活性成分[2-3],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有减肥、抗肿瘤、抗衰老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生物功能[4-6]。芦笋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也是“药食同源之首”,发展芦笋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落实习近平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芦笋产业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山东、四川、山西、福建等地广泛种植[7-8]。随着芦笋种植面积和区域的扩大,芦笋病虫发生也日趋频繁和加重,成为芦笋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9-11]。山西、山东等地针对芦笋茎枯病、夜蛾、木蠹蛾等重要病虫害,开展了病虫害及防治药剂筛选,取得了一定进展[12-17]。病虫发生危害受到气候环境、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地方病虫发生种类及危害规律不尽相同。四川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十分适合芦笋的栽培,虽然芦笋产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的支持,目前全省芦笋种植面积已发展近0.67万hm2。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生产上的问题也日趋凸现,最明显的就是病虫发生危害严重,前期没有开展系统研究,影响了芦笋产业的发展。为明确四川芦笋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笔者于2016—2019年开展了四川芦笋病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以期为四川芦笋绿色种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及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在芦笋生长期间,在成都市青白江芦笋基地开展系统调查。从芦笋出苗后2 d开始,每10 d调查1次,进行系统调查。在芦笋田块中采用5点取样,每点定点调查20株,记载病害及症状、发病株数、病死株数;虫害及症状、有虫株数、虫数。同时,在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期,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双流区、巴中市恩阳区、绵阳市涪城区等芦笋主产区,选择具有代表性芦笋种植田块,5点取样,每块田调查50株芦笋植株的病虫发生情况,记载总数、病害种类、病株数、害虫名称、虫数、有虫株数等,计算病株率、虫害株率及百株虫量。

    1.2?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将田间发病病株采集带回实验室,对病株的病健交界处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纯化培养,鉴别病原菌种类,并观察其培养性状[18],必要时进行分子检测验证。

    1.3?害虫采集与鉴定

    在田间采集害虫标本,在室内进行害虫种类鉴定[19]。

    2?结果与分析

    2.1?芦笋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芦笋的主要病害为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炭疽病和枯梢病,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生规律见图1。

    2.1.1?芦笋茎枯病。

    芦笋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茎点霉属的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浸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嫩茎、茎秆、侧枝及拟叶。开始在离地30 cm的主茎上出现水浸状斑点,随后病斑面积扩大,成为梭形或线形暗褐色斑,后期发展成为长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赤褐色,凹陷,散生黑色小点。当病斑绕茎一周后,病部以上的茎叶干枯,严重地块似火烧状。茎枯病可侵入芦笋茎秆髓部,刮去病斑后,皮层下可见浸染的痕迹,易造成病变组织腐烂,引起茎秆疏松、中空和容易折断。

    芦笋茎枯病16~35 ℃下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3~26 ℃。在35 ℃以上或10 ℃以下发生轻。重施氮肥或只施氮肥利于病害发生,借空气和雨水传播,多雨有风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四川,芦笋茎枯病是制约芦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子,以5—7月的雨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发病株率在10%左右,重病田内,发病株率高达50%以上,病情指数达25以上,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

    2.1.2?芦笋褐斑病。

    芦笋褐斑病又称“紫斑病”。芦笋褐斑病是由半知菌纲链孢霉目黑霉科的石刁柏尾孢霉(Cercospora asparagi Sacc.)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枝茎(小分枝)和拟叶。植株感病后,开始在枝茎和拟叶上出现赤褐色小斑卵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呈灰白色,潮湿条件病斑表面出现霉层(淡灰色)。

    芦笋褐斑病在20~37 ℃下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7~32 ℃。氮肥施用量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借空气传播,高温有风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四川,芦笋褐斑病在气温较高的6月下旬—7月下旬发生危害重。

