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湖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PIGG模式研究 |
范文 | 摘要:在分析湖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立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PIGG战略模式,包括优先发展、整合发展、全球化发展、绿色发展四方面内容,为湖北省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北省;现代物流业;PIGG战略 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①。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为满足制造业、商贸业及相关产业的物资需求,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于一体的新型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湖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1.1 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长江流贯全境,由京珠高速公路与京九、京广等铁路干线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全省,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素有“九省通衙”之称,是全国几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以省会城市武汉为圆心,1200公里半径内可直达国内24个省市区及7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距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及成都均在1000公里左右。位于东部技术产业密集区和西部资源密集区接合部的湖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和汉江下游黄金水道,拥有武汉、宜昌、沙市、黄石、襄樊等重要港口,水运条件优越。京广、焦柳、京九和襄渝等四条干线铁路,京珠和沪蓉高速公路,106、107、207、316、318等8条国道贯穿省境,构成湖北连结东西,通达南北的陆上运输网络。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新货站投入使用后,货物年吞吐量将达32万吨。经过多年建设,全省已形成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经络、民航与航运为补充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是长江中游水运枢纽、全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及航空五大区域性枢纽之一,也是京珠和沪蓉高速公路的交汇点。随着中国及湖北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北与国内外各经济区域和中心城市的联接将更为便利,时距将大大缩短。 1.3 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湖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空间 自本世纪初以来,湖北省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01年-2008年,全省GDP年平均增长10.9%(按可比计算)。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133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增长了13.4%,连续第五个年头增长超过10%②。2009年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23.3%,增幅比上年提高5.23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居民消费层次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湖北省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05.2亿元,增长27.9%,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8.1%,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0.2亿元,增长14.9%。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成为销售热点,化妆品及金银珠宝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34.3亿元和2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33.1%③。湖北省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导致了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日益优化,这给湖北区域内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2 湖北省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行业管理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合力 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发改委、商务交通、铁路、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上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另外计划体制惯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情况依然存在,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部门和地方利益不协调,分散了物流资源,阻碍了统一开发物流大市场的形成。 2.2 现代物流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尚未完善制约物流业的发展 由于物流作业各环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现行各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章中,部分己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要求。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投融资体制、行业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等尚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配套。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包装规格等标准化建设落后,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市场与市场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加快发展。 2.3 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难以做强做大 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基本上以运输或仓储为主,对客户多样性需要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基本上不能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上,未能建立起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物流企业人才匾乏、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导致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等物流作业过程中的无效环节增加,物流效率较低、管理成本加大、物流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了社会总体物流费用。 2.4 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我服务。据调查,约有40%的企业物流全部自理,全部委托代理的仅占20%左右。企业自建仓库的高达70%,全部租用仓储设施的仅为7.4%。企业在市内自行配送产品的占44.5%,全部委托配送的仅占3. 7%。企业原材料、零部件及产品全部采用委托运输的比重分别仅占18.5% 和9.2%④。另一方面,湖北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单一、辐射半径较小,缺乏品牌效应。物流市场“多、小、少、弱、散、慢”的特征较为明显,即传统物流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小,专业型物流企业少,物流企业实力弱,物流存量资源分散以及物流服务速度慢,难以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 3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PIGG战略模式与内容 针对湖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立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提出PIGC战略模式,其主要包括了优先发展(Prioritization)、整合化发展(Integration)、全球化发展(Globalization)、绿色发展(Green)。 3.1 优先发展 优先发展(Prioritization)是指基于原有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权衡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区间经济发展以及物流内部自身发展等指标比重的基础上,在整体产业分布上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区域分布上优先发展3大城市经济圈、在物流自身内部优先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与装备业,将资源优先配置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区域及内部产业,形成发展优势,突出发展核心,加快发展速度,带动整体产业,区域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 (1)合理规划区域物流的发展,打造国家级物流中心枢纽。 经济聚集使区域经济持续而快速发展,形成“成长极”,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圈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湖北省形成了武汉城市圈、宜荆荆以及襄十随三大经济圈。因此,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考虑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相应形成与发展武汉物流圈、襄十物流圈以及宜荆物流圈三大物流圈⑤。在这三大物流圈中,重点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圈,带动宜荆物流圈和襄十物流圈发展,按照“物流圈-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市场”进行布局,使全省的物流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 (2)依托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特色物流。 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依托优势产业,服务优势产业;推行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施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来开发的特色物流。一、大力发展集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煤炭物流、化工建筑物流四大物流。二、用现代物流构筑农产品的大市场和大流通。三、以现代物流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⑥。 3.2 整合化发展 整合化(Integration)发展是指以满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整合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物流资源,营造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构造适合物流运行的政策环境,形成系统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物流发展。 (1)抓好管理体制整合,营造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国情,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2)抓好基础设施整合,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政府应当根据湖北省省情、结合各地方产业优势,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对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物流园区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出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惠政策,引导现代物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3.3 全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发展战略,是指突破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的限制,用全球视野去审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实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物流服务合作与发展。全球化的物流通过分布在国际间的物流运送体系,以国际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来完成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1)改进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海关、外贸、检验、税务、外汇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中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模式。改革海关保税物流监管模式,选择条件比较好的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和“保税物流中心”的试点,实现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现代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物流业态,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企业运行机制,鼓励国外物流企业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到我省设立物流企业。同时鼓励一批省内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流竞争,加快湖北省现代物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另外有选择性地加强省内现代物流企业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利用本土优势,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物流技术及运作模式,行成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湖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 3.4 绿色发展 绿色(Green)发展模式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现代物流系统。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必须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发展逆向与回收物流延伸物流服务链条,走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余华主编. 现代物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13 [2]湖北省统计局.2008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hb.gov.cn, 2009-3-6 [3]湖北省统计局.2008年湖北省消费市场特征及09年走势分析.http://www.stats-hb.gov.cn, 2009-2-2. [4]吴静、胡大华、刘传勇.湖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8(3):129-131. [5]陈黎、杨中燕.基于中部崛起的湖北现代物流发展预测及策略[C].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武汉,2007.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07:395-402. [6]桂虹丽.湖北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4:46-27. 作者简介:李海峰(198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