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质疑、猜想、验证、操作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 |
范文 | 路跃侠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的意义。(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2.课题质疑。 师:有关方程的意义,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1:什么是方程? 生2: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 [说明:上课伊始,让学生看课题质疑,使他们知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效果很好。] 二、合作学习 师:在玩跷跷板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生3:如果两个人一样重,跷跷板平衡。 生4:如果一人重(胖),一人轻(瘦),跷跷板就一高一低,不平衡,玩起来很有趣。 师:如果我和徐老师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5:可能平衡,因为你们看起来一样重。 师:如果我和校长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猜猜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6:校长在上,老师在下。 生7:一头高,一头低,不平衡。 师:看来,校长很苗条,而老师该减减肥了,是吗?(学生大笑) …… [说明:以学生经常玩的游戏——跷跷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会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为学习方程的意义埋下伏笔。] 1.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方程的意义和跷跷板有相似之处吗? 生8:可能有。如果方程不平衡,方程两边可能不相等。 生9:如果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方程可能平衡。 [说明:通过猜一猜,让学生回忆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并猜想方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方程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知。] 2.验证猜想。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在验证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列各题。 [说明: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课尾再让学生进行解答,首尾呼应,既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四、思维拓展 1.现场调查。 师:我们班共有多少名学生?男生有多少名?请你用一个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 2.你有好办法使天平平衡吗? [说明:这是两道开放题,只有学生对方程的意义有了本质性的理解,才能根据方程意义的两个必要条件进行解答。这两道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散发性思维。]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 [说明: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巩固,升华认知。] (责编 杜 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