    2.1.3?蘆笋根腐病。

    芦笋根腐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瘤痤孢科镰刀菌属的多种镰刀菌(Fusarium spp.)复合浸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四川芦笋根腐病的主要病菌。主要危害芦笋幼苗及幼笋,是造成缺株断垄的主要病害。幼笋出土后根腐病侵染受害,则初期茎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田间湿度大则茎表面产生白色的菌丝体,直至侵入茎秆,造成茎部组织腐烂,引起地上部枯萎。地下部贮藏根和鳞茎盘侵染受害后,病部组织呈现深褐色,严重者其贮藏根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腐烂,仅剩下表皮及微管束,并引起鳞茎盘腐烂坏死。

    芦笋根腐病在15~35 ℃下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5~28 ℃。借种子、土壤、水流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四川,芦笋根腐病在6—9月雨季发病重。

    2.1.4?芦笋炭疽病。

    芦笋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刺盘孢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芦笋炭疽病主要危害芦笋的主茎和侧枝。初期为圆形褐色小病斑,病斑逐步逐渐扩大为灰色至浅褐色的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在病部长出小黑点。

    芦笋炭疽病在12~36 ℃下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1~28 ℃。借种子、风雨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在四川,芦笋炭疽病在5—9月雨季发病重。

    2.1.5?芦笋枯梢病。

    芦笋枯梢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柄霉属葱叶枯匐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芦笋的拟叶、分枝及茎秆。感病后病部形成小斑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长出黑色的霉状物。感病后病株的拟叶早落,嫩梢枯死。

    芦笋枯梢病在12~35 ℃下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5~28 ℃。借风雨传播,多雨季节及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害发生。在四川,芦笋枯梢病在5—7和9—10月雨季发病重。

    2.2?芦笋主要虫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

    调查表明,四川芦笋的主要虫害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虫害症状和发生危害规律见图2。

    2.2.1?夜蛾类害虫。

    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危害芦笋的夜蛾类害虫主要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在四川以甜菜夜蛾为主。主要危害芦笋嫩茎、嫩头和拟叶。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具有暴食性,低龄幼虫群集啃食枝条,高龄幼虫分散危害,将芦笋嫩茎咬食干净、嫩头被蛀空,啃食老茎表皮,造成茎秆弯曲不长,逐渐吃光植株的拟叶,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造成芦笋成光秆。

    芦笋夜蛾在四川5月底开始危害,在7—8月大发生(大棚在6—9月发生重),单株虫量可达10头,严重的芦笋拟叶全部被吃光,长势嫩绿芦笋受害严重。

    2.2.2?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芦笋的嫩茎、嫩枝及拟叶。成虫及若虫刺吸芦笋体内的养分,使植株生长不良,嫩技和拟叶受害后往往萎缩封项呈丛状,既不抽枝,也不长拟叶。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大于蚜害本身。

    芦笋蚜虫在四川3月底出笋时开始发生,在4—5月发生量大。

    2.2.3?蓟马。

    危害芦笋的有花蓟马和葱蓟马。芦笋蓟马怕光,成虫飞跃能力强。主要危害芦笋的嫩尖、鳞片、叶片、花瓣、嫩茎等幼嫩部位,蓟马吸食幼嫩部位的汁液,造成嫩茎发育不良,笋头弯曲畸形,易散头;叶片受害后,黄化、皱缩,不伸展,严重者矮化。植株高低不均匀,叶片不向上生长,丛生,颜色发暗。

    蓟马在芦笋上4—11月均有发生,4—6月和8月下旬—11月上中旬发生重。干旱发生重,高温高湿危害轻。缺肥水的地块受害较重,砂土地比壤土地发生严重。

    3?结论

    通过对四川芦笋主产区的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明确了四川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炭疽病、根腐病和枯梢病,虫害有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等。但以茎枯病、甜菜夜蛾造成的产量损失最大。特别是茎枯病,是四川芦笋产区部分田块绝收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在四川,春笋的蚜虫、茎枯病重于秋笋,秋笋的夜蛾类害虫受害程度重于春笋。四川芦笋病虫害的防控,应重点预防茎枯病,在夏秋季,重点针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加以防控。

