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背压工况并退汽分析 |
范文 | 刘永明 潘利超 摘 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背压工况启停调峰,能满足华北电网的调峰需求,同时维持热网稳定。本文阐述了京桥热电二期机组背压工况下机组启动并汽、退汽解列,并结合实际操作成功经验,对切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整理。此技术的研究有利于缩短启停机时间,减少热损耗,提高经济性,并简化运行操作,对于抽凝工况下并退汽同样适用。为首都北京的冬季供热、电网调峰提供保障,对同类型电厂的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背压工况调峰;差负荷并退汽;切换操作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志码:A 1 机组设备概况 北京京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二期工程,采用2×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多轴机组。全厂配置两台SGT5-4000F(4)型燃机、两台燃机发电机、两台余热炉、1台汽轮机和1台汽轮发电机。其中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三压、再热、双缸型可纯凝、抽凝、背压运行供热汽轮机。由高中压缸和低压缸两部分组成,高中压缸通过3S离合器与低压缸连接。 2 北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供热现状 随着华北网对风电、光伏电负荷的吸纳,电网需要供热机组有更宽广的调峰范围和能力,燃气电厂背压工况下启停调峰变得更频繁,背压工况下启停速度,对热网的扰动以及启停机经济性值得探讨。 3 背压工况并退汽 3.1 原并退汽流程 机组并汽设计负荷为130MW~140MW,退汽设计负荷100MW,并退汽均经历一拖一低负荷区间,此时中压缸进汽压力将会低于1.1MPa,自动触发中排压力控制和热网抽汽控制退出逻辑。所以常规操作中需要将热网抽汽退出,仅通过低压补汽供热网加热器供热以保证热网加热器不退出。 3.2 改进后并退汽流程(图2) 3.3 背压方式直接并退汽优点 (1)减少操作量。由6步降为两步操作。 (2)降低机组事故风险。减少汽机3S离合器啮合、脱啮次数。3S离合器为纯机械装置,每次啮合后整个轴系特性会有稍许变化,汽机低压转子冲转至啮合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轴系振动大跳机。 (3)减少启停机时间,加快对电网、热网负荷调整的响应速度。 (4)减少对热网加热器的操作及扰动。 3.4 背压方式直接并退汽需解决的问题 3.4.1 如何防止汽机中压缸进汽压力低于1.1MPa,自动触发中排压力控制和热网抽汽控制保护 为保护中压缸,当进汽压力低时,自动退出热网抽汽。热网抽汽截止门、调门快速关闭,对汽轮机中压缸产生巨大扰动,甚至因中压缸压比低保护跳机。我厂在某次抽凝工况(热网抽汽调阀开度15%)退汽时中压缸进气压力低于1.1MPa,热网抽汽截止门、调门瞬时关闭,中压缸压比降至2.51MPa(汽机中压缸压比<2.5MPa联锁跳汽机)。 经查数据,一拖一燃机负荷>200MW时,可维持中压缸进汽压力>1.2MPa。当采取#1、#2燃机负荷>200MW并退汽时,旁路需要通过200MW时产生的全部蒸汽,对旁路减温水要求高。若并退汽前减温水跟踪不好将导致旁路快关,主汽超压触发燃机跳闸。 综上考虑:可以采用并退汽时两台燃机设置负荷偏差,拖动汽机的燃机负荷设置到200MW以上,待并/退燃机负荷降至120MW。这样既避免汽机中压缸进汽压力低,又满足旁路及减温水调整问题。 3.4.2 燃机差负荷并退汽,如何匹配两燃机参数 (1)蒸汽温度匹配。根据西门子燃机特性,在燃机负荷>100MW时,通过IGV开度控制排烟温度,即排烟温度基本不变。表1为环境温度12℃不同负荷下燃机排气烟温。 由表1可得,差负荷时排烟温度基本不变,燃机排气量差值仅造成产汽量不同,协调控制炉侧减温水调阀开度,将两台机主蒸汽温度调整到相同值。 (2)蒸汽压力的匹配。#1、#2机在协调控制下,DCS通过协调向两台机发送指令,调整两台机主蒸汽压力一致,拖动汽机蒸汽压力通过主再热调门控制,待并/退机组高中压主汽压力通过旁路控制,最终达到两台机压力匹配。 (3)根据负荷比例分配冷再热蒸汽。