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改革实践 |
范文 | 高 钰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已从平面教材为主向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发展,但平面教材仍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蓝本,也是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脚本。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经验层面的技能,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性知识体系,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重构教材建设模式,使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融入教学组织中,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 1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改革趋势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外,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应的,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也要进行全面改革,以满足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社会需求的改变、培养目标的调整、招生对象的变化,使得长期以来按学科性知识体系构建的教材体系已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主要在以下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课程的开发者发生了变化。过去,课程的开发主要是由学校教学专家根据学科体系逻辑设置课程结构,根据市场调查、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然后到企业调研、行业和企业现场专家确认。现在,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学专家与行业、企业现场专家共同建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开发,尤其重视企业一线岗位现场专家的意见。现场专家的参与地位和参与深度和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学科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建立起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即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获得相应典型工作任务,将其整理归纳,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转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即我们所熟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工作过程体系,而非学科体系。课程设计核心是工作情境设计,要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内化。 课程设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往往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地表明本课程的内涵和学习的目的。课程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产品或作品为成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教材中,单元课程的标题常用某某的使用、制作、加工、安装、修理、计算、改造、测量、管理、推销、设计、布置等动词来定义该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材建设的研究与编写人员发生了变化。由于职业学校教学专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教材开发研究时,要设计好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内化的课程工作情境是困难的和难以实现的。当然,由现场专家进行设计又难以达到规律的要求,所以,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与研究由过去单一由职业学校教学专家完成发展由职业学校教学专家、行业和企业现场专家多方参与、共同研究开发完成。 2 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改革趋势 由于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课程开发模式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材出版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中,既有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变化,也有编写出版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出版内涵的变化。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成熟,教材建设的内涵将迅速延伸,教材将由平面教材向立体化教材过渡,并逐步形成由平面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生产录相、仿真软件、网络课程等组成的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 组稿方式的变化。过去,教材出版与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行政机关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有很大关系。一纲一本或一纲多本,但都是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组稿主要是由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教师申报、出版社立项……。目前,在新的职业教育理论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个学校都在探索职业教育模式和课程开发模式,编写了大量的校本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出版社的组稿方式也相应地变为:调研、确定指导思想、找到优秀的作者、确定大纲和样章、教材审稿会、编辑出版和宣传营销。 编写方式的变化。由“作者-编审-印校-出版”相对独立的编写流程逐步过渡到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面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协同工作的创作团队。 3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实践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的脚本,所以,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在策划编辑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焊接检验》时,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现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并落实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后能上岗操作,并能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组稿策划时,既邀请了学校教师(教育专家),又邀请了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由教师任主编,企业专家任主审。 具体地说,主要是按下列程序进行开发:邀请企业专家与主参编教师座谈,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研讨教材编写思路;主编教师按教育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对知识、技能排序,设计学习情境,提出编写大纲,经企业专家与主参编教师、主审讨论后确定;主参编教师和主审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主参编教师执笔写作,对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检验;编写完工后,请企业专家试听汇报课,并对教材审查定稿。 由于有企业技术人员实质性的参与,既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生产岗位最新技术,又避免了闭门造车,照抄照搬,改头换面等问题出现,提高了教材编写质量和编写效率,也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 《焊接检验》的主编为高职院校教师、参编为中职教师、主审为研究员级高工。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教材中的标题术语能明确表达学习目标。如项目三:超声波检测,任务一:超声波检测原理与设备性能调试,任务二:直接接触法超声波检测,任务三:超声波检测实训。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任务的标题能直接解读其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能准确测评每一项任务完成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材内容是根据工作过程应完成的任务编排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主要介绍操作和维护的方法,超声波检测设备性能调试部分就把设备说明书的内容直接融入教材。在教学情境设计中,直接应用企业的管理规范,使学生能自然而有效地掌握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教材内容兼顾稳定性与超前性。除介绍成熟稳定的、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和国家标准外,同时,在编辑时,用相关知识或知识拓展的栏目方式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及科技发展的趋势,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需要。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融通。“双证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组稿时要求编者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满足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的要求。 教材内容应用大量图表、示例、案例等,一目了然。 结语: 通过探索与实践,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建设,只有校企合作,合理搭配编审人员,才能保证既把握课程知识与技术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又能保障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