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
范文 | 杨晶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具体来说,这类作业可以设计成边“学”边做作业、边“做”边做作业、边“想”边做作业三种形式。 【关键词】幼小衔接 微作业 道德与法治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第一册前两个单元的主题是初入学的始业教育和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教育。这些内容的有效落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引领他们更快地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小学生。鉴于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初出现的种种断层,笔者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着如何结合教材及《学习活动手册》设计出既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又能助推他们较快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轻负高质”的作业。在实践与探索中,笔者提出了“微作业”这个概念。 所谓微作业,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少量作业,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当然作业虽“微”,但选题应符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的课内或课外作业,可在课堂内或课间完成,也可作为课外活动内容展开。 一、 边“学”边做作业: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小学环境 (一)走近我们的校园 认识一样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亲近它。一年级的学生对新学校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与其让他们无头苍蝇似的乱摸索,还不如在品德课堂上做些引导,并适当地加入微作业加以巩固。以《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时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微作业(表1)。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逐一的参观,教师的讲解,让他们在一节课中对自己的新学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穿插在参观教学中的两个微作业的设计,一是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说一说校名,能够加强他们对校名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做出选择,作业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二)走近我们的老师 有别于幼儿园时一个班两个老师加一个阿姨的模式,进入小学后,学生接触到的教师一下子多了很多。但他们只是对自己的语数老师和班主任能尽快地熟悉,而对于其他教师,由于接触的机会有限,往往张冠李戴。如何让学生较快地认识自己的老师,并主动去了解他们呢?在《老师,您好》一课,笔者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记住不同学科的教师,又考虑到学生写字的困难,就设计了这样的微作业(表2)。 这样的“边学边做作业”,既充分地利用了《学习活动手册》,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教师签名,不仅是师生认识的机会,也是一次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9月底的公开课上,当笔者问道:教我们的有哪些老师?学生都能清楚地对号入座,甚至对每周只有一节课的地方课老师也能准确说出姓氏。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能认清楚自己的任课教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一课的“微作业”。 (三)走近我们的同学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同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同伴之间的关系,比其他关系人要重要得多。可现在的班级人数都在40以上,面对如此重要的关系网络,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那么多人呢?于是《我喜欢我们班》一课中就有了这样的微作业(表3)。 完成這样的“同伴互助”式的微作业的前提,就是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完成这个微作业的过程中,既要清楚自己同学的一些信息,又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类似微作业的布置,因为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交流,因为需要他们之间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更有效地助推了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蜕变。 边学边做作业,作业中有学习,这种形式的微作业帮助一年级新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自己所处的校园,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有了很好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了幼小衔接中学习环境的断层和关系人的断层问题,这也为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 边“做”边做作业: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将讲授、游戏、美工活动、动手制作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到品读教学中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儿童能在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为此,在《道德与法治》上册的前两个单元,笔者结合幼小衔接工作设计了较多动手制作的微作业。 (一)学会喜爱 在踏入小学校园之前,学生眼中的校园都不一样,在慢慢接触后,他们看到的校园是一样的,但印刻在他们心中的“校园”又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环境的美丽,并能喜欢新学校,在《美丽的校园》一课上完后,笔者让学生完成微作业:画一画学校最美的地方。 不画不知道,一画吓一跳,学生在短短一周里接受新知的能力令人惊喜。学生笔下的校园是那么美丽,而他们选择美丽的落脚点又是那么不同:有鲜艳的塑胶跑道,有欢乐的音乐教室,有明亮的教室,有大气的学校大门,有威严的国旗台,还有充满童趣的卫生间……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了他们对学校的喜爱。 (二)学会感恩 幼儿园教师像父母般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要求较严格,学习期望高,因此新入学的学生会感到压力和生疏。《老师,您好》一课教学时,在学生认识了教师的特征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制作一张贺卡的微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给自己的老师做一张节日贺卡。 在教师节贺卡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回顾教师的各种付出,也能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对小学里的教师更增添了一份情感。 (三)学会自理 新入学学生的自理能力足以让小学教师“崩溃”,就拿看似简单的课程表来说,即使我们把课程表给了家长,在班级布告栏里贴了课程表,学生还是上完上一节,问下一节。所以《上学的一天》一课,笔者布置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水果课程表”的微作业。 用水果替代文字,学生制作起来喜欢,识记起来也方便。这一个微作业的布置后,班上很多学生都能自己提前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能干的孩子还能帮助其他学生。 (四)学会调控 一年级的学生很稚嫩,他们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介意不休。《麻烦事,我不怕》一课,笔者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微作业: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最想记录的心情符号,并说说原因。记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缓冲的过程,他们有了思量的时间,有了反省的机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其实很多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样的微作业,学生很喜欢,做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这一类微作业因为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学生和家长一起配合的过程中,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三、 边“想”边做作业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思考 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特别是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好“抛砖”人,让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去思考,去交流。 (一)自己思考式 《美丽的校园》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就是“知道学校里要注意安全,能区分错误的行为”。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一名小学生在小学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 在教学时,笔者呈现教材“小调查”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通过以“观察—假设—分析—发现”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明确了校园生活要注意安全。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间微作业:发现身边的校园“小小安全员”,夸夸他(她);找找身边的“小危险”,劝劝他(她)。这样的微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让学生寓教于乐,学得开心,懂得迅速,让他们逐渐明白,在偌大的小学校园中,没有了教师的全程关注,需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二)同学交流式 《老师,您好》一课的教学,在“有困难,找老师”这一环节的教学时,笔者抛出问题:“你有什么困难时,会找老师帮忙?”问题一抛出,学生给的答案很多,有些困难确实是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而有些困难,学生自己是能解决的。只不过,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困难真的要求助教师。 所以,本课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在那么多困难中识别哪些困难一定要找教师帮助。笔者采用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给同桌两人布置了微作业:一起想一想,哪些困难同学能帮忙,哪些困难一定要找老师帮忙? 虽说学生想法很天真,但在同伴的帮助下,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变得强大,最终大部分学生理清了困难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微作业不仅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也能缓解一年级新生大事小事都爱找教师,始终把小学教师当成幼儿园教师的这一“大难题”。 (三)家长互动式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完成,教师要做的事有很多,但如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效果会更好。《我是小学生》一课要求学生“调节好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说教,没有家长的配合很難达成。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调节好生物钟,尽量在晚上8点到8点半之间上床,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早睡早起之星”这样一个长期的微作业(表4)。 这个微作业从开学的第三周启用,虽然让家长们额外多了一个任务,但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与此同时,学生的生物钟调整也慢慢进入了正轨。 思考、交流,给学生留足空间,避免盲目的道德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同伴的交流和家长的督促下,成功地完成从一名幼儿向一名小学生的蜕变。 课程标准为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的理念。“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设计的作业很多,这些作业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在小学一年级设计一些助推幼小衔接工作的“微作业”,意义深远,效果显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 310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