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航海新丝路 |
范文 | 叶红玲 中国航海日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的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法定节日,也是我国港航领域级别最高、综合性最强、代表性最广的一项活动。7月11日,中国第13个航海日,以“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为主旨的2017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整个论坛活动由1个主论坛和“中国航运50人论坛”夏季峰会、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等8个专题论坛组成。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活动规模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形式更多样,有30个国家、近400位嘉宾参加本次中国航海日,中外各界荟萃一堂,共话海丝航运。 1 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本届主论坛作为中国航海日论坛的主场活动,以“创新航海 共享共赢”为主题,宣传中国观点,倾听业界关注,广交国际朋友,营造合作氛围。主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战略设立议题。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当今,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带一路”伟大倡议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联通了历史和未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宽广路径,开辟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在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据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介绍,通过这次航海日论坛等活动,将进一步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专题平行会议相关工作的落实。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从海运、港口、海洋、造船和渔业大国走向强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主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世界各国开辟了新的合作之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海运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保障,需要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海运发展制度、规则、政策、标准衔接融通等“软件”建设,深化合作机制,突出规划引领,推进项目落实,为“一带一路”建设当好先行。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货物出口贸易国,海运承担了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运量,为世界经贸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年人均2.5吨海运物资也让国民真实地享受到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海运、港口、造船、渔业、海洋、海洋矿产和海洋工程等涉海行业或领域,也将在“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中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在产业发展水平上同我国处于垂直分工状态,扩大进出口贸易还有很大空间。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大型船舶运输成本低的特点,发展同亚洲、非洲、南北美洲的大宗物资贸易,把沿海港口建成为现代化的物流枢纽,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做出贡献。马来西亚交通部前部长江作汉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畅想,希望能够在一些海上通道的沿岸建立港口和港口城市,进一步加强经济的联合和发展,同时通过建设公路、铁路、马路来提高互联互通性。 2 高端思维引领航运方向 作为2017年中国航海日论坛重要组成部分,2017“中国航运50人论坛”夏季峰会,于7月10日在宁波召开。中國航运50人论坛是航运业界高端人士间理论思想、创新经验的交流平台,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航运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作为全国行业顶级论坛,本次夏季峰会共有36位论坛成员及特邀嘉宾出席,主要围绕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宁波港城关系如何联动发展以及如何加快推动宁波航运服务业转型进行了探讨。 “中国航运50人论坛”荣誉成员、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港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新金融模式的探索,以及地区性港口间竞争同质化等问题。在他看来,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为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港口企业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既要弯道超车,也要换道赶路,更要大胆探路,使中国港口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认为,目前航运业的问题主要是供需失衡矛盾没有得到根除,江海合作是推进航运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方法。建议加快编制战略规划,编制长江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节点,系统谋划两套战略的融合与对接;以多式联运为方向,优化江海联运集疏运系统;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加快出台配套等系列发展政策,实现江海航运业支持健康有效地发展。 宁波市常务副市长宋越舜表示,宁波发展港航物流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宁波愿意以此次“中国航运50人”夏季峰会为契机,认真研究谋划创新政策举措,进一步壮大宁波的港航产业,努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 3 建设绿色海洋经济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正在共同创造新时代的航海与海洋文明,呼唤全社会更加关注和积极参与航海与海洋事业发展。本届论坛紧扣“一带一路”倡议,既强调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洋经济发展,又强调了海洋绿色经济的发展。来自不同单位和行业的嘉宾分享了自己对于海洋绿色发展的认识。 何建中副部长认为,海运安全绿色发展是海上便利运输的根本前提,他认为海运业要绿色发展,必须要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双重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治理行动。并且加强水运应急体系建设,提升深海远海搜救、大吨位沉船打捞、大规模溢油和危化品污染应急处置能力。另外,推动海运绿色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船舶能效管理和实施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制度,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开展干散货码头粉尘的专项治理、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等节能环保的治理工作。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表示,面对海洋污染加剧、海洋塑料垃圾增加等考验,中国要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海丝之路设想,力争在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健康养殖、海洋装备等领域与沿线各国实现互惠共赢,推动国际间城市垃圾处理合作,扩展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在海域的科学考察与研究,为人类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海洋建设是建设绿色海洋经济的必然要求。海洋绝对需要绿色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海洋经济的港口、船舶等各方面紧密连接起来,有利于海洋经济智慧化发展,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绿色海洋经济发展。 4 共谋港口新发展 7月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第三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海丝港口论坛”)在宁波召开。海丝港口论坛是中国航海日论坛的港口专题论坛。 当前,国际经济和港航市场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新变化,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船舶大型化和航运联盟化、规模化,港航业信息化等新变化。面对市场新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届海丝港口论坛围绕“市场新变化、港口新发展”的主题,积极把握发展趋势、增进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研究港口、航运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综合研究所所长汪鸣、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马士基集团副总裁Tim Smith,分别发表了题为《港口经济发展创新问题探讨》《港航电商的发展之道》《在暴风雨中航行:海运业如何恢复景气》的主旨演讲。威廉港亚德港总裁Andreas Bullwinkel,德鲁里海事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Timothy Power,安特卫普港务局首席驻华代表Jan Van Der Borght,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港口政策研究室室长Geun-Sub Kim,连云港港口集团总裁朱向阳,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黄庆丰等围绕论坛主题在平行论坛也展开了演讲。 论坛期间,还通过了《第三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合作共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港口的总体发展的特点,并就下阶段全球港口的发展趋势作了评估。 “浙江元素”也是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宁波舟山港股份董事长毛剑宏介绍了浙江省港口一体化的新探索,毛剑宏指出,浙江省港口一体化是深度融入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创造组合优势,积极对接和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积极应对港航业发展新趋势的主动选择,既有国际实践可鉴证,也是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创新之举。浙江省港口一体化的实践已经初步实现了能力资源有机整合、货物吞吐量加速攀升、航线开发突破、码头和口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和客户物流成本降低的成果。 据统计,今年的论坛参会嘉宾总人数较去年增加近70名,到会的外籍参会嘉宾达180名,占参会总人数的45%,较去年提高近10%。不仅如此,前两届参会的成员单位中,有超过90%的嘉宾选择参加本届论坛,也说明了海丝港口论坛已经成为海丝沿线港口的年度盛会和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受到了国际业界的欢迎和认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