    研究表明,茎枯病是国内芦笋主产区的主要病害,在山西、山东等北方冷凉地区大量发生的木蠹蛾、十四点负泥虫在四川发生量和发生频次极低,夜蛾类害虫四川以甜菜夜蛾为主,与北方以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和甘蓝夜蛾为主也有差异[8,11,13]。

    4?讨论

    芦笋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钾等营养和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 A、C、B等。同时,因其含有较高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等防病治病功能性物质,使芦笋成为大面积种植的保健蔬菜,畅销国内外[2]。目前,利用芦笋开发出了芦笋茶、饮料、酒、月饼以及芦笋胶囊、芦笋片等产品[4]。随着保健和药理研究的深入,芦笋的用途也将日益扩大。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正积极开展芦笋营养成分、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大限度挖掘芦笋功能潜力。

    病虫害是影响芦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大田作物和其他蔬菜,芦笋研究较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生产上病虫危害较为严重,防治水平相对低下。该研究明确了四川芦笋的主要病虫害及发生危害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为保障芦笋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保障。但这些研究与生产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尚有待于长期深入研究,集成芦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为四川芦笋绿色种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提供科技支撑,促进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食药同源的特色蔬菜,芦笋病虫防控需遵循“预防为主,生态防控”的原则,以选择抗病虫品种为基础,健身栽培和理化诱控为保障,生物防治为核心,在病虫发生高峰期,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农药防控芦笋病虫。

    ①生态防治技术。

    选择排水良好、肥力水平高的地块种植芦笋,在品种上,选择抗病虫品种,尽量采用避雨栽培模式、平衡施肥。同时,避开雨季留母茎,病茎带出地块,采用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②理化诱控技术。

    芦笋行间铺设防草地布减少杂草发生,降低虫源和菌源。在虫害发生初期,田间悬挂黄板、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

    ③生物防治技术。

    在芦笋生长季节,田间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可有效减少蚜虫、蓟马、夜蛾的发生;在病虫发生初期,选择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素、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茎枯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病虫害。

    ④化學应急防治技术。

    在茎枯病、褐斑病、甜菜夜蛾、蚜虫等病虫发生盛期,选择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茎枯病、褐斑病等病害,选择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害虫。

    参考文献

    [1]陈光宇.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农业,2013(10):181-186,188.

    [2]李翠霞,毛箬青,李志忠,等.芦笋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0):1260-1263.

    [3]彭友舜,王树元,贾丹丹,等.芦笋茎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29-130.

    [4]陈光宇.药食同源之新兴产业 芦笋大健康[J].中国农村科技,2019(1):66-69.

    [5]陈光宇.千亿朝阳芦笋产业之前景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4(6):36-39.

    [6]余新武,王清兰,唐艳强,等.芦笋的保健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9):83-85,96.

    [7]宋德庆,张劲,薛忠,等.我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87-190.

    [8]于继庆,李霞,李书华,等.北方冷凉区芦笋生产现状调研报告[J].种子科技,2012,30(2):15-16.

    [9]张岳平,陈光宇,罗绍春,等.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114-119.

    [10]马利平,郝变青,乔雄梧.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69-73.

    [11]王兴录,赵国臣,李哲,等.吉林省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1):17-18,55.

    [12]余智城,林秀香,林秋金,等.中国芦笋茎枯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38-20540.

    [13]黄慧斐.大棚芦笋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2(7):49-50.

    [14]蒋国松,吕伟德,张旭娟,等.芦笋病虫害监测系统开发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19-120,123.

    [15]何欢宇,蔡润,黄淼.几种药剂对大棚芦笋夜蛾的防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0(10):66-68.

    [16]杨迎青,兰波,孙强,等.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8,44(4):217-220.

    [17]吴玉娟,肖艳,吴牧晨,等.防治芦笋茎枯病药效评估试验简报[J].现代园艺,2018(15):24-25.

    [18]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9]李照会.农业昆虫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