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初探
范文 赵 玲 徐兰青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教育改革的各个领域,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数学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一、创设尊重、和谐的人文心理环境
1.教师要拥有健康的人格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获得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定会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表现出兴趣。除课堂外,经常抽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今天的数学作业完成得真漂亮!”“最近感觉数学学得怎么样?需要老师帮忙吗?”……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语言等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对自己很重视,从而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学生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民主和谐、乐学向上的心理环境中愉快学习,快乐成长,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着学生的健康人格。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组织一些使学生相互接纳、相互认可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减少偏见和成见,认识到每个人在数学学习中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生活在这样一个健康、融洽、充满友谊和温暖的集体环境中的学生,能够增强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趋向,养成奋发向上的乐观情绪。
心理学家狄克兹认为,如果给予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鼓励,个体是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适度表现和表扬的机会。例如,每周确定几个嘉奖对象,事先悄悄告知,希望他们本周能表现得比平时更好。然后布置全班学生认真观察一周,把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记录下来,下周找时间让全班同学集中表扬他们。还可以开展“我是老师的小助手”活动,如早自习或活动课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每天安排一到两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给大家讲解,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努力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培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形成自信、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创设宽松、开放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信心。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跃、开放的数学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先出示题目44-2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口算方法。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种独到的解法。
生1:先把44减去20,再把得到的差减去5,44-20=24,24-5=19。
生2:先把44减去5,再把得到的差减去20,44-5=39,39-20=19。
生3:先把14减去5,再把30减去20,最后把得到的两个差加起来,14-5=9,30-20-10,10+9=19。
生4:我把44看作45来减,45-25=20,因为被减数多看了1,所以要从20里面减去1得19,20-1=19。
生5:我把25看作24来减,因为减数少算了1,所以要从差里面减去1,44-24=20,20-1=19。
生6:我先把整十数相减,再看被减数的个位和减数的个位相差几,最后从整十数的差里减去几,40-20-20,5-4=1,20-1=19。
生7:因为25的2倍是整十数50,我先算44+25=69,再算69-50=19。
……
通过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和快乐的事情。这种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1.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小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理解和评价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内心都蕴藏着极大的潜能,坚信他们各有各的特长和才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构成智力的各因素的表现方式和发展程度具有个别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暂时差异,而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老师对他的理解、肯定和鼓励。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优化奖励机制,培养乐学向上的心理品质
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称赞的心理,小学生的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便会形成愉悦的情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把奖励机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奖励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收获快乐,既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另外,在关注全班学生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帮助少数学困生,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经常主动为他们创造机会,如在课堂上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辅导他们正确完成作业等……通过口头表扬、赠送学习用品、适当减少作业量等直观感性的奖励,既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让他们受益终生,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四、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科学的学习策略,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除教给学生方法(认真审题、题题有验算、错题立即订正并找出错误原因等)外,还可以通过每天坚持5分钟的口算练习,以一人一题开火车口算、或相同题目比速度、比时间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产生兴趣和好胜心理,逐步形成正确迅速的运算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输与灌输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在学习有关空间图形的数学知识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对图形的感性认识。通过丰富的现实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并发展其空间观念。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所有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尤其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要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