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范文

    王旭光 陈向东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建设的步伐,国营、集体、民营、个体开发商、承建商纷纷涌入建筑工程市场,使得一些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不得不引起在新形势下对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如果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不做好质量的事先和事中控制,事后就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很难发现内部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一样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因此,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从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可以看出,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同样,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如下:

    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该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且与投资目标协调,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项目决策:项目决策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工程勘察、设计:在这个阶段,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已被具体化,并为施工提供直接依据。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阶段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真正体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能否得到保证,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建设面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工程竣工验收:该阶段的作用,是保证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是保证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国内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工程质量成的前三个阶段已相当成熟规范,而与前三者相比,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可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最多,但该阶段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该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

    3 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些开发商违规违法操作,留下质量隐患。从实际工作中看,开发商违规违法行为,已成为工程质量问题源头。其表现为:不办理任何手续,先施工后申报;干成后不申报,甚至先售后建等,回避质量监督与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驱动,追求效益最大化,承建商、承包商,采取利用高资质企业牌子,层层分包、转包、发包最后由包工头施工等手段,建设中赶工省钱,使用伪劣材料、偷工减料,粗建盲造,形成用最低质量换取最大效益。

    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施工人员未经岗前培训盲目上岗,严重制约、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和工程质量。成为保证、提高质量一大障碍。

    承建单位监理人员监督力度欠缺。由于监理人员多数受雇于施工单位,容易形成建设单位说什么,听什么,就干什么,导致独立发挥职能不够,权威性不强,监管不力。

    作为代表政府对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在人才结构、素质以及监督重点,实际工作把握等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及要求,质检与管理手段滞后,疏于监控。

    4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加强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搞好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给主管工程部门和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并明确该工程最终达到的质量要求。

    为确保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首先由工程科组织对承建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审查,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对技术复杂的工程问题,及时组织设计,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严格把关选好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机械设备,并对选好的设备进行进场前检查,使机械设备能很好地服务于施工项目。

    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做好控制网点的标桩,拟定好试验计划、编制好施工方案,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建筑产品形成的关键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搞好质量管理,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不但人是决定因素,而且材料、物质及技术资料也是决定的因素,施工过程中要搞好质量管理,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严格把好材质关。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在材料采购时要始终坚持质量求好不求差,价格求低不求高,运输求近不求远的原则,对购回材料要进行抽检合格后,才准使用。

    及时收集施工项目的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各个工程项目的隐蔽工程记录及施工日记。工程完毕后要有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的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中逐项检查,予以实施,形成质量跟踪检查制度,完成一道工序必须通过检查合格后,才准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事先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这样做既保证了质量,又减少了因质量返工造成的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开展全面质量竞争,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选用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来达到工程质量的目的。给水工程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水池,要求混凝土抗渗,防渗能力高,对混凝土掺加一定比例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

    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施工人员除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的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也是生产力,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识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必须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保证工程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就得按规矩办事。针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种种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使用许可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如,对规定的职业制定技能标准,从施工人员应掌握基本技能抓起,没有资格证书绝不能上岗;对企业质级认定制度,坚决杜绝打着高质级企业牌子,低质级企业甚至包工头施工;以及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安民告示制度等一整套使用许可制度,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贯穿于事前、事中、直至竣工全过程。以此保证建成后工程使用安全可靠,造福于民,服务社会。

    必须改变现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体制。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提高工作水平作为代表政府质监部门,应保证行权有效性和权威性,使机制正常运转,那么,首要的亟待改变经费管理体制,据了解,现在有一定数量质监部门其经费来源仍采取自收自支体制。这种体制不仅对外履职行权时往往造成对工作不利或误解;对内或多或少会产生“重费轻管、以费代管”现象,久而久之,会降低质监标准。而且鉴于经费紧张,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策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玉祥.《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我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1):48-52.

    [4]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延安大学学报,2005,(12):122-126.

    [5]王耀华.《知识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2005,(6):66-6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