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范文

    王 妍 张克新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在城市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巨大潮流推动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乎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遗产极其丰厚,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在城市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巨大潮流推动下,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以及近代文明之间所发生的撞击也越来越激烈。由于人们忽视历史城市在保护人类自身发展脉络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历史城市保护意识和有效保护途径,因此许多古城墙和传统建筑、街巷、历史环境在一次次大规模的城市拆迁改造中消失,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导致了城市历史风貌的丧失和文化特色泯灭。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将是城市发展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历史街区保护大都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历史街区多是作为旧城改造的一部分,由政府出政策和场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出钱进行"保护",在有的城市中旧城用地成为个别开发商追求高额利润的竞争地,从而与历史街区的保护背道而驰。

    历史街区建筑的大拆大建。由于决策者对城市现状和发展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盲目开展规模大、内容单一的投资项目,致使对历史街区大拆大建,造成城市外部空间丧失,历史文脉断裂和社区归属关模糊等问题。

    历史街区生活网络的破坏。对历史街区的任何保护措施,都会对当地居民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保护规划方案中,居民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侵害居民利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出于保护要求,必然需要降低历史街区的建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但考虑当地居民各种潜在的生活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

    2历史街区保护的要求

    历史街区不仅范围大,而且作为活的肌体,是一个有许多人在其中生活的环境。它一方面作为历史的风情画卷,给人们以传统的回忆和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作为实用的财富在继续被使用。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涉及到历史文物遗产的物质实体方面,还涉及到它的人文环境方面,要求满足人们新的生活观念的要求。在这里,既有文化艺术的问题,也有社会和经济问题因而非常复杂,难度很大。

    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对策

    3.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职能

    历史街区本身的综合性、社会性,说明它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已超脱物质空间形态而日益趋向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管理、环境质量等复合性的社会问题,故其保护与更新的实施,也是一个牵涉巨大的复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施,必须加强对各参与机构部门以及建构过程的管理。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如果缺少有力的管理控制手段,参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各机构和部门容易以各自不同利益为导向。可能表现为:其一,面对单纯的市场机制这个驱动力,设计者(包括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等)的作用降低,合理的设计方案难以兑现。其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建构过程中,开发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率,导致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进而导致历史环境的彻底破坏。其三,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及管理,会导致更新环境的混乱和低质量,因此,建立由政府主导调控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符合历史街区保护科学性的运作机制,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3.2坚持长期渐进的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继续去解决。同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必须坚持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大规模拆建的改造方式,必然会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在历史街区内,不应该运用大规模拆建的方式,它应是一种以逐步恢复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为目的,渐进式的修旧如旧的整治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风貌,将真实的历史完整地传给下一代。

    3.3确保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和真实性

    历史街区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必然拥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只是为了过去而保留过去,更是为了实现从过去到未来的永续发展。因而,应保证代表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的共生共存,并为历史街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简单地把建仿古一条街视为保护历史,或把片面的所谓风格统一视为保护的目的,其实是篡改历史的真实性,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保护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和真实性还要求保护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生活的真实性。为此应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创造出新的住宅改造模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有住宅文化的重视,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延续性。

    4 推动基于社区参与、居民自助的历史街区更新新机制

    历史街区的保护,若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必然会因为工作过于集中和政府财力有限,使得保护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社区参与居民自助为基础的历史街区更新新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街区改造的决策,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的全过程中来,保证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公共利益的实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层面:其一,街区居民组成一定的社区组织参加到历史街区的具体改造事务中来;其二,居民与技术设计人员建立互动的平台。

    目前我国要建立基于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的历史街区更新机制,还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住房的产权问题,社区组织的性质和形式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解决产权问题。

    建立适应历史环境保护要求的土地开发管理新机制我国历史城市,尤其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必须建立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这个新机制,应根据历史城市土地分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就历史城市而言,应该区分开对于城市历史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以内的土地和以外的其他城市用地开发管理综合模式,即建立城市的土地开发储备制度和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土地管理控制制度的综合土地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两百多个城市相继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并取得一定的收效。在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及其建设控制范围内的土地,应采取不同的土地管理模式,即由政府对区内土地实行统一控制管理,对重点保护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土地进行统一收购,区内土地不得转让给开发商搞大规模商业性开发,尤其在核心保护区内的土地,应坚持土地的非商业性开发出让制度,其整治应坚持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实行小规模有机更新的更新模式。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变得更复杂、更多样,它已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问题,,而且还广泛地涉及到社会、文化甚至时空等因素。我们在借鉴前人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探索适合历史街区自身特点的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复兴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基本策略[J].规划师,2002,18(6):5-8.

    [2]阮仪三,孙 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3]阮仪三,邵 甬,林 林.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2,1:1-3.

    [4] 吴良镛,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城市发展研究》,2004,11(1):9-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