差负荷并/退汽时,冷再热分汽调门根据主蒸汽流量比例分配去两台机的冷再蒸汽量,高压主蒸汽流量和负荷成比例,进而使两台不同负荷的机组热再热蒸汽流量按照比例分配,保证热再热温度的控制。 4 实际切换操作 4.1 背压方式直接并汽 (1)#2机并网后升负荷至120MW。退出#1机协调,降低#1机负荷至250MW。 (2)调整热网抽汽调门开度,控制汽机中压缸压比为5~5.5。 (3) 增加热网循环水流量,维持热网供水温度90℃~100℃。 (4)检查#1、#2机高中压主汽压力、温度。温度偏差<20℃,压力偏差<0.2MPa。检查#2炉高、中压减温水,控制蒸汽温度稳定。 (5)确认#2炉蒸汽品质,执行#2机高、中压蒸汽并汽顺控。 (6)检查#2机中、高压并汽电动门自动开启,汽机负荷逐渐上升。 (7)增加热网循环水流量,控制热网加热器压力0.12MPa~0.08MPa,热网供水温度<120℃。 (8)检查#2机高、中压并汽电动门全部开启后,逐渐提升#2燃机负荷至200MW,调整#1燃机负荷至200MW。 (9)监视#2机高、中压旁路全关。 (10)缓慢开启#2机低压主汽至热网抽汽电动门,低压旁路调阀逐渐关闭。 (11)投入#1、#2燃机协调控制。 4.2 背压方式直接退汽 (1)退出AGC控制,逐漸降低机组总负荷,至#1、#2燃机负荷均降至200MW。 (2)减小热网循环水流量,维持热网供水温度120℃左右。 (3)退出#1、#2燃机协调控制。逐渐提高#1燃机负荷至250MW,同时降低#2燃机负荷至120MW 。 (4)调整热网抽汽调门开度,控制中压缸压比为5~5.5。 (5)执行#2机高、中压退汽程控,检查#2机高、中压旁路缓慢开启。 (6)高、中压旁路开启过程中逐渐降低热网循环水流量,控制热网加热器内部压力>0.02MPa,保持热网加热器水位稳定 。 (7)当#2高压旁路开至15%时,逐渐提升#1燃机负荷至270MW。 (8)监视汽机中压缸进汽压力>0.8MPa,汽机高压缸压比>2.3,汽机中压缸压比4~7。 (9)当#2高压旁路开至25%,#2中压旁路开至35%,检查#2机高、中压并汽电动门自动关闭。加强监视热网加热器压力为正压、液位在保护范围内,降低热网循环水流量,维持热网供水温度90℃~110℃,调整热网抽汽们开度,维持中压缸压比4~7。 (10)#2机高、中压并汽电动门,冷再分汽电动门全关后,全面检查热网及汽轮机系统稳定。 (11)退出#2低压主汽至热网抽汽。 (12)投入#1机协调控制。 4.3 风险分析与预控 4.3.1 退并汽过程热网加热器液位剧烈波动造成加热器解列,甚至汽轮机跳闸。预控措施如下(以退汽为例,并汽为退汽逆过程可参考退汽执行): (1)退汽过程尽量降低待退汽机组负荷,减少进入汽轮机蒸汽占比,减少退汽扰动。 (2)退汽过程中维持热网加热器汽侧正压力,伴随汽轮机进汽量减少,热网抽汽流量随之降低,应监视热网加热器汽侧压力变化趋势,降低热网循环水流量。 (3)退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热网加热器汽、水侧同时操作。 4.3.2 两台燃机负荷偏差大,导致锅炉参数异常。预控措施如下: 两台燃机负荷偏差>60MW后,密切监视余热炉高、中压蒸汽、再热蒸汽各段温度、压力、流量变化,防止低负荷运行余热锅炉因蒸汽流量过低导致超温。当主再热蒸汽温度>550℃时,应立即终止两台燃机负荷偏差扩大。 结语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背压工况并退汽方法,理论上可行,在京桥热电2015年-2017年供热季得到了多次实践检验。通过对实际切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不断深入分析整理,并退汽过程中各风险可控。此技术的研究有利于缩短背压工况启停机时间,减少热损耗,提高经济性,并简化了运行操作。对于抽凝工况下并退汽同样适用。 此技术实践过程中优点明显,为燃气机组夜停昼启调峰,维持热网稳定运行提供了科学方法依据,为首都北京的冬季供热、电网调峰提供保障。希望会对同类型机组的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司派友.“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并汽与退汽[J].热力发电,2010,39(12):61-64. [2]上海汽轮机厂.汽轮机运行维护手册[R].上海: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2012. [3]155083.184/01,防止電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